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作者:科易网AI+技术转移研究院

国央企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大量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但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传统技术转移模式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评估不精准、需求挖掘不深入等多重挑战,导致大量科研成果"沉睡"在实验室和书架上,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盘活国央企的转化路径,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一、传统技术转移模式的痛点与局限

国央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传统模式面临着诸多痛点:

首先,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科研机构拥有大量技术成果,但缺乏有效的渠道向企业展示;企业有技术需求,却难以精准匹配到合适的技术资源。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供需两端对接效率低下。

其次,专利价值评估主观性强。传统专利评估多依赖专家经验,评估标准不统一,评估结果主观性强,难以客观反映专利的真实价值,影响了后续的转化决策。

第三,技术需求挖掘不深入。企业往往只能表达显性需求,而难以发现潜在需求和未来发展空间,导致技术转化方向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第四,创新能力分析缺乏系统性。对合作方的技术实力、创新能力缺乏全面、系统的评估,增加了合作风险,影响了转化效果。

最后,转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多个环节和主体,缺乏全链条、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导致转化过程断裂,效率低下。

二、AI赋能技术转移的技术引擎原理

人工智能技术为解决上述痛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AI+技术转移"的技术引擎:

1. 专利价值评估智能化

基于人工智能的专利价值评估系统,依据国家专利评估标准,构建多维度评估模型,从法律稳定性、技术创新性及市场应用潜力等核心维度进行量化分析,生成客观、准确的专利价值评估报告。系统支持批量专利的快速筛选和排序,为国央企技术资产盘点和价值挖掘提供科学依据。

2. 企业需求精准挖掘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AI系统能够分析企业公开信息、行业报告、技术文献等多源数据,识别企业现有优势与不足,挖掘潜在技术需求,预测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系统还提供解决路径分析,为自主研发或合作研发提供决策支持。

3. 企业创新能力全景评估

AI系统整合多维度数据和指标,对企业技术实力、研发投入、创新成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生成企业创新能力分析报告和全景能力画像,为国央企选择合作伙伴、制定技术转移策略提供参考。

4. 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

构建知识产权整合、加工、配置、转化的全链条服务平台,实现专利情报分析、价值评估、需求匹配、企业分析等功能的一体化、智能化服务,提升知识产权转化效率。

三、节点能力实证:AI+技术转移服务场景应用

AI+技术转移服务已在多个场景中展现出实际应用价值:

1. 专利价值评估场景

某大型央企拥有数万项技术专利,但长期以来缺乏系统化的价值评估方法,导致大量专利资产未能有效盘活。通过引入AI专利价值评估系统,该央企实现了对全部专利的快速评估和价值排序,识别出高价值专利200余项,为后续技术转移和商业化提供了精准指引。

2. 企业需求挖掘场景

某国企集团计划进行技术升级,但难以明确具体需求方向。通过AI需求挖掘系统,分析集团业务现状、行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前沿,识别出五个关键技术需求领域,并针对每个领域提供了自主研发与合作研发两种路径建议,最终确定了最优技术升级方案。

3. 企业分析场景

某央企研究院计划与外部企业开展联合研发,但面临合作伙伴选择难题。通过AI企业分析系统,对意向合作伙伴的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合作历史等进行了全面评估,最终筛选出三家最佳合作企业,显著提高了合作成功率。

4. 知产平台整合场景

某央企集团整合旗下多个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资源,构建了集团级知识产权服务平台。该平台集成了专利情报、价值评估、需求分析、企业评估等功能,实现了知识产权资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促进了集团内部技术共享和外部技术转移。

四、构建开放的技术转移生态系统

AI赋能的技术转移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工具,更需要构建开放、协同的生态系统:

1. 多主体协同机制

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园区等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打破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通过AI平台实现各主体之间的精准对接和高效协作。

2. 服务模式创新

提供多样化、定制化的服务模式,包括数智应用、数智管家、智能体和数智平台等,满足不同主体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3. 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技术转移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育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专业人才队伍,为AI赋能的技术转移提供人才支撑。

4. 政策环境优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国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为破解国央企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和有效工具。通过AI赋能的专利价值评估、企业需求挖掘、企业分析和知产平台等服务场景,可以精准盘活国央企的转化路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新质生产力的生成。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AI+技术转移将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和价值,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