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将大模型与工作流结合,解决运营商高并发故障处理难题。通过将模型智能判断作为节点,与工单、告警等系统接口串联,形成可控流程。既保留模型智能判断能力,又确保工程可控性。文章提供了基于Agently的电信运维工作流实战代码,涵盖意图识别、故障诊断、自动派单等场景,并分享了幂等性、告警去重等落地注意事项,帮助实现高效稳定的智能运维服务。


运营商的每一次“故障→修复”不仅考验网络,还考验组织的流程和信息流。单靠人力排班和经验规则,难以在高并发与复杂依赖下保持稳定;单靠一次性把全部信息丢给模型,也会因为上下文窗、时序依赖、接口幂等等工程问题崩盘。

解决办法不是更强的模型,而是把「智能判断」变成「可控流程」。把模型的判断当作一个节点,把工单、告警、计费当作受控接口,再用工作流把这些节点按规则串起来——这就是本文的核心视角。接下来你会看到清晰的原理、面向运营商的实战样例,以及可直接运行的工程代码,能立刻验证思路并产生业务价值。 本文先讲清楚原理,再给一套面向电信运营商的可运行代码示例(基于 Agently 的工程化工作流)。

一、用招聘合格员工的比喻说明问题

运营商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来处理用户请求?

  • 能快速判断问题类型(断网 / 账单 / 套餐变更 / 新装),并用合适话术先安抚用户;
  • 能把复杂流程拆解(比如断网 -> 排查 -> 工单 -> 派单 -> 跟进 -> 反馈)并在每一步做清晰记录;
  • 能把人工与自动化结合,遇到高风险或需要现场介入的场景自动升级到人工或 NOC(网络运营中心)。

把“模型 + 代码”作为这个员工的智能中枢,工作流就是 SOP(标准操作流程)和流水线。

二、单次请求的局限性

  • 上下文窗口受限:用户历史、设备信息、基站状态、上次工单等信息很长,不可能一次性塞进 prompt。
  • 思路不可见但不想暴露:直接让模型写 CoT(思维链)会把内部思考“写给用户看”,这既没必要又不专业。
  • 时序依赖重:工单生成后会有异步回调、第三方接口、现场派单、收费结算,这些都需要跨请求管理状态。

三、工作流带来的具体好处

  • 节点职责清晰:例如“意图识别”“设备定位”“本地化排障规则”“生成工单”“派单给工程师”“客户回访”。
  • 可插入外部系统:在节点里直接调用 OSS/BSS 接口、计费系统、工单系统或告警平台。
  • 中间态可审计:每个节点产出的结构化数据(如 ticket_idsite_idconfidence)可持久化,便于回溯与统计。
  • 可控的自动化:对于低风险且可自动修复的问题(远程重启、配置下发),工作流可自动执行;高风险场景自动转人工。

四、面向电信运营商的工作流实战(Agently 示例代码)

下面是一套面向电信运营商客服/工单场景的工作流示例。场景:用户报障(如家庭宽带断网)或咨询(账单、流量异常、套餐变更)。工作流会完成:意图识别 → 快速安抚 → 设备/用户信息查询 → 线下排障规则判断 → 生成或更新工单 → 派单或提示自助操作 → 最终回复用户。

前提:你已在工程里配置好模型 API(ENV 中的 deep_seek_urldeep_seek_api_keydeep_seek_default_model),并已能使用 Agently。如无 Agently,可把业务逻辑移植到等效框架中。

# file: telecom_workflow_agently.py

代码说明(关键点)

  1. 快速回复(quick_ack_and_guidance):在后台进行复杂判断前,先给用户即时反馈,提升体验并减少重复催促。
  2. enrich_with_customer_info:把 OSS/BSS/CRM 的真实数据接入工作流,供后续节点用。
  3. diagnose_and_route:把“模型推理 + 本地规则(告警、黑白表)”结合起来决策,既利用模型的泛化,又保留工程可控性。
  4. execute_action:把最终动作(下发远程命令 / 生成工单 / 派单)封装成幂等的 API 调用,并把 ticket_id 等关键信息存入 storage,便于后续查询。
  5. 可扩展点:把 create_ticketassign_to_engineer 替换为公司真实工单平台 API,并在节点前后加上 schema 验证与异常重试。

五、落地工程注意事项

  1. 幂等性不能忽视:派单、计费等操作必须保证幂等(用业务键如 msisdn + alarm_hash 防重复)。
  2. 告警与工单的去重:同一故障可能触发多条告警,工单系统需要做聚合策略(eg. 同站点 5 分钟内同类告警只产生一个工单)。
  3. SLA 驱动的分级:对高价值客户或 SLA 要求高的业务(企业专线)设置不同的工作流分支(优先派单、专员跟进)。
  4. 审计与回溯:存储每个节点的输入输出(脱敏),并保留版本号,便于事后追责和模型/规则调整。
  5. 灰度策略:先在小范围(某城市、某类故障)跑自动化,观测误判率与 NPS,再逐步放量。
  6. 人机协作界面:为人工客服/工程师提供“操作建议 + 证据链”(如模型的诊断理由、相关告警快照),让人工更快决策而不是全部依赖模型。
  7. 安全与隐私:手机号、地址、账单金额等敏感信息在日志中掩码;模型返回可能包含敏感推断时应触发人工复核。

六、实战示例(典型对话与工作流走向)

  • 用户输入:家里宽带突然断线了,路由器指示灯只有 PON 亮
  • detect_intent -> 断网
  • quick_reply -> “我们收到断网报告,请先重启设备…”
  • enrich -> 拉到 site_id 与最近告警(发现 OLT link flapping)
  • diagnose -> 模型建议派单
  • execute -> 创建工单、派单给具有 OLT 经验的工程师
  • final_reply -> 给用户工单号与预计时长
  • 用户输入:我的上月账单异常,多扣了流量
  • detect_intent -> 账单
  • quick_reply -> “收到账单咨询,正在核实…”
  • enrich -> 拉账单摘要
  • diagnose -> 若金额异常且小额可自动退款,则执行自动退款流程;否则转人工审核。

七、指标与持续改进

  • 关键指标:自动处理率、误判率(误派工单)、平均修复时长(MTTR)、NPS/用户满意度、人工接入率。
  • 持续改进:定期把误判样本回流训练或优化 prompt/规则,按工单类型设置微调优先级(高频问题优先)。

八、总结

工作流把“人类的分工、工程化思路和智能能力”结合起来,是运营商把“智能”变成“稳定服务”的关键路径。把模型能力视为“判断与建议”,把核心的写操作(工单、计费、派单)视为受控的接口和节点,你就能既获得自动化效率又保证工程可控性。

当工作流把“判断—决策—执行”拆成一串可观测、可回溯的节点时,智能便从“猜测”变成“能力”:你可以衡量、可以改进、可以用数据证明它带来的收益。对运营商而言,这意味着更少的误派工单、更短的平均修复时间(MTTR)、更高的自动化通过率和更少的客户流失。

把模型当成“建议引擎”,把工作流当成“执行引擎”,你就能把一次又一次的客户投诉,变成可复制、可量化的服务改进——这是把智能变成运营竞争力的实际路径。

大模型未来如何发展?普通人能从中受益吗?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大模型已经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能力,从编写代码到医疗诊断,再到自动驾驶,它们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那么,未来大模型将如何发展?普通人又能从中获得哪些益处呢?

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曙光:未来,我们可能会见证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出现,这是一种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超级模型。它们有可能帮助人类解决气候变化、癌症等全球性难题。这样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科技进步,改善人类生活。

个人专属大模型的崛起:想象一下,未来的某一天,每个人的手机里都可能拥有一个私人AI助手。这个助手了解你的喜好,记得你的日程,甚至能模仿你的语气写邮件、回微信。这样的个性化服务将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脑机接口与大模型的融合: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模型与人类的思维直接连接成为可能。未来,你可能只需戴上头盔,心中想到写一篇工作总结”,大模型就能将文字直接投影到屏幕上,实现真正的心想事成。

大模型的多领域应用:大模型就像一个超级智能的多面手,在各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大模型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赶紧把这篇文章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感受大模型的魅力吧!

那么,如何学习AI大模型?

在一线互联网企业工作十余年里,我指导过不少同行后辈,帮助他们得到了学习和成长。我意识到有很多经验和知识值得分享给大家,也可以通过我们的能力和经验解答大家在人工智能学习中的很多困惑。因此,我坚持整理和分享各种AI大模型资料,包括AI大模型入门学习思维导图、精品AI大模型学习书籍手册、视频教程、实战学习等录播视频。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习阶段包括:

1.大模型系统设计
从大模型系统设计入手,讲解大模型的主要方法。包括模型架构、训练过程、优化策略等,让读者对大模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大模型提示词工程
通过大模型提示词工程,从Prompts角度入手,更好发挥模型的作用。包括提示词的构造、优化、应用等,让读者学会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大模型平台应用开发
借助阿里云PAI平台,构建电商领域虚拟试衣系统。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具体实现,详细讲解如何利用大模型构建实际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大模型知识库应用开发
以LangChain框架为例,构建物流行业咨询智能问答系统。包括知识库的构建、问答系统的设计、到实际应用,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大模型构建智能问答系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大模型微调开发
借助以大健康、新零售、新媒体领域,构建适合当前领域的大模型。包括微调的方法、技巧、到实际应用,让读者学会如何针对特定领域进行大模型的微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SD多模态大模型
以SD多模态大模型为主,搭建文生图小程序案例。从模型选择、到小程序的设计、到实际应用,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大模型构建多模态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大模型平台应用与开发
通过星火大模型、文心大模型等成熟大模型,构建大模型行业应用。包括行业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到实际应用,让读者了解如何利用大模型构建行业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成之后的收获👈

全栈工程实现能力:通过学习,你将掌握从前端到后端,从产品经理到设计,再到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技能,实现全方位的技术提升。

解决实际项目需求: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和机构面临海量数据处理的需求。掌握大模型应用开发技能,将使你能够更准确地分析数据,更有效地做出决策,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项目挑战。

AI应用开发实战技能:你将学习如何基于大模型和企业数据开发AI应用,包括理论掌握、GPU算力运用、硬件知识、LangChain开发框架应用,以及项目实战经验。此外,你还将学会如何进行Fine-tuning垂直训练大模型,包括数据准备、数据蒸馏和大模型部署等一站式技能。

提升编码能力:大模型应用开发需要掌握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框架等技术,这些技术的掌握将提升你的编码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你能够编写更高质量的代码。

学习资源📚

  1. AI大模型学习路线图:为你提供清晰的学习路径,助你系统地掌握AI大模型知识。
  2. 100套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方案:学习如何将AI大模型技术应用于实际商业场景,实现技术的商业化价值。
  3. 100集大模型视频教程:通过视频教程,你将更直观地学习大模型的技术细节和应用方法。
  4. 200本大模型PDF书籍:丰富的书籍资源,供你深入阅读和研究,拓宽你的知识视野。
  5. LLM面试题合集:准备面试,了解大模型领域的常见问题,提升你的面试通过率。
  6. AI产品经理资源合集:为你提供AI产品经理的实用资源,帮助你更好地管理和推广AI产品。

👉获取方式: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保存图片到wx扫描二v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