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知识库问答系统评估体系构建(超详细)从入门到精通,一篇就够,建议收藏!
对于评测出来的badcase,常见的问题有回答缺失、回答错误、信息冗余、答非所问等等。类别示例原因可能回答缺失问“退货流程”答“请联系售后”检索不到位 / Prompt不清晰回答错误将“退款”理解为“换货”语义理解不足多余信息正确答案前后加无用废话模型风格不佳答非所问问“发票开具流程”答“开发票注意事项”召回相关性差输出格式不规范如答非结构化JSON或少字段Output Schema控制不严格。
文章介绍了基于AI大模型的知识库问答系统的评估体系构建,包括多维评测体系设计、关键指标解读、评测数据集构建方法、评测方案设计、Badcase分析与优化迭代策略,以及评估结果可视化与报告。强调系统化评估对打造智能、稳定、高效的AI产品的重要性,是AI大模型应用落地的关键环节。
日常见到的电商领域的智能客服、金融领域的投资顾问、法律行业的卷宗库、医疗领域的智慧问诊…这些产品的背后其实都是同一类系统:基于AI大模型的知识库问答系统。
在众多AI大模型应用场景中,知识库问答算是AI大模型应用比较成熟,广泛的场景之一。
但大模型与生俱来的”天性“:幻觉,带给实际应用场景中各种各样的上层问题,比如偏见、歧视等。所以如何评估这类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阅读本篇,你将收获:
- 知识库问答系统的评估构建思路是什么?
- 如何设计知识库问答系统评估指标?
- 如何设计知识库问答系统评估方案?
- 知识库问答系统Badcase如何分析、归因、迭代?
- 如何搭建大模型系统线上运行监控看板?
一、评估体系构建思路
1.1 多维评测体系
一般来讲,搭建评测有这么几个目的,评估大模型的基本性能表现;评测系统在业务方面的实际表现;根据评测的结论,指导产品的优化与技术的迭代方向。
所以评估体系可以从业务、技术、安全三大方向进行构建。
业务类:用户直接根据系统的回答反馈,给到一手的主观反馈。
技术类:从专业的角度评估回答结果的准确、完整、简洁。
**安全类:**从安全或者稳定的角度测试(对抗型测试)系统在错误、边缘、复杂场景下的表现。
以下作者梳理出一个多维的评测体系:
分类 | 维度 | 指标类别 | 说明 |
---|---|---|---|
技术 | 问答准确性 | Top-1准确率、EM (Exact Match)、F1、BLEU/ROUGE、AUC | 衡量回答是否正确或接近标准答案 |
技术 | 答案完整性 | 完整性评分、信息覆盖率 | 回答是否遗漏关键内容 |
技术 | 答案简洁性 | 冗余度评分、压缩率 | 是否有无用废话 |
技术 | 语义相关性 | Embedding相似度、余弦相似度 | 问题和答案在语义上的匹配程度 |
业务 | 用户体验 | 满意度评分、响应时延、问题解决率 | 来自用户真实反馈或模拟点击测试 |
安全 | 稳健性 | 模型在不同表达方式下的稳定表现 | 替换同义表达、拼写错误后的表现 |
1.2 常见关键指标解读
Top-1准确率:用于判断模型最自信的答案是否正确,依赖于人工判断(标注)。
BLEU(Bilingual Evaluation Understudy):是一种基于n-gram重合度的评估方法,就是将模型回答和标准答案进行逐词对比,计算n-gram值。一般会引入BP(Brevity penalty)防止回答内容过短。一般 BLEU > 0.6 视为“合理回答”。
ROUGE(Recall-Oriented Understudy for Gisting Evaluation):判断生成文本是否覆盖了参考答案中的关键信息,适用于摘要任务。一般 ROUGE-L > 0.7 视为“合理回答”。
Embedding 相似度:使用词向量表示文本的语义,然后用余弦相似度判断语义是否接近。
**EM (Exact Match)**:完全匹配,是指回答和标准回答在词粒度上的匹配。
AUC(Area Under the Curve):是指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下的面积,这个曲线横坐标是假阳性率,纵坐标是真阳率。AUC值越大,说明随机抽取一个正负样本,抽中正样本比负样本更大的概率。当值为0.5时,说明模型基本没作用,大于0.7时说明比较好。
响应时延:判断大模型给到用户的反馈时效,系统可自助记录。
二、构建评测数据集
企业环境下,构建评测体系的第一步便是测试数据集(Benchmark)的搭建,通常情况下数据来源于这几类渠道:
- 真实业务数据:从客服日志、知识库搜索日志。
- 专家数据:通常是公司的运营或市场部门的经验和知识文档总结。
- 扩展数据:通过同义表达、拼写错误、长尾问题等方式构造一些对抗型测试数据。
构建完数据集时候,往往还会对以上样本进行分类,不同分类下的问题,依赖于大模型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 高频常见问题:这类问题通常都有相对标准的问答,依赖通用大模型生成能力。
- 长尾复杂问题:比较依赖大模型的推理能力。
- 歧义/模糊问题:比较考验大模型语义理解能力。
此外,多轮对话场景下,比较依赖的是大模型的上下文记忆能力。
有了对问题类型的基本分类之后,也就有了针对不同类问题需要的大模型能力有侧重,特别在问题归因环节,会有针对性的定位问题点。
三、评测方案设计
通常情况下,知识库问答系统的测试方案主要分为三类”自动化、人工、ABTest。
自动化测试:这是最经常使用的方式,工作流是先benchmark数据集加载、模型调用、自动打分(BLEU、F1、Embeding等)、评测日志(记录每条样本的预测结果、得分、时间等信息)
**人工评测:**通常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或者badcase,完全通过技术指标不足以评判,这个时候就需要人工介入。这一环节的关键点是要定义好什么算“正确”、“合理”。
AB Test:这是数据科学领域比较成熟和常用的方式,按照控制变量法,在准确率、用户满意度等指标上对比不同模型或者相同模型不同版本间的差异。
以下作者梳理了评测指标常见的评测方法
指标 | 含义 | 评测方法 |
---|---|---|
Top-1准确率 | 正确答案出现在首位的比例 | 人工评测:人工标注“是否正确” |
EM (Exact Match) | 回答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 | 自动化测试:字符级或Token级完全匹配, |
F1 Score | 参考答案与输出在关键词级别的重合程度 | 自动化测试:精确率/召回率计算 |
BLEU/ROUGE | 文本生成相似度指标 | 自动化测试 |
Embedding相似度 | 用BERT/RoBERTa编码后计算相似度 | 自动化测试,适合主观问答 |
响应时间 | 模型生成答案所需时间 | 自动化测试 |
用户满意度 | 客观评分或5分制打分 | AB Test内部或外部评审 |
四、Badcase分析、归因、迭代
4.1 Badcase的一般分析思路
企业环境下,常见的问题归因方案大约如下:
- 检查数据集版本、大模型版本、Embeding模型版本等基础信息是否存在变动。
- Prompt调试:分析提示语是否存在歧义。
- 知识缺失:知识库本身是否缺乏支持内容。
- 日志分析:查看请求是否检索到正确知识片段。
- Token分析:生成过程中是否发生截断。
4.2常见问题总结
对于评测出来的badcase,常见的问题有回答缺失、回答错误、信息冗余、答非所问等等。
这里作者梳理出常见问题类别及可能归因:
类别 | 示例 | 原因可能 |
---|---|---|
回答缺失 | 问“退货流程”答“请联系售后” | 检索不到位 / Prompt不清晰 |
回答错误 | 将“退款”理解为“换货” | 语义理解不足 |
多余信息 | 正确答案前后加无用废话 | 模型风格不佳 |
答非所问 | 问“发票开具流程”答“开发票注意事项” | 召回相关性差 |
输出格式不规范 | 如答非结构化JSON或少字段 | Output Schema控制不严格 |
4.3常见问题的优化迭代建议
在找到问题之后,对应的优化迭代放下整理如下:
问题类型 | 优化手段 | 说明 |
---|---|---|
命中率低 | 提升检索召回率(向量索引/Hybrid) | 添加embedding召回、关键词召回等组合方案 |
回答不准 | 优化Prompt模板、增强知识库结构化 | 加入示例Few-shot、ReAct等提示技巧 |
冗余废话 | 控制生成长度/模板 | 设置max_tokens,Fine-tune格式控制 |
格式不规范 | 使用Tool-Calling或函数调用 | 严格输出结构、规范化 |
理解不足 | 多轮推理链设计 / 使用更强模型 | 加入CoT、文档链等策略 |
四、评估结果可视化与输出报告
以上内容主要用户产品研发阶段的评估测试,待系统上线生产环境之后,一般会同步构建一个在线系统运营的可视化分析看板(Dashboard)。
这个环节一般侧重在业务指标的跟踪和分析,在发现问题的时候,会结合业务指标、技术指标等进行综合的问题归因处理。
以问题解决率业务指标为例,Dashboard的看板分析模型如下:
- 当前线上模型每日表现趋势
- 多模型/版本表现趋势对比
- 不同问题类型得分对比
- Badcase示例采样展示
最后,大模型强大的上下文理解和推理能力,使得基于传统语义解析方法构建知识库类问答项目有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但大模型自身的弊端特性和用户输入的不可控性给这类项目带来了不小的变量。
如何构建好一个系统化的大模型项目评估体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AI 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成体系化的评估系统,能够在充分发挥大模型优势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项目的不确定因素,最终实现打造智能、稳定、高效的AI 产品。
如何学习AI大模型 ?
“最先掌握AI的人,将会比较晚掌握AI的人有竞争优势”。
这句话,放在计算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局时期,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很多人得到了学习和成长。
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故此将并将重要的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免费分享出来。【保证100%免费】🆓
CSDN粉丝独家福利
这份完整版的 AI 大模型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下方CSDN官方认证链接免费领取 【保证100%免费】
读者福利: 👉👉CSDN大礼包:《最新AI大模型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 👈👈
对于0基础小白入门:
如果你是零基础小白,想快速入门大模型是可以考虑的。
一方面是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习内容更全面更集中。
二方面是可以根据这些资料规划好学习计划和方向。
👉1.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
要学习一门新的技术,作为新手一定要先学习成长路线图,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AI大模型的同学,我们帮你准备了详细的学习成长路线图&学习规划。可以说是最科学最系统的学习路线,大家跟着这个大的方向学习准没问题。(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2.AGI大模型配套视频👈
很多朋友都不喜欢晦涩的文字,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视频教程,每个章节都是当前板块的精华浓缩。
👉3.大模型实际应用报告合集👈
这套包含640份报告的合集,涵盖了AI大模型的理论研究、技术实现、行业应用等多个方面。无论您是科研人员、工程师,还是对AI大模型感兴趣的爱好者,这套报告合集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信息和启示。(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4.大模型实战项目&项目源码👈
光学理论是没用的,要学会跟着一起做,要动手实操,才能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这时候可以搞点实战项目来学习。(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5.大模型经典学习电子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大模型已经成为了当今科技领域的一大热点。这些大型预训练模型,如GPT-3、BERT、XLNet等,以其强大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正在改变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那以下这些PDF籍就是非常不错的学习资源。(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6.大模型面试题&答案👈
截至目前大模型已经超过200个,在大模型纵横的时代,不仅大模型技术越来越卷,就连大模型相关的岗位和面试也开始越来越卷了。为了让大家更容易上车大模型算法赛道,我总结了大模型常考的面试题。(全套教程文末领取哈)
为什么分享这些资料?
只要你是真心想学AI大模型,我这份资料就可以无偿分享给你学习,我国在这方面的相关人才比较紧缺,大模型行业确实也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进来,我也真心希望帮助大家学好这门技术,如果日后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欢迎找我交流,有技术上面的问题,我是很愿意去帮助大家的!
这些资料真的有用吗?
这份资料由我和鲁为民博士共同整理,鲁为民博士先后获得了北京清华大学学士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包括IEEE Transactions等学术期刊和诸多国际会议上发表了超过50篇学术论文、取得了多项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同时还斩获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目前我正在和鲁博士共同进行人工智能的研究。
资料内容涵盖了从入门到进阶的各类视频教程和实战项目,无论你是小白还是有些技术基础的,这份资料都绝对能帮助你提升薪资待遇,转行大模型岗位。
CSDN粉丝独家福利
这份完整版的 AI 大模型学习资料已经上传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下方CSDN官方认证链接免费领取 【保证100%免费】
读者福利: 👉👉CSDN大礼包:《最新AI大模型学习资源包》免费分享 👈👈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