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银十”将至,我却在找“下一个牛马坑”:一个普通本科程序员的2025跳槽实录
【摘要】2025年跳槽季,一位普通本科程序员亲历的求职困境:投递上百份简历仅10%回复率,面试难度陡增(需精通底层原理+AI技能),学历隐形门槛凸显。行业薪资涨幅乏力,AI重构岗位致基础编码需求减少。建议:避免裸辞、提升AI技能、优化项目表达(STAR法则),合理预期20%薪资涨幅。文章揭示"金九银十"光环下的残酷现实,呼吁普通开发者保持清醒与坚持,在行业寒冬中互相支持。
“金九银十”,是机会还是幻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跳槽旺季,“离职通知”、“涨薪40%”、“喜提新offer”之类的消息再度刷屏。然而,作为一名2020年毕业于普通本科、已在小厂埋头苦干五年的程序员,我在2025年8月这整整一个月的求职经历,却像一盆冰水,迎面浇来。
原以为只是从一个“坑”跳进另一个“坑”,继续做牛做马;现实却是——连“坑”都变得稀缺起来。
这一个月的感受,从招聘机会、面试内容、学历门槛、行业薪资,我认为最关心的几个方面大概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招聘机会:从“抢着要”到“已读不回”
2020年刚毕业时,虽然正值疫情初期,互联网行业却仍在扩张。在招聘平台上更新简历,不到半天就有十多个HR主动联系,一周轻松安排三四场面试不在话下。即便是小公司,也愿意给新人试错成长的空间。
五年过去,2025年的求职现实如何?
我每天坚持投递超过20个岗位,覆盖大厂、中厂和创业公司,累计投出上百份简历,回复率却不足15%。进入面试环节的,不到10家。更让人无奈的是,很多岗位明明写着“接受统招本科”,HR却连简历都不点开,已读,却不回。
大厂基本是“神仙打架”,中小厂要么裁员、要么缩编。招聘变成“海选”——公司不缺简历,他们要做的只是在众多求职者中挑出“性价比”最高的那一个。
最离谱的一次经历是:
面试结束一周后,才收到通过通知,结果对方说:“恭喜通过,但岗位已招满。”
我苦笑:原来我只是你们人才池里的备胎之一。
招聘机会确实变得少了,更多得是技术+AI岗。
二、面试内容:八股文升级、AI加持,卷出新高
当年的实习面试,问的多是Java集合、MySQL索引、HTTP状态码这类经典“八股文”,项目经验也问得不深,更看重的是潜力。
如今呢?面试难度肉眼可见地提高了:
- 八股文不再停留在表面:JVM调优、GC算法细节、MySQL事务隔离级别的实现、Redis持久化机制对比……光“知道”远远不够,还得“讲透底层逻辑”。
- 系统设计成为常规环节:哪怕是面向初级的岗位,也会抛出“设计一个短链系统”或“高并发秒杀架构”这类以往中高级才会问的题目。
- AI正式进入考核范围:有公司要求现场用AI工具写代码、做性能优化,甚至分析AI生成代码的安全性。不懂AI,反而成了扣分项。大家可以留意招聘信息,不少岗位已明确要求AI相关经验,如Agent搭建、RAG技术等。
- 反向考察越来越多:面试官常会问:“最近在学什么?”、“有没有写技术博客?”、“GitHub有项目吗?”——持续学习和技术热情成了隐形的门槛。
一句话总结:以前是“会就行”,现在是“不仅要精通,还要能讲明白,更要不断学”。
欢迎关注【九逸编码】
三、学历门槛:普本与双一流之间,差距愈发明显
我毕业于普通本科,没有名校光环,也无背景倚仗。这几年从未懈怠,该学的技术没落下,该做的项目也认真做了,加班更是家常便饭。靠着踏实与坚持,总算在这行站稳了脚跟。但这一次,学历那层“玻璃天花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 大厂招聘启事写的是“统招本科即可”,实际筛选却“双一流优先”;
- 中厂虽不明说卡学历,但往往对名校生源更青睐;
- 甚至有HR坦言:“我们今年主要面985/211的,这是公司要求。”
总有人说“学历不重要”,但现实是,学历是一把钥匙,能提前为你打开很多扇门。没有它,你就得花更多力气去找那扇窗。
当然社招对于学历可能要求会低一些,但是现在很多公司还是看重第一是学历,第二才是技术,没有好的学历,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四、行业与薪资:涨薪乏力,AI正在重构岗位
从2020年开始,行业进入断崖式调整,至今未见回暖。
- 大厂裁员常态化,“毕业即失业”不再是个梗;
- 中小厂倒闭、转型频发,HC冻结,招人节奏放缓;
- 互联网内容趋于饱和,该做的功能都做完了,新增需求越来越少;
- AI赛道火热,但普通人难切入——岗位集中在算法、架构等高端领域,对普通开发拉动有限;
- 外包岗位激增:十个打招呼的HR里,一半是外包公司,待遇低、稳定性差,却还在疯狂招人。
更值得关注的是,AI已经开始替代部分基础编码工作——CRUD、简单接口、Bug修复等任务,正逐渐由AI辅助完成。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懂AI、能设计”的人,而非纯粹的代码实现者。
薪资更是苦不堪言最近听到HR最多的一句话是:
“技术岗跳槽还能涨点,其他行业基本原地踏步,甚至降薪。”
可现实呢?
我上一家公司,技术团队整体降薪20%,理由是“降本增效”。还有朋友跳槽,谈好薪资后临入职被“缩水”;有人拿了offer,结果入职前被通知“岗位取消”。
**不是不涨薪,是能涨20%就算不错了。**当然这个还得看自己技术,技术好,薪资无上限。
在今年“金九银十”中不知道行情怎么样,看看大家的情况。
五、个人经验总结
我最近密集地面试了多家公司,无论大厂还是中小厂,都走了一遍。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想和大家分享:对于社招而言,项目本身是否高大上未必是最关键的,但你对自己做过的项目是否足够熟悉、能否清晰有条理地讲明白,这一点至关重要。
很多时候,面试官真正在意的并不是你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系统,而是:
- 你是否能说清楚你在项目中的角色、承担的工作、遇到的挑战;
- 你是否能讲明白关键模块的设计思路、技术选型的理由、迭代优化的过程;
- 当被深入追问实现细节、数据逻辑、异常处理时,你是否能对答如流。
哪怕你做的项目很普通,只要你能把背景、问题、方案、结果讲得清清楚楚,体现出你的思考深度和总结能力,就已经超过了至少一半的面试者。
社招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项目能力与实际问题处理经验。面试官希望从你的表达中判断:
- 你是否有独立负责模块、排查线上问题、应对高并发或复杂业务的经历;
- 你是否有系统性的技术思考,能否从业务价值、技术实现、未来扩展性等多维度阐述项目;
- 你是否有良好的逻辑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在紧张环境下依然清晰陈述。
很多时候面试者一紧张,明明很熟悉的东西却讲得支支吾吾、断断续续,这非常吃亏。因此我强烈建议:
- 提前梳理1~2个核心项目,其实一般只要最近得一个项目就行了,用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准备好叙述框架;
- 反复练习项目介绍,尤其是技术难点、自我成长、复盘反思的部分;
- 如果可以,找人Mock几次,适应高压下的表达节奏。
此外,在薪资谈判上,我也有一点感触:不要因为外界渲染的“行业寒冬”就自我怀疑、不敢开口。你要清楚自己能力的市场价值,并在面试中充分展示出来:
- 你可以通过项目讲解、系统设计、技术方案评估等环节,持续传递“我值得这个价”的信号;
- 如果面试表现足够有说服力,大多数公司是愿意为匹配的人才付出合理成本的;
- 你要做的不是盲目要高薪,而是让对方相信你的能力足以覆盖甚至超出这个薪资预期。
清晰表达 + 项目深挖 + 冷静沟通 + 薪资自信,是社招面试中非常关键的四个支柱
六、总结与建议
- 整体求职环境已不同往日。如果你学历出众、有大厂背景,冲击一线公司仍有希望;
- 强烈不建议裸辞。市场不确定性太高,稳妥至上;
- 合理预期涨薪幅度。普遍来看,20%左右的涨幅已属不错,但是一定敢要薪资,当然具体仍看个人实力,看现场面试情况,发挥的好就多要,一般就稍微降点,灵活处理;
- 主动积累AI相关知识。这不仅是当前的面试亮点,也是未来的竞争力核心;
- 面试时务必摸清公司状况。不要因焦虑而匆忙入职,避免踩进“新坑”;
- 离职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最好先试试水,再决定是否跳槽,这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我的个人建议,不是对所有人都有帮助,现在跳槽季希望给想要跳槽得做个参考,当然各位大佬级别的勿喷,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大佬。感谢~~~
七、写给和我一样的普通人
我知道,很多人和我一样:
- 普通本科,没背景,没资源;
- 想靠技术改变命运,却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出头;
- 每天加班,不敢生病,不敢辞职,怕一停下来就掉队。
我想说:
接受自己可能拿不到百万年薪,不是认输,而是清醒。
接受行业变冷,不是躺平,而是看清现实后,依然选择往前走。
任何行业都不容易,但只要还在走,就不算输。
你不必光芒万丈,
但愿你在风雨中,
依然握紧手中的灯。
📌 如果你也在经历类似的困境,欢迎关注【九逸编码】或者留言聊聊。
我们不一定能改变世界,但至少,可以不让彼此觉得孤单。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