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提示工程架构师独家访谈:AI提示系统情感智能的设计与实践

副标题:从情感理解到智能交互:架构设计、技术挑战与落地经验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注:本文图表均为示意,实际架构需结合业务场景调整)

摘要/引言

问题陈述:当前AI系统在与人交互时,常因缺乏情感理解能力导致“答非所问”或“冷血回应”——用户表达焦虑时系统机械回复、用户倾诉情绪时系统仅关注任务目标。这种“情感缺失”已成为制约AI交互体验的核心瓶颈。

核心方案:阿里提示工程架构师团队耗时两年打造的“情感智能提示系统”,通过“情感感知-推理-响应”三阶架构,将情感理解深度融入提示工程,实现从“任务智能”到“情感智能”的跨越。

主要成果:该系统已在阿里集团10+核心业务场景落地(含淘宝客服、天猫推荐、支付宝智能助手),用户情感满意度提升37%,复杂问题一次解决率提升29%。本文通过独家访谈形式,首次公开该系统的设计思路、技术细节与落地经验。

文章导览:本文以访谈对话形式展开,分为六个部分:①嘉宾与项目背景;②情感智能在提示系统中的核心价值;③“三阶情感架构”设计原理;④关键技术实现(含情感提示模板、动态调整算法等);⑤业务落地挑战与解决方案;⑥未来演进方向。全程穿插代码示例、架构图与真实案例,兼具技术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目标读者与前置知识

目标读者

  • AI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希望理解情感智能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 NLP/提示工程工程师:需落地情感感知功能的技术实现者
  • AI研究者:关注情感计算与提示工程交叉领域的学者

前置知识

  • 基础:了解大语言模型(LLM)基本原理,知道“提示词”作用
  • 进阶:熟悉提示工程常用技巧(如Few-shot、Chain-of-Thought),了解情感分析基本概念(如情感极性、强度)
  • 工具:Python基础(能看懂伪代码),了解常见NLP库(如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

文章目录

  1. 开篇:对话阿里提示工程架构师
    1.1 嘉宾介绍:李哲(阿里达摩院资深提示工程架构师)
    1.2 项目起源:从“一次失败的客服对话”说起

  2. 情感智能:AI交互的“最后一块拼图”
    2.1 为什么传统提示系统缺乏情感能力?
    2.2 情感智能的三大核心价值(用户体验/任务效率/商业转化)
    2.3 阿里业务中的情感智能需求场景

  3. 核心架构:情感智能提示系统的“三阶设计”
    3.1 整体架构图:从“输入”到“情感化输出”的全流程
    3.2 一阶:情感感知层(用户情感的精准“解码”)
    3.3 二阶:情感推理层(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
    3.4 三阶:情感响应层(生成“有温度的回答”)

  4. 技术实现:关键模块的设计与代码解析
    4.1 情感感知层:多模态情感特征提取(文本+语音+行为)
    4.2 情感推理层:基于提示工程的情感-需求映射模型
    4.3 情感响应层:动态提示模板生成算法
    4.4 系统优化:情感理解的“鲁棒性设计”(对抗噪声/歧义)

  5. 落地实践:从实验室到业务场景的“坑与桥”
    5.1 淘宝客服场景:如何让AI客服“读懂”用户的不耐烦?
    5.2 支付宝助手场景:情感化提示如何提升老年人使用意愿?
    5.3 数据验证:关键指标对比(情感准确率/用户满意度)

  6. 挑战与未来:情感智能的“边界与突破”
    6.1 当前局限:跨文化情感理解/极端情绪处理
    6.2 下一代系统:情感个性化与伦理安全
    6.3 给开发者的建议:如何从零构建情感智能提示系统?

  7. 总结与附录
    7.1 核心观点回顾
    7.2 参考资料与工具推荐
    7.3 情感提示模板库(开源片段)

一、开篇:对话阿里提示工程架构师

1.1 嘉宾介绍:李哲(阿里达摩院资深提示工程架构师)

主持人:欢迎李哲老师!能否先和读者介绍下您的背景?

李哲:大家好!我2018年加入阿里达摩院,先后参与过NLP预训练模型(如PLUG)的研发,2021年转向提示工程方向,目前负责集团级“提示系统平台”的架构设计,聚焦情感智能、多模态交互等核心能力。我们团队的使命是让AI系统“更懂人”——不仅能完成任务,更能理解人的情绪和意图。

1.2 项目起源:从“一次失败的客服对话”说起

主持人:情感智能提示系统的立项契机是什么?

李哲:2021年双11后,我们收到一个典型用户投诉:一位妈妈给孩子买生日礼物,物流延迟导致生日当天没收到,她在客服对话中反复说“孩子哭了一晚上”“太失望了”,但当时的AI客服始终回复“请提供订单号,我帮您查询物流”。用户最后愤怒投诉:“你们的机器人没有心吗?”

这个案例刺痛了我们。传统提示系统设计只关注“任务完成”(查物流、办业务),但用户在任务之外,往往隐藏着情感需求——这位妈妈需要的不仅是物流信息,更是情绪安抚。于是2022年初,我们启动了“情感智能提示系统”项目,目标是让AI具备“读懂情绪、回应情绪”的能力。

二、情感智能:AI交互的“最后一块拼图”

2.1 为什么传统提示系统缺乏情感能力?

主持人:传统提示工程中,为什么情感理解容易被忽略?

李哲:有三个深层原因:

  • 目标单一化:早期提示设计以“任务准确率”为核心指标,例如“让AI正确回答问题”,情感被视为“额外干扰”;
  • 技术路径局限:传统情感分析依赖独立模型(如TextCNN做情感分类),与提示系统割裂,导致“情感识别”和“任务处理”两张皮;
  • 数据缺失:情感数据标注成本高(需标注情绪类型、强度、原因),且高质量对话数据稀缺。

案例对比
传统提示模板(左)vs 情感智能提示模板(右)

# 传统模板:仅关注任务  
prompt = f"""  
用户问题:{user_query}  
任务:查询订单状态,输出格式:{{"订单号": "...", "状态": "..."}}  
"""  

# 情感智能模板:先理解情感,再处理任务  
prompt = f"""  
步骤1:分析用户情感:  
用户输入:{user_query}  
情感标签(多选):□焦虑 □愤怒 □失望 □满意 □中性  
情感强度(1-5分):___  
情感触发点:___  

步骤2:处理任务并回应:  
订单状态:{order_status}  
回应要求:先安抚情绪(根据步骤1结果),再说明订单状态,最后提供解决方案  
"""  

2.2 情感智能的三大核心价值

主持人:情感智能对业务的实际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哲:我们通过A/B测试验证了三个核心价值:

  1. 用户体验提升:情感响应能显著降低用户负面情绪。例如支付宝智能助手场景,用户因操作失败烦躁时,情感化回应使“继续使用意愿”提升42%;
  2. 任务效率提升:情感理解能减少“无效对话轮次”。淘宝客服场景,用户带情绪描述问题时,传统系统需3-5轮追问,情感智能系统平均1.8轮解决;
  3. 商业指标提升:天猫推荐场景中,结合用户实时情绪(如“纠结选哪个”)的提示模板,商品点击率(CTR)提升19%,转化率(CVR)提升12%。

2.3 阿里业务中的情感智能需求场景

主持人:哪些业务场景对情感智能需求最迫切?

李哲:主要是“高情感卷入”场景,我们总结为三类:

场景类型 典型业务 情感需求核心
服务支持类 淘宝客服、阿里云售后 理解用户 frustration,提供安抚+解决方案
决策辅助类 天猫推荐、飞猪旅行 识别用户犹豫/纠结,提供个性化建议
陪伴交互类 支付宝老年助手 感知孤独/困惑,用温暖语气引导操作

三、核心架构:情感智能提示系统的“三阶设计”

3.1 整体架构图:从“输入”到“情感化输出”

李哲:我们的系统架构可概括为“三阶九模”——三层核心架构,每层包含三个关键模块。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图1:情感智能提示系统整体架构

架构逻辑:

  1. 输入层:接收多模态用户输入(文本、语音、行为数据);
  2. 情感感知层:提取情感特征,输出“情感标签+强度+触发点”;
  3. 情感推理层:结合上下文和业务规则,推理“用户真实需求”;
  4. 情感响应层:生成融合情感的提示词,驱动LLM输出最终回应;
  5. 反馈层:通过用户行为数据优化情感模型与提示模板。

3.2 一阶:情感感知层(用户情感的精准“解码”)

主持人:情感感知层如何准确“读懂”用户情绪?

李哲:传统情感识别仅看文本极性(正面/负面),我们需要更细粒度的理解。该层包含三个模块:

模块1:多模态情感特征提取
  • 文本特征:用BERT-base模型提取语义情感(如“气死了”→愤怒,强度4);
  • 语音特征(若有):通过MFCC特征+CNN模型识别语调情绪(如急促→焦虑);
  • 行为特征:用户交互行为(如连续点击、输入速度)辅助判断(如输入间隔<1秒→急躁)。

代码示例:多模态特征融合

def extract_emotion_features(text, audio=None, behavior=None):  
    # 1. 文本情感特征(调用内部情感模型)  
    text_emotion = bert_emotion_model(text)  # 返回:{"label": "愤怒", "score": 0.85, "triggers": ["物流", "迟到"]}  
    
    # 2. 语音情感特征(若存在)  
    audio_emotion = {}  
    if audio:  
        audio_emotion = cnn_audio_model(audio)  # 返回:{"label": "焦虑", "score": 0.72}  
    
    # 3. 行为特征(若存在)  
    behavior_emotion = {}  
    if behavior:  
        behavior_emotion = rule_based_behavior_model(behavior)  # 返回:{"is_urgent": True}  
    
    # 4. 特征融合(加权投票)  
    fused_emotion = emotion_fusion(text_emotion, audio_emotion, behavior_emotion)  
    return fused_emotion  
    # 输出示例:{"label": "愤怒", "intensity": 4.2, "triggers": ["物流迟到"], "is_urgent": True}  
模块2:情感强度量化

将情感从“分类”转为“连续值”,例如“愤怒”分为1-5分,用于后续动态调整回应策略。我们采用“情感词典+语义距离”的混合方法:

  • 基于《中文情感词林》构建基础强度;
  • 通过BERT计算用户文本与“基准情感句”的余弦相似度,动态调整强度。
模块3:情感触发点定位

识别“是什么导致用户产生该情绪”,例如用户说“物流太慢,孩子生日都过了”,触发点是“物流延迟影响生日使用”。这一步对后续回应针对性至关重要。

3.3 二阶:情感推理层(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

主持人:感知到情感后,如何推理用户的真实需求?

李哲:情感是“表面信号”,需求是“深层目标”。例如用户愤怒地说“这破APP没法用”,表面是愤怒,深层可能是“操作受阻”或“功能不符合预期”。推理层通过三个模块实现:

模块1:上下文情感连贯性追踪

用户情绪是动态变化的,需结合对话历史判断情感趋势(如“从焦虑→愤怒”说明问题未解决)。我们用LSTM模型追踪情感序列,输出情感变化曲线。

模块2:情感-需求映射规则库

基于业务场景构建“情感→需求”映射表,例如:

情感组合 可能的需求 回应策略建议
愤怒 + 物流触发点 希望加速物流/退款 道歉+补偿方案
犹豫 + 商品对比场景 需要决策依据 突出差异点+用户评价
困惑 + 老年用户 需要简化操作引导 step-by-step语音指导
模块3:不确定性推理与追问

当情感-需求映射模糊时(如用户说“还行吧”,情感极性不明确),系统会生成“情感澄清提示”,例如:“听您的语气好像有点犹豫,是对哪方面不太满意吗?”

3.4 三阶:情感响应层(生成“有温度的回答”)

主持人:如何将情感理解转化为“有温度的回应”?

李哲:核心是“动态提示模板生成”,该层包含三个模块:

模块1:情感适配的提示模板库

针对不同情感类型和业务场景,预定义基础模板,例如:

  • 安抚类模板:“您好,非常理解您因{触发点}感到{情感},我们会立即{行动}…”
  • 鼓励类模板:“别担心,很多用户刚开始都会{困惑点},您可以先试试{简单步骤}…”
模块2:提示动态调整算法

根据情感强度和上下文,实时调整模板参数,例如:

  • 情感强度高(>4分):增加安抚语句长度,减少任务相关内容占比;
  • 情感强度低(<2分):简化安抚,聚焦任务解决;
  • 上下文连贯:若用户连续表达负面情绪,回应中加入“之前您提到的问题…”体现记忆。

代码示例:动态提示生成算法

def generate_emotion_prompt(user_query, emotion, context, task_result):  
    # 1. 选择基础模板(基于情感类型和业务场景)  
    base_template = template_library[emotion["label"]][current_scene]  
    # 示例base_template:"理解您因{trigger}感到{emotion},{task_content},如果需要进一步帮助..."  
    
    # 2. 调整安抚强度(基于情感强度)  
    comfort_ratio = min(emotion["intensity"] / 5 * 0.6, 0.6)  # 最大60%内容用于安抚  
    task_ratio = 1 - comfort_ratio  
    
    # 3. 填充模板变量  
    filled_prompt = base_template.format(  
        trigger=emotion["triggers"][0],  
        emotion=emotion["label"],  
        task_content=task_result[:int(len(task_result)*task_ratio)]  
    )  
    
    # 4. 加入上下文连贯性  
    if context:  
        filled_prompt = f"还记得您之前提到{context[-1]['key_point']}{filled_prompt}"  
    
    return filled_prompt  
模块3:情感化语言风格控制

通过提示词引导LLM调整语言风格,例如:

  • 对老年人:使用“咱们”“慢慢来”等口语化表达;
  • 对焦虑用户:使用短句、感叹号(“别急!我马上帮您查”);
  • 对商务用户:保持专业但温和(“理解您的时间宝贵,已优先处理您的请求”)。

四、技术实现:关键模块的设计与代码解析

4.1 情感感知层:多模态情感特征提取

主持人:多模态特征融合的具体实现难点是什么?

李哲:最大挑战是“模态不一致”,例如用户文本说“还好”,但语音语调显示烦躁。我们采用“加权融合+冲突检测”策略:

  1. 权重动态分配:根据模态质量动态调整权重(如文本清晰时文本权重0.7,语音模糊时权重0.3);
  2. 冲突检测与解决:当文本情感与语音情感冲突时,调用“行为特征”作为仲裁,或生成澄清追问。

代码示例:多模态冲突检测

def resolve_modality_conflict(text_emotion, audio_emotion, behavior_emotion):  
    # 检查情感标签是否冲突  
    if text_emotion["label"] != audio_emotion["label"]:  
        # 计算置信度差异  
        confidence_diff = abs(text_emotion["score"] - audio_emotion["score"])  
        if confidence_diff > 0.3:  
            # 置信度高的模态主导  
            return text_emotion if text_emotion["score"] > audio_emotion["score"] else audio_emotion  
        else:  
            # 置信度接近,用行为特征仲裁  
            if behavior_emotion.get("is_urgent", False):  
                # 紧急行为通常伴随负面情绪,优先取负面情感  
                return text_emotion if text_emotion["label"] in ["愤怒", "焦虑"] else audio_emotion  
            else:  
                # 无行为线索,生成澄清提示  
                return {"need_clarify": True, "prompt": "您刚才说的“还好”,是对结果满意吗?"}  
    else:  
        # 情感一致,融合强度  
        fused_intensity = (text_emotion["intensity"] * text_weight + audio_emotion["intensity"] * audio_weight)  
        return {**text_emotion, "intensity": fused_intensity}  

4.2 情感推理层:基于提示工程的情感-需求映射模型

主持人:如何用提示工程实现情感-需求推理?

李哲:我们训练了一个“情感需求推理LLM”,通过Few-shot提示让模型学会从情感描述推理需求。

提示示例:情感-需求推理提示

任务:根据用户情感描述,推理可能的3个核心需求,并按优先级排序。  

示例1:  
用户情感描述:愤怒,触发点是物流延迟,强度4/5  
推理需求:  
1. 解决物流问题(优先级高)  
2. 获得补偿(优先级中)  
3. 得到道歉(优先级低)  

示例2:  
用户情感描述:犹豫,触发点是商品对比,强度3/5  
推理需求:  
1. 获取商品差异点(优先级高)  
2. 查看用户评价(优先级中)  
3. 了解售后服务(优先级低)  

现在,请推理:  
用户情感描述:{情感描述}  
推理需求:  
1.  
2.  
3.  

通过这种提示,我们的推理模型在内部测试集上需求预测准确率达89.3%。

4.3 情感响应层:动态提示模板生成算法

主持人:动态模板生成中,如何平衡“情感表达”和“任务效率”?

李哲:我们提出“情感-任务双螺旋结构”——回应内容同时包含情感线和任务线,比例根据情感强度动态调整。

算法逻辑

  • 情感强度I(1-5分)→ 情感内容占比R = min(I/5 * 0.6, 0.6)(最大60%)
  • 任务内容占比 = 1 - R
  • 情感线:包含共情(理解情绪)、道歉(若负面)、鼓励(若正面)
  • 任务线:包含信息提供、解决方案、下一步引导

示例:情感强度=4(愤怒)时的响应结构

[情感线:60%]  
"非常抱歉让您因物流延迟感到如此生气,这确实影响了您的使用体验,我们深表歉意。"  

[任务线:40%]  
"我已帮您查询到订单XXXXX,目前物流显示已在派送中,预计今天18:00前送达。同时为弥补您的不便,已为您申请20元无门槛优惠券,将在24小时内到账。"  

4.4 系统优化:情感理解的“鲁棒性设计”

主持人:实际应用中,用户输入可能包含噪声(如错别字、方言),如何保证情感识别准确性?

李哲:我们从三个层面做了鲁棒性优化:

1. 输入预处理:噪声过滤与增强
  • 错别字纠错:用BERT纠错模型处理输入文本;
  • 方言转换:针对阿里业务覆盖的方言(如粤语、川语),训练方言-普通话转换模型;
  • 表情符号解析:将emoji转化为情感标签(如😠→愤怒,🤔→困惑)。
2. 模型鲁棒性:对抗训练与领域适配
  • 在情感识别模型训练中加入“情感噪声样本”(如故意用反讽表达正面情绪);
  • 针对不同业务场景(如客服、推荐)进行领域微调(Domain Adaptation)。
3. 规则兜底:异常情况处理
  • 设置“情感识别置信度阈值”(如低于0.6则触发规则判断);
  • 构建“情感模糊词库”(如“还行”“一般”),对这些词触发上下文关联分析。

五、落地实践:从实验室到业务场景的“坑与桥”

5.1 淘宝客服场景:如何让AI客服“读懂”用户的不耐烦?

主持人:淘宝客服场景是如何落地情感智能的?遇到了哪些挑战?

李哲:淘宝客服日均对话量超千万,是我们的核心试点场景。初期遇到两个典型问题:

挑战1:用户“反讽式”表达的情感识别

例如用户说“你们可真‘快’啊,三天了还没发货”,传统情感模型识别为“正面”(因“快”是正面词)。

解决方案

  • 加入“反讽检测模块”,通过上下文语义和标点(如引号、感叹号)识别反讽;
  • 扩充反讽样本库,标注淘宝场景常见反讽表达(如“太棒了=太差了”“谢谢啊=真麻烦”)。
挑战2:客服话术合规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

阿里客服有严格的话术规范(如“不能承诺绝对时效”),情感化表达可能违反合规要求。

解决方案

  • 构建“情感合规模板库”,例如将“我保证明天到”改为“我们会全力催促,争取明天送达”;
  • 在动态提示生成时加入合规检查模块,确保情感表达不触碰合规红线。

落地效果

  • 情感识别准确率:从初期68%提升至92%;
  • 用户满意度(CSAT):提升37%;
  • 人工转接率:降低28%(因情感问题得到解决,无需转人工)。

5.2 支付宝老年助手场景:情感化提示如何提升老年人使用意愿?

主持人:老年用户群体的情感智能设计有何特殊性?

李哲:老年人用户有三个核心特点:①视力/听力下降,需简化表达;②对AI信任度低,需亲切语气;③操作不熟练,易产生挫败感。

针对性设计

  • 情感触发点优化:增加“操作困惑”触发点(如连续3次点击错误);
  • 提示模板调整
    • 语速:文本转语音时语速降低20%;
    • 用词:用“咱们”“宝宝”等亲切称呼(通过用户调研验证);
    • 句式:多用短句和积极词汇(如“没关系,慢慢来”);
  • 多模态反馈:除文本/语音外,增加震动反馈(如操作正确时轻微震动)。

案例对比
传统提示(左)vs 情感智能提示(右)

左:"请输入支付密码。"  
右:"爷爷您好,现在需要您输入6位支付密码啦,输完后按确认键就好,慢慢来不着急~"  

落地效果:老年用户“操作完成率”提升53%,“放弃使用率”降低41%。

5.3 数据验证:关键指标对比

李哲:我们在三个核心场景做了为期3个月的A/B测试,关键指标对比:

指标 传统提示系统 情感智能提示系统 提升幅度
情感识别准确率 68% 92% +24%
用户情感满意度 52% 89% +37%
一次解决率 61% 90% +29%
平均对话轮次 4.2轮 1.8轮 -57%

六、挑战与未来:情感智能的“边界与突破”

6.1 当前局限:跨文化情感理解/极端情绪处理

主持人:情感智能提示系统目前还有哪些未解决的挑战?

李哲:主要有两个硬骨头:

挑战1:跨文化情感理解

阿里业务覆盖全球,不同文化对情感表达差异巨大(如东亚文化含蓄,欧美文化直接)。例如中文“还好”可能是负面,英文“Not bad”可能是正面。目前我们仅支持中文和英文场景,其他语言准确率不足70%。

挑战2:极端情绪处理

对“极度愤怒”“深度悲伤”等极端情绪,现有系统仍难以提供足够共情。例如用户表达自杀倾向时,系统需在“安抚情绪”和“触发安全机制”间精准平衡。

6.2 下一代系统:情感个性化与伦理安全

主持人:未来情感智能提示系统的演进方向是什么?

李哲:我们规划了三个方向:

1. 情感个性化(Emotion Personalization)

根据用户历史情感偏好调整回应风格,例如:

  • 对“理性型用户”:情感表达简洁,聚焦解决方案;
  • 对“感性型用户”:情感表达丰富,强调共情。
2. 多模态情感生成(Multimodal Emotion Generation)

不仅生成文本回应,还能控制语音语调(如语速、音调)、虚拟形象表情,实现“全感官情感交互”。

3. 情感伦理安全(Emotion Ethics)
  • 防止“情感操纵”:避免系统故意激发用户负面情绪以促成交易;
  • 情感隐私保护:用户情感数据加密存储,仅用于实时交互,不做长期留存。

6.3 给开发者的建议:如何从零构建情感智能提示系统?

主持人:对于想落地情感智能的中小团队,您有哪些实践建议?

李哲:建议分三步走,循序渐进:

第一步:从“情感标注”开始,积累场景化数据
  • 标注1000-2000条核心场景对话,标注情感类型、强度、触发点;
  • 工具推荐:Label Studio(开源标注工具),可自定义情感标签体系。
第二步:基于开源模型快速验证,避免重复造轮子
  • 情感识别:用Hugging Face的transformers库加载预训练情感模型(如bert-base-chinese-emotion);
  • 提示模板:先手动设计10-20个基础模板,通过A/B测试筛选最优模板。
第三步:小步迭代,聚焦“情感-效果”正向循环
  • 先在单一场景落地(如客服),用真实用户反馈优化模型;
  • 关键指标:不仅看情感识别准确率,更要看用户行为指标(如满意度、留存率)。

资源推荐

七、总结与附录

7.1 核心观点回顾

  1. 情感智能是提示工程的下一个核心方向:从“任务完成”到“体验优化”,情感理解是必由之路;
  2. 三阶架构是情感落地的有效路径:感知-推理-响应三层架构,可复用至多数交互场景;
  3. 数据与场景是关键:脱离具体业务场景的情感智能是“空中楼阁”,需结合场景数据迭代;
  4. 平衡技术与伦理:情感智能需警惕“情感操纵”风险,伦理安全是长期发展前提。

7.2 参考资料与工具推荐

论文

  •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AI: A Survey》(情感智能AI综述)
  • 《Chain-of-Emotions: Enhancing LLMs with Emotional Reasoning》(情感推理链)

工具

  • 情感识别: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百度ERNIE情感模型
  • 提示工程:LangChain(支持情感提示模板管理)、PromptPerfect(提示优化工具)

7.3 情感提示模板库(开源片段)

为方便读者实践,我们开源部分通用情感提示模板(完整库见GitHub链接):

# 安抚类模板(适用于负面情绪)  
comfort_templates = [  
    "您好,非常理解您因{trigger}感到{emotion},我们会立即{action},预计{time}内解决。",  
    "实在抱歉给您带来了不好的体验,{trigger}的问题我们非常重视,现在帮您{action}..."  
]  

# 鼓励类模板(适用于用户困惑/犹豫)  
encourage_templates = [  
    "别担心,很多用户刚开始使用时都会{confusion},您可以先试试{step},有问题随时告诉我~",  
    "您提到的{concern}是很常见的疑问,其实解决方案很简单:{solution},需要我演示一下吗?"  
]  

访谈结语
“情感智能不是让AI‘假装共情’,而是让AI真正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情感需求。未来的AI交互,会像人与人对话一样自然——不仅能解决问题,更能温暖人心。”——李哲

本文技术细节已脱敏处理,具体实现需结合企业实际场景调整。阿里情感智能提示工程团队持续招聘中,欢迎关注“阿里达摩院招聘”公众号。

(注:文中图表可通过此链接下载高清版)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