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篇:打造你的“风格DNA”——提示词、模型与采样器的“神圣组合”
背后是开发者们用海量的、带有标签的图片数据(比如,一张风景照,标签是“山,河流,日落”)进行数周甚至数月的“喂养”和“训练”,最终“炼”成的。现在,让我们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一样,采用“控制变量法”,逐一解剖前三个,看看它们是如何共同塑造我们的“奥拉”的。这一次,你生成的“金发奥拉”和上一张相比,整体上非常相似。你会发现,因为提示词变了,即便种子不变,整个画面还是会“崩”掉,变成一个全新的构图,一个
(一) 创世的“配方”:从“复现”到“创造”
你好,欢迎来到L1课程的第三站。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经历了一个“啊哈!”时刻。通过锁定KSampler中的seed(种子),我们成功地驯服了AI绘画中的“随机性”,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确定感。我们 artık 不再是那个在老虎机前祈祷好运的赌徒,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分毫不差地复现任何一个“中奖画面”的掌控者。
这份确定性,是我们在ComfyUI这座“厨房”里立足的基石。但很快,一个新的、更深刻的问题就会浮现出来:我们能复现的这个画面,它本身,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换句话说,Seed = 20240905 这个“门牌号”,确实能让我们每次都回到同一个“初始宇宙”。但是,这个宇宙里具体会诞生出什么样的星辰(画面内容),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我们在提示词里写的“银发蓝眼”吗?是我们加载的那个几GB大小的模型文件吗?还是KSampler里那些我们还没搞懂的参数?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性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一起揭开AI绘画创世的“配方”。你会发现,任何一张静态的AI生成图像,它的诞生,都可以被一个极其优美的公式所定义:
一张图片 = f (大模型, 提示词, 采样器, 种子)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一张图片,是一个函数 f 的输出结果,而决定这个结果的,正是这四个核心输入。我们已经牢牢掌握了第四个输入“种子”。现在,让我们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一样,采用“控制变量法”,逐一解剖前三个,看看它们是如何共同塑造我们的“奥拉”的。
(二) 厨房的灵魂:选择你的“大厨”——大模型 (Checkpoint)
在我们厨房的所有厨具中,有一个节点,是所有流程的绝对源头。它通常位于工作流的最左上角,名叫 Load Checkpoint。
Checkpoint,中文我们通常称之为“大模型”或“主模型”。这个听起来很唬人的词,其实非常好理解。如果说ComfyUI是你的厨房,那么,大模型,就是你决定聘请的、拥有特定风格传承的“总厨”。
这个“总厨”是怎么培养出来的?背后是开发者们用海量的、带有标签的图片数据(比如,一张风景照,标签是“山,河流,日落”)进行数周甚至数月的“喂养”和“训练”,最终“炼”成的。这个过程,就像一位厨师学艺,他看了成千上万道菜,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知识体系。
有的模型,是用海量的真实照片训练的,那它就成了一位“写实摄影派”大厨,擅长烹饪充满真实光影的“菜肴”。
有的模型,是用无数的动漫插画训练的,那它就成了一位“二次元料理”宗师,下笔就是浓浓的动漫风。
还有的模型,可能专攻水彩、油画或者3D渲染风格。
所以,你在 Load Checkpoint 节点选择加载哪个模型文件,其意义之重大,远超你的想象。你不是在选择一个工具,你是在选择这幅画作的“灵魂”和“血统”。你是在决定,今天这间厨房,由川菜师傅主理,还是由法餐名厨掌勺。
动手实验:见证“换厨如换天”
现在,让我们来亲自验证一下。
-
锁定变量:请回到你在L1-2中那个可以完美复现“奥ла”的工作流。保持你锁定的那个seed不变,提示词也完全不要改动。
-
改变变量:找到 Load Checkpoint 节点。点击模型文件名旁边的下拉菜单,选择一个和你当前模型风格差异较大的模型。比如,如果你之前用的是一个偏真实的模型(如 realisticVision),现在可以换成一个动漫风格的模型(如 anythingV5)。(如果你只有一个模型,可以先跳过这一步,但请务必在脑海中记住这个概念)。
-
观察结果:点击 Queue Prompt,生成图片。
你会看到什么?
你会看到一张全新的、画风截然不同的“奥ла”。她可能依然是银发蓝眼,但她的脸型、线条、光影乃至整个世界的“画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是大模型的威力。它是风格的“地基”,规定了你后续所有操作的“上限”和“边界”。你不可能让一位纯正的川菜大师傅,做出顶级的法式焗蜗牛,无论你的菜谱写得多详细。同样,你用一个动漫模型,也很难生成一张照片般逼真的图像。
所以,记住我们今天得到的第一个重要认知:在开始任何创作之前,先选对你的“大厨”。这是决定你作品风格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三) 精准的指令:你递给大厨的“菜谱”——提示词 (Prompt)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聘请了一位风格独特的大厨(比如,那位“水彩幻想派”的大厨)。现在厨房里万事俱备,大厨也在等你的指令。接下来你要做什么?
你要递给他一张菜谱。这张菜谱,就是 CLIP Text Encode (Prompt) 节点里的内容——提示词。
提示词的作用,是在你选定的大模型那个广袤的“知识宇宙”里,进行精确的导航。大厨虽然是水彩宗师,但他既会画人,也会画风景;既会画精灵,也会画矮人。你必须通过提示词,明确地告诉他:“我今天,不画别的,就画一位名叫奥拉的精灵法师,她的特征是……”
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从属关系需要理解:提示词,是在大模型设定的风格框架内,进行的内容创作。 它是对“大厨”能力的调用,而非对风格的重新定义。
动手实验:外科手术刀式的微调
让我们再次回到那个被锁定的工作流。
-
锁定变量:这一次,请把“大厨”换回我们最初使用的那个模型,确保风格统一。seed 依然保持锁定。
-
改变变量:找到 CLIP Text Encode (Prompt) 节点。在文本框里,将 silver hair(银发)这个词,精确地修改为 golden hair(金发)。只改这一个词。
-
观察结果:点击 Queue Prompt。
见证奇迹的时刻再次发生了。
你会看到,新生成的“奥拉”,她的脸型、五官、神态、光照方向、甚至背景的模糊方式,都和你之前那张银发的版本,几乎完全一致。唯一发生改变的,就是她的头发颜色,从银色,变成了灿烂的金色。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在用一把外科手术刀,对画面进行极其精准的微调。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因为我们的“创世公式”里,“大厨”(模型)没变,他的风格是固定的;“初始宇宙”(种子)没变,万物的起点是固定的。我们只是把“菜谱”里的一个配料,从“加一勺盐”改成了“加一勺糖”。大厨严格按照我们的新配方,在同一个宇宙里,走了一遍几乎完全相同的烹饪流程。
现在,你再回头看那些复杂的提示词技巧,比如用括号增加权重 (blue eyes:1.2),是不是就豁然开朗了?那不过是在告诉大厨:“听着,蓝眼睛这道工序,要用料加倍!”
(四) 艺术的火候:大厨的“烹饪手法”——采样器 (Sampler)
我们已经有了“大厨”(模型)和“菜谱”(提示词),似乎万事俱备了。但如果你仔细观察 KSampler 这个核心炉灶,会发现里面除了我们熟悉的seed,还有两个很重要的选项:sampler_name(采样器名称)和 scheduler(调度器)。
这组搭档,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采样器”。它是什么呢?
它,就是大厨在拿到菜谱后,所采用的“烹饪手法”。
我们前面讲过,AI绘画的本质,是一个从“混沌噪声”出发,逐步“降噪”,最终“雕刻”出画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分很多步(steps)进行的。
那么,“采样器”的作用,就是定义了具体要如何执行这个“降噪”过程。
-
有的“烹饪手法”(采样器),性子比较急,喜欢“大火爆炒”,可能用较少的步数(steps)就能很快出结果,画面锐利。
-
有的“烹饪手法”,性格沉稳,喜欢“文火慢炖”,需要更多的步数,但过程更稳定,细节可能处理得更平滑。
euler, dpm++, karras……这些让你眼花缭乱的名字,你完全不需要在L1阶段去背诵或者理解它们背后的数学原理。你只需要把它们看作是不同“烹饪手法”的菜单,比如“川式爆炒法”、“法式油封法”、“广式慢炖法”。
它们会对最终的“菜品”风味,产生一些微妙的影响,但通常不会像“换大厨”(换模型)那样,导致天翻地覆的改变。
动手实验:品味细微的“口感”差异
-
锁定变量:保持我们刚才的金发奥拉工作流,模型、提示词、种子,全部不变。
-
改变变量:在 KSampler 节点中,找到 sampler_name。试着把它从默认的 euler,改成 dpmpp_2m_karras (这是另一个非常常用的采样器)。
-
观察结果:点击 Queue Prompt。
这一次,你生成的“金发奥拉”和上一张相比,整体上非常相似。但如果你仔细对比,可能会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皮肤的质感、光影的过渡、或者某些线条的柔和度。这就是不同“烹饪手法”带来的“口感”差异。
在L1阶段,你只需要建立一个认知:采样器是影响画面最终质感的另一个“旋钮”,它提供了更精细维度的控制。在入门初期,你完全可以使用默认的euler或社区推荐的几种常用采样器,等未来进阶时,再去深入探索它们的细微区别。
(五) 你的第一份“创世图谱”
恭喜你!到今天为止,你已经把我们那个“创世公式”的所有变量,都亲自检验了一遍。
一张图片 = f (大模型, 提示词, 采样器, 种子)
现在,这不再是一行冰冷的公式,而是你脑海中一幅生动的、立体的画面:
-
大模型:是创作的灵魂,是你聘请的拥有一整套知识体系和风格传承的大厨。
-
提示词:是你递给这位大厨的,一份指令清晰、内容明确的菜谱。
-
采样器:是大厨在烹饪时,所选择的独特烹饪手法与火候控制。
-
种子:是保证每一次烹饪,都能从一个完全相同的初始状态(门牌号)出发。
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份完整的“创世图谱”。拥有了它,你就不再是那个只会按按钮的“食客”,而是一位真正懂得如何搭配厨师、设计菜谱、控制流程的“美食设计师”。
新的起点
现在,你已经拥有了创造并完美复现任何一张静态画面的全部核心知识。这是一个巨大的里程碑。
但,也正是因为我们对这个“创世公式”理解得如此透彻,它的一个根本性的“局限”也随之浮现了出来。
这个公式,能让你得到一张完美的“银发奥拉”,也能让你得到一张构图、姿势、神态几乎完全相同的“金发奥ла”。
但是,如果你的需求变了呢?
你想要这位被你精心设计出来的、拥有独特面容和气质的“银发奥拉”,保持着她的相貌和风格,只是从“正面看着你”,变成“微微侧过头去”。
你试着在提示词里加入“turning head”,然后点击生成。你会发现,因为提示词变了,即便种子不变,整个画面还是会“崩”掉,变成一个全新的构图,一个全新的奥拉。
为什么?因为我们这套公式,它锁定的,是“像素级别的一致性”。它只能“复制”,不能“理解”。
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更高维度的,即“概念级别的一-致性”呢?如何让“奥拉”这个“人”存在,而不仅仅是这张“画”存在?
这,就是我们L1课程最后一课将要探讨的核心,也是一扇通往L2更广阔世界的大门。我们下次聊。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