AI的“静默崩盘”:为什么万亿市场建立在沙上,95%的项目注定失败?
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AI冷却期。这是一个必要的调整,它迫使整个行业超越华而不实的演示,专注于构建能够解决真实问题的、强大的、可靠的系统。今天缓慢、渐进的进步,远比通用人工智能(AGI)遥不可及的幻想重要得多。能够在这场“市场寒冬”中幸存下来的公司,将是那些掌握了枯燥、实用的AI应用,而不是追逐科幻幻想的公司。最终,工具只是我们自身的延伸,它同等程度地放大了我们的智慧和愚蠢。AI时代真正的“杀手级应用
摘要: 本文不是一篇AI的赞歌。恰恰相反,这是一篇警示录。现代史上最大的资本错配正在我们眼前发生。当硅谷还在鼓吹超级智能的曙光时,企业AI项目正在经历一场“大规模灭绝事件”。本文将撕开生产力革命的虚假繁荣,揭示数据、应用和人类判断在AI时代不可撼动的核心价值,为每一个身处技术浪潮中的开发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份残酷但必要的真相地图。
引言:一场无声的裁员
一场科技海啸即将来临,而大多数公司收到的,仅仅是漏水的水龙头。
我们正在目睹企业人工智能项目的大规模灭绝。一场悄无声息的裁员正在董事会会议室里进行,那些董事会不愿公开他们数百万美元投资的“烂尾工程”。麻省理工学院(MIT)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揭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高达95%的企业生成式AI试点项目,未能带来任何有意义的回报。
这意味着,每20个被寄予厚望的AI项目,就有19个是失败品,除了精美的PPT和无尽的遗憾之外,什么也没留下。那个被预测将超过1万亿美元的生成式AI市场,正建立在流沙之上。
这不是暂时的低谷,这是一次根本性的、痛苦的调整。AI革命没有被取消,它只是不再是我们期望的那种革命。下一个十年的赢家,不是由谁的声音最响亮决定的,而是由谁能理解当前市场的残酷真相。
一、戳破万亿市场的泡沫:从狂热到清算
过去两年的风险投资狂潮已经骤然冷却。2025年的全球风险投资前景显示出急剧的收紧。轻松赚钱的时代,那个依靠好故事和魅力创始人就能获得投资的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了。
投资者现在要求一些更实在的东西:营收。
这种从炒作到基本面的转变,正在揭开行业的肮脏秘密:AI繁荣的大部分目的,并非为了创造价值,而是为了攫取投机资本。数十亿美元被投入到商业模式存疑的初创公司,它们追逐的是同一批有限的企业客户。
如今,潮水退去,市场上充斥着烧钱率高、却缺乏清晰盈利路径的公司。这不是技术停滞的“AI寒冬”,技术仍在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市场寒冬”——一场对骗子和梦想家的必要清洗,一场本应在一年前就发生的清算。
与此伴随的是“生产力谎言”的破灭。我们被告知,生成式AI将带来微芯片发明以来最大的生产力繁荣。高盛曾预测它能使全球GDP增长7%。但现实是,对于大多数公司而言,AI并未显著提高生产力,在某些情况下,它甚至因为引入了新的复杂性和验证成本而损害了生产力。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把“行动”误认为“成就”。我们追踪ChatGPT的用户增长,却忽略了它在企业复杂工作流中的最终商业影响。我们正试图将一个喷气发动机绑在老旧的马车上,结果只有噪音和烟雾,却没有速度的提升。除非企业对工作架构进行根本性的重塑,否则真正的生产力提升不会出现在宏观数据中。
二、95%的项目失败,算法无罪:数据的“肮脏秘密”
造成如此巨大失败率的核心原因,与算法或模型大小无关。罪魁祸首远比这更普通,也更致命——是数据。
据估计,60%的AI项目失败源于糟糕的数据基础设施。
企业急于在混乱、孤立、非结构化的数据系统之上部署复杂的AI模型。这无异于试图在沼泽地上建造摩天大楼,从一开始就没有地基。
这是一个不光鲜的问题,它上不了科技头条,也无法在发布会上引发掌声。但它却是AI应用最大的障碍。AI的原材料是干净、结构化且易于访问的数据。而大多数组织的情况恰恰相反:数据孤岛、遗留系统和不一致的标准。
解决这个问题,成本高昂、耗时耗力,且无法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那些在生成式AI炒作兴起前数年就踏实投资于强大数据管道的公司——那成功的5%——如今正在悄无声息地超越所有竞争对手。他们深刻地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没有燃料,引擎就无法运转。
三、AI军备竞赛是个伪命题:应用为王
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投入数十亿美元追求模型性能的微小提升,这本质上是一场骗局,因为它完全错失了重点。
大型语言模型(LLM)正在迅速商品化。
几年后,强大的通用AI将像今天的云计算一样,无处不在且价格低廉。拥有一个参数更多、跑分略高的模型,根本不是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它只是游戏的入场券,而非制胜法宝。
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算法,而在于应用。
主宰未来十年的公司,不是那些拥有最多神经网络参数的公司,而是那些将AI深度融入特定工作流程,为明确定义的客户解决棘手问题的公司。他们构建的护城河,并非依靠专有代码,而是依靠两样东西:
-
专有数据(Proprietary Data): 虽然模型正在商品化,但用于微调模型的、独特的、高质量的行业数据却不是。在精心挑选的专有数据集上训练的AI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表现将持续优于更强大的通用模型。你的数据,就是你的命运。
-
专有分销渠道(Proprietary Distribution): 持久的优势在于拥有客户关系。拥有庞大活跃用户群的老牌公司,可以将AI功能直接部署到现有产品中,瞬间触达数百万用户,并收集宝贵的反馈数据,形成“更多用户 → 更多数据 → 更好产品 → 更多用户”的强大飞轮。这解释了为什么最成功的AI公司往往不是纯粹的AI公司,而是利用AI增强其核心产品的工作流公司。
四、“重复造轮子”的陷阱:99%的公司都该选择“购买”
许多大型企业都有一个危险的倾向:自行构建基础模型。
这几乎总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所需的资本投入、顶级人才和计算资源是天文数字。全球范围内,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科技巨头能玩得起这场游戏。对于绝大多数公司而言,最明智的战略抉择是:成为AI的买家,而不是建造者。
利用市场上现有的、最好的基础模型(无论是闭源还是开源)作为平台,然后将你全部的资源都集中在应用层。这才是创造真正价值的地方。在用户体验、工作流集成以及为客户提供“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上建立你的差异化优势。
在AI领域,“自主开发还是购买”是公司最重要的战略抉择之一。答案很明确:几乎所有公司,都应该选择购买。
五、最终的算法:你自己
多年来,我们一直担心智能机器会取代人类。然而,事实可能恰恰相反。AI越是普及,真正的人类智慧就越有价值。
关于AI最大的误解是,它是一台会思考的机器。它不是。它本质上是一个概率文本生成器,一个规模惊人的模式匹配引擎。它缺乏理解、意识和常识。
-
它能告诉你“是什么”,但无法告诉你“为什么”。
-
它能生成一个答案,但无法告诉你这个答案是否正确、是否道德。
-
它可以重组信息,但无法创造真正从零到一的、源于生活体验的原创思想。
随着AI将知识型工作中所有可预测、数据密集型的部分自动化,人类固有的技能——批判性思维、创造力、战略判断和情商——正成为经济中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
在AI驱动的世界里,人类最重要的角色不是与机器竞争,而是引导它。
-
我们需要更少的人来处理数据,但需要更多的人来解读数据。
-
我们需要更少的人来编写重复的代码,但需要更多的人来定义哪些问题值得被解决。
未来最有价值的专业人士,是那些能将AI视为强大副驾驶,但永远不会完全信任它们的人。他们是持怀疑态度的操作者,是批判性的思考者,他们深刻理解机器的局限性,并珍视自己直觉的价值。
结语:在废墟之上,重建价值
我们正进入一个新的AI冷却期。这是一个必要的调整,它迫使整个行业超越华而不实的演示,专注于构建能够解决真实问题的、强大的、可靠的系统。
今天缓慢、渐进的进步,远比通用人工智能(AGI)遥不可及的幻想重要得多。能够在这场“市场寒冬”中幸存下来的公司,将是那些掌握了枯燥、实用的AI应用,而不是追逐科幻幻想的公司。
最终,工具只是我们自身的延伸,它同等程度地放大了我们的智慧和愚蠢。AI时代真正的“杀手级应用”,是你自己的大脑。未来不属于那些能够回答机器问题的人,而是属于那些敢于质疑机器答案的人。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