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题为《Reversible steganography in cipher domain for JPEG images using polynomial homomorphism》的论文

随着物联网(IoT)设备的普及,大量敏感数据(如指纹、身份信息)需要在云端传输和存储。传统隐写技术虽然能隐藏信息,但无法保护图像本身的隐私。而“加密域中的可逆隐写”(Reversible Data Hiding in Encrypted Images, RDH-EI)则能在加密的图像中嵌入数据,并在解密后恢复原始图像和秘密信息。

尤其对于JPEG这种广泛使用的压缩格式,如何在加密后仍保持格式兼容、文件大小不变,并且能嵌入足够多的数据,一直是研究的难点。


核心方法:多项式同态 + 汉明编码 + 秘密共享

加密与嵌入(Encryption & Embedding)

  • DC系数加密:使用置换和交换技术对JPEG中的直流(DC)系数加密,避免解码时出现溢出。

  • AC系数与秘密数据编码

    • 将交流(AC)系数通过(7,4)汉明码编码,增强容错性和混淆性。

    • 将秘密数据转换为7位one-hot code,便于嵌入。

  • 多项式秘密共享

    • 使用Shamir秘密共享将编码后的AC和秘密数据分别构建多项式,生成多个“影子份额”。

  • 同态嵌入

    • 利用多项式同态性质,将秘密数据的影子份额嵌入到AC的影子份额中,生成“标记份额”。

  • 防作弊码

    • 每个标记份额附加一个随机生成的防作弊码,用于后续验证完整性。

最终,每个标记份额与加密后的DC系数组合,生成一个影子JPEG图像,分发给不同参与者。


这项研究不仅提出了一种创新的JPEG图像加密域可逆隐写方案,还通过多项式同态、汉明编码、防作弊机制等多重技术手段,实现了高安全性、高容量和格式兼容的完美平衡。

未来,作者计划将该方法与区块链等技术结合,进一步拓展到视频隐私保护(如H.265/HEVC等格式),为物联网和安全通信提供更强大的保障。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