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A-1-2 定位目标组织规格(AI辅助)-《软件方法》第2章业务建模之愿景04
老头张三找到可乐公司,和公司负责人说“我喝你们家可乐几十年了,特别是夏天喝冰可乐,气泡在舌尖上破裂的感觉,那叫一个爽!不过现在我年纪大了,有胃病,还有糖尿病,所以我希望你们家产品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同时,又不会加重胃病和糖尿病。你看啊,我这里有一个方案,用食品纳米技术把益生菌做成纳米胶囊,这些胶囊在口腔的温度和唾液作用下破裂,又有类似碳酸气的爽感,又不伤害肠胃……”
《软件方法-全流程引领AI》2025-第1章 ABCD工作流(全文)
2.1.3 系统和系统规格-《软件方法》第2章业务建模之愿景02
2.2 组织
2.2.1 组织和组织规格
和系统一样,我们区分“组织规格”和“组织”。
例如,“县区教育局”是组织规格,“天火市稻积区教育局”是该组织规格的一个组织;“企业人力资源部”是组织规格,“大米公司人力资源部”是该组织规格的一个组织。
一个组织规格由若干系统规格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个系统规格是人脑系统(可以只有一个)。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人,就算堆满了机器人,都不算我们这里说的组织。
可以给“组织规格”加约束来体现这个规则:
系统规格s->exists(s | s.容器类型 = 容器类型::人脑)
用类图表达如图2-9:
图2-9 组织和组织规格
从组织价值的视角看,当前组织里面的系统,有的是合适的,有的是应该更换的。更换人脑系统,就是裁员和招聘,更换软件系统,就是……大家熟悉的场景。组织里面还有非信息系统,也要更换,但这部分本书就不涉及了。
2.2.2 组织规格的分类
可以对组织规格做一些分类,像图2-10这样用泛化关系表达:
图2-10 泛化关系表达组织规格分类,空间有限,只表达一部分
在图2-10的子类中,有一个“个人组织”。我们把“人以群分”视角下的个人看作一个组织,该组织的部件包括一个人脑系统和若干非人系统。
例如,“程序员”可以看作一个个人组织规格,该组织规格的部件包括一个“程序员”人脑系统规格,还有“编码工具”、“UML建模工具”、“版本控制工具”、“AI工具”等非人系统规格,如图2-11所示。
图2-11 程序员个人组织和程序员人脑系统
这个地方的阐述和以前的《软件方法》版本有了根本的不同。以前的《软件方法》版本把“人群”和“机构”看作对等,可以说是《软件方法》方法学的一个大缺陷。漏了“机构群”这个抽象级别无法对应,同时,生硬地把“人”看作“人群”中的业务工人,也不合理。
这个版本的阐述通过把个人及其所利用的其他工具看作是一个“个人组织”,应该补上了这个漏洞。法律上也有类似的做法,通过“法人”的概念,把自然人和机构拉平,成为对等的民事主体。
注意区分个人组织和只有一个人的机构。有的部门在某个时间点只有一名人类成员,甚至有的企业在某个时间点只有一名人类成员,例如暂时没有另外增加雇员的“一人有限公司”或“个体工商户”,但这样的组织并非人群视角下的“个人组织”。
图2-10所示子类的上面和下面还可以加泛化层次。
往上走,企业、党政军单位、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可以泛化出“正式组织”,有信用码属性;部门、团队、家庭、人群视角的个人等可以泛化出“非正式组织”。
往下走,“企业”、“党政军单位”等等,下面还可以分为更细的子类。
泛化的用处是体现行为的变化。本书无意探讨不同子类的组织规格在行为上有什么不同,所以我们把泛化结构取消,用“组织类型”代替,如图2-12:
图2-12 用组织类型代替组织的泛化结构
2.2.3 开发组织和目标组织
在图2-10和2-12中,“组织”和“系统”之间只有一个关联,所以我们没有给关联或关联端的角色命名。如果要命名,应该如图2-13中的某一个:
图2-13 给图2-10和2-12中“组织”和“系统”的关联添加细节
除了“系统正在担任组织的部件”之外,系统(或系统规格)和组织可能还有其他关系。
山东枣庄有一家“武德物业”,服务的楼盘有“中原裕府花园”、“拉斐公馆”等。“武德物业”目前使用 “银蝶物业管理系统”来协助各项工作。“银蝶物业管理系统”由“银蝶软件”开发。
软件公司“浑元科技”的总经理马宝国看到了商机。他认为,类似“武德物业”的组织目前还有很多可以通过信息化来改进的地方,其中以“武德物业”最为典型。
于是,他想要做一个“以和为贵物业管理系统”,取代“银蝶物业管理系统”为“武德物业”服务。“浑元科技”有开发团队,但资金不足,马宝国拉来了“五连鞭资本”加入。
从上述内容看,系统(或系统规格)和组织有以下关系:
图2-14 组织和系统的更多关系
用刚才举例的内容实例化图2-14,得到图2-15的对象图:
图2-15 实例化图2-14得到的对象图
有了以上的建模作为铺垫,我们可以定义以下概念:
(1)开发组织:负责构思和生产某个系统规格的组织,称为该系统规格的开发组织。
我们不进一步区分出钱、出力、出**资源的组织,如果资源来自多个组织的合力,则把开发组织视为这多个组织合并而成的一个大组织。
上面描述的例子中,可以把“以和为贵物业管理系统”的开发组织看作“浑元科技+五连鞭资本”。
(2)开发组织负责人:开发组织中,为某个系统规格决定其目标组织和愿景(是的,愿景也是,后文会详述)的人,称为该系统规格的开发组织负责人。
上面描述的例子中,马宝国就是“以和为贵物业管理系统”的开发组织负责人。
(3)目标组织:最适合用某个系统规格的系统来改进其组织流程的组织,称为该系统规格的目标组织。
上面描述的例子中,“武德物业”就是“以和为贵物业管理系统”的目标组织。
(4)目标组织负责人:目标组织中,负责判断某个系统规格的系统是否给该组织带来所期望的改进。在《软件方法(上)》的前两版中,目标组织负责人被称为“老大”。
上面描述的例子中,“以和为贵物业管理系统”的目标组织负责人可能是“武德物业”的总经理。如果“以和为贵物业管理系统”只涉及其中一部分流程,“以和为贵物业管理系统”的目标组织负责人也可能是主管这部分业务流程的副总经理。
某个系统规格的开发组织和目标组织可以是同一个组织。
组织A里有部门A1(通常是IT部门),A1开发了系统规格x,用于改进A1自身的流程。这时,系统规格x的开发组织和目标组织都是A1。
组织A里有部门A1,A1开发了系统规格x,用于改进组织A的流程。这时,系统规格x的开发组织是A1,目标组织是A。A1属于A,也可以认为开发组织和目标组织都是A。
这个就不一样了:组织A里有部门A1,A1开发了系统规格x,用于改进部门A2的流程。这时,系统规格x的开发组织是A1,目标组织是A2,开发组织和目标组织是不同的,不能说它们都是组织A的部门,所以是同一个。
用医学来类比,看看是否可以帮助理解:
一名心脏内科医生自己检查自己的心脏;
一名心脏内科医生请另一名心脏内科医生帮自己检查心脏;
一名心脏内科在医院院长的命令下给全院员工检查心脏;
一名骨科医生觉得自己心脏不舒服,挂了本院一名心脏内科医生的号。
不过,心脏长在谁身上,心脏当前状态好不好,怎样才会对心脏好,这是有医学事实和医学规律的,不以谁给谁看病而变化——这一点后面还会不断强调。
开发组织和目标组织是组织和特定系统规格关联时所扮演的角色,所以在提到开发组织和目标组织时,务必要指明是哪一个系统规格的开发组织和目标组织,除非已经有一致的认识。
平时我们说的甲方、乙方、客户等,是很含糊和简陋的说法,很多错误就是由这些含糊导致的。
很多开发人员和我说,我们这是一个内部项目,没有客户。噢,那你们可以为所欲为了?想想就不可能嘛。所以,在下面的内容中,除了描述某个开发组织的具体场景时可能会使用之外,我们在严谨叙述方法学时,会尽量避免用这些含糊的词汇。
2.3 建模步骤A-1定位目标组织(可选)
在定位系统规格的目标组织和愿景时,有两个思考的出发点:从开发组织负责人出发和从目标组织负责人出发。
在上面所举的“以和为贵物业管理系统”例子中,说“浑元科技”的总经理马宝国看到了商机,这是以开发组织负责人作为思考的出发点。
还有一个可能:“武德物业”的总经理对自己组织的现状不满意,打算引进信息系统来改进,这是以目标组织负责人作为思考的出发点。
平时所说的“做项目”,有一定概率出现第二个情况,而平时所说的“做产品”,都是第一个情况。
第二个情况可以不需要定位目标组织,直接快进到定位系统的愿景。当然,思考的起点必须来自真正的目标组织负责人。“武德物业”IT部门的经理觉得“武德物业”需要引进信息系统来改进“武德物业”各方面的工作,那可不算。
定位目标组织的步骤如图2-16:
图2-16 定位目标组织的步骤
2.3.1 步骤A-1-1 识别开发组织的能力
开发组织负责人就像军队的指挥官,他决定军队当前最应该开往哪个战场,和那里的敌人搏杀。A城富庶,打下来可得巨额钱粮,但敌人重兵布防,拿下来的概率很小;B城敌人力量薄弱,拿下来的概率很大,但B城很穷。
要做出最佳的决策,首先要开发组织负责人对自己组织的能力有清醒的认识。
下面是描述开发组织能力的一个例子:
接化发软件公司自评有以下能力:
*Java技术能力,能力等级为领袖等级。开发团队核心成员是Apache顶级项目的代码贡献者。公司有一个内部研发的框架“左正蹬(ZZD)”,水平处于业界前列。
*农业信息化能力,能力等级为卓越等级。做过十几个农业信息化的项目,在病虫害预警、精准灌溉和产量预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业界还有体量更大、背景更深的竞争对手——耗子尾汁科技。
*烟草业人脉,能力等级为优秀等级。公司总经理马宝民的伯伯最近调任省烟草专卖局局长。
可以看到,能力不仅包括软件开发能力、行业知识能力,还包括人脉背景等。
可以用类图表达组织能力相关概念如图2-17:
图2-17 组织能力类图
注意,图2-17的类是“组织”,不是“开发组织”。组织有这些能力就有这些能力,即使它躺平不扮演开发组织,也有这些能力。
用接化发软件公司的数据实例化图2-17,得到对象图如图2-18:
图2-18 组织能力对象图
2.3.2 步骤A-1-2 定位目标组织规格
2.3.2.1 放下幻觉,尊重现实
识别开发组织能力之后,接下来就是从能力来定位目标组织规格,也就是推理最合适采用开发组织打算做的目标系统来改进其组织流程的组织应该是什么样子。
以我在各种各样开发组织的所见所闻,大多数开发人员,甚至有一部分挂着“产品经理”头衔的开发人员,头脑中根本没有定位的概念。
在给某团队剖析他们当前正在做的项目时,我问负责的产品经理,谁最适合用这个系统?
如果是目标系统为某个组织定制的系统,也就是所谓“做项目”,这个有现成答案的,产品经理还能回答得上来。
如果是非定制的系统,即所谓“做产品”,回答可能就是这样的:
对于有明显行业性质的产品,例如“医院信息系统”,产品经理回答:医院最适合用。
对于没有明显行业性质的产品,例如“通讯软件”,产品经理回答:谁都可以用。
这两个回答都是“正确无用的废话”,其中没有任何的思考。如果挂着“产品经理”头衔的人这样回答,而且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问题就比较大了,很可能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如果这一点上不做任何思考的根源是偷懒摆烂,危害还不是最大的。
危害最大的是这个思想:干嘛要想这个?我做产品,当然希望用的人越多越好了!
这就是把幻觉当成现实了。
幻觉:所有组织、所有人都用他做的系统。这个幻觉不需要任何思考,傻子都知道这是好事来着。
现实:目前还没有人用他做的系统。这就需要思考怎样做才能挖到第一桶金,这个思考可不容易!
这里“把幻觉当成现实”,就是第1章“1.5.4.6用口号代替方法”的危害。
2.3.2.2 形成定位意识
在原始人眼里,喝水是很简单的事情,也没多少选择,靠着河就喝河水,靠着泉就喝泉水。随着社会的发展,“喝水”变得越来越复杂。
“我进超市去买几瓶水带在路上喝”,您猜会买什么?图2-19展示了超市里摆的各种“水”(严格来说应该叫:主要成分为H2O的可饮用物质),它们瞄准的目标顾客并不完全相同。
图2-19 超市里摆的各种“水”抢夺顾客的胃
老头张三找到可乐公司,和公司负责人说“我喝你们家可乐几十年了,特别是夏天喝冰可乐,气泡在舌尖上破裂的感觉,那叫一个爽!不过现在我年纪大了,有胃病,还有糖尿病,所以我希望你们家产品在保持原有优点的同时,又不会加重胃病和糖尿病。你看啊,我这里有一个方案,用食品纳米技术把益生菌做成纳米胶囊,这些胶囊在口腔的温度和唾液作用下破裂,又有类似碳酸气的爽感,又不伤害肠胃……”
可乐公司负责人会不会很感动,哇,这么棒的老顾客,把要求提得那么具体,实现方案也给了,省下好多我们调研需求和研发实现的时间,好,下个版本就这么办!
我觉得可乐公司负责人大概率会先感谢张大爷的精彩建议,然后置之不理。此时的张大爷已经不属于可乐的目标顾客(用近几年的时髦词语说就是“基本盘”)。只要年轻的肥宅足够多,他们喝可乐时依然感到快乐,可乐公司就不会改。
如果张大爷坚持冒着胃病和糖尿病加重的风险继续购买可乐享用,可乐公司依然会卖给他,只是不理睬他提的建议而已。
如果有一家A公司投入资金,按照张大爷的思路研发新可乐,并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张大爷这样的人,那也是可以的。这时候这款新可乐和原来的可乐已经不是同一产品,面向的目标顾客也不同。A公司为什么乐意做,有可能是在争取原来的目标顾客时竞争不过可乐公司,只好换一个战场。
--待续--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