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工厂车间依旧灯火通明。

安全员老张紧盯着六块监控屏幕,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就在刚刚,画面中一个工人未戴安全帽的细节,被他疲惫的眼睛漏掉了。

这样的事,并不罕见。

在许多工厂、矿山、化工园区,“人盯屏”仍是主流的安全监管方式。它就像“用放大镜找蚂蚁”:效率低、易遗漏,往往发现问题时,已错过了最佳处置时机。

但如今,一种新的“安全哨兵”正在悄然上岗。

AI视频分析技术,正在让传统的监控摄像头从“被动记录”转向“主动思考”,实现的不只是技术升级,更是整个生产安全管理逻辑的重构。

传统安全管理的痛点,被AI“一眼看穿”

工厂安全最怕什么?三个字:“看不见”、“反应慢”、“追不上”。

传统的监控系统,核心功能是“记录”而非“预警”。即便发现了问题,从“发现异常”到“通知负责人”,再到“现场响应”,流程漫长,隐患往往已在过程中发酵。

而当监控学会了“思考”,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比如基于EasyGBS算法算力平台的AI视频分析技术,就像为监控装上了“大脑”,实现了从“事后回溯”到“实时预警”的跨越——

  • 智能识别多种风险:集成多种AI算法,可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区域入侵、明火烟雾、人员摔倒等百余类风险行为,7×24小时不间断防控;
  • 即时告警+证据留存:一旦发现异常,系统立即抓拍告警,为事件追溯与责任界定提供完整依据。

老旧车间改造,无需“大拆大建”

很多人一听“AI”、“智能监控”,第一反应是:要不要全部换设备?成本是不是很高?

事实上,以EasyGBS为代表的轻量化AI视频分析方案,已经可以实现“低门槛升级”:

  • 老摄像头不用换,只要支持RTSP/Onvif/GB28181等标准协议,即可利旧接入;
  • 不需昂贵服务器,家用电脑就能带动3–5种AI算法,中小规模场景完全够用;
  • 部署迅速,一个车间级的监控智能化改造,往往半天就能完成,不影响生产。

人防+技防,AI正在重塑安全管理的价值

EasyGBS做的,从来不是替代安全员,而是给他们装上“千里眼”和“顺风耳”:让AI承担7×24小时的精准监控,人类则聚焦于风险研判、流程优化这些“机器做不了的事”。这种“技防+人防”的双重保障,正在让安全生产从“碰运气”变成“可计算”。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