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STM32 温室智能监测控制系统设计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STM32F407IGH6的温室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实现温湿度、光照和CO₂浓度的多参数监测与设备联动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传感器网络采集数据,结合作物生长模型进行智能决策,控制天窗、加湿器、补光灯等执行机构,精度达温度±0.5℃、湿度±3%RH。硬件扩展了多参数监测模块,软件基于FreeRTOS实现数据采集、智能控制和远程报警功能。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响应迅速(≤5秒)、控制精准(温度
一、系统设计目标与原理
本设计以 STM32F407IGH6 为核心,构建温室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在温湿度监测基础上扩展多参数感知与设备联动功能,满足温室作物生长的精细化管理需求。核心目标是实现温度(10℃~35℃,精度 ±0.5℃)、湿度(40%~90% RH,精度 ±3% RH)、光照(0~20000lux,精度 ±500lux)、CO₂浓度(400~2000ppm,精度 ±50ppm)的实时监测,支持根据参数自动控制天窗、加湿器、补光灯、CO₂发生器等设备,控制精度:温度 ±1℃、湿度 ±5% RH,响应时间≤5 秒,同时具备远程监控与手动 / 自动模式切换功能,适配蔬菜、花卉等不同作物的生长环境需求。
系统工作原理基于 “多参数感知 - 智能决策 - 执行调节” 的闭环架构:STM32 通过分布式传感器网络采集温室环境参数,结合作物生长模型(预设不同作物的适宜参数范围)进行逻辑判断,输出控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异常参数触发本地声光报警与远程推送,用户可通过触摸屏或手机 APP 干预控制策略。相较于基础温湿度系统,本设计新增光照与气体监测,强化设备联动控制,实现温室环境的全要素智能化调控。
硬件架构在温湿度系统基础上扩展,以 STM32F407IGH6 为核心,包含八大模块:
(一)核心控制模块
STM32F407IGH6 作为主控制器,提升运算能力与外设资源:
外设配置:
I2C1/I2C2:连接温湿度(SHT30)、CO₂(SCD30)传感器。
SPI1:驱动光照传感器(BH1750)与触摸屏(4.3 英寸 TFT)。
TIM1-TIM4:生成 PWM 信号控制天窗电机、补光灯亮度。
USART1/USART2:连接 4G 模块(EC20)与继电器控制板。
外部总线:扩展 16 路 GPIO 用于传感器与执行机构接口。
存储配置:片内 1MB Flash 存储系统程序,外扩 32GB SD 卡记录历史数据(采样间隔 1 分钟)。
(二)多参数监测模块
基础环境监测:
温湿度:沿用 SHT30 传感器(I2C 接口),在温室不同区域布置 3 个节点,取平均值降低空间误差。
光照:BH1750 传感器(I2C 接口),测量范围 0~20000lux,安装于作物冠层高度,避免直射光干扰。
气体监测:
CO₂浓度:SCD30 传感器(I2C 接口),具备自动校准功能,测量范围 400~10000ppm,响应时间≤8 秒,安装于通风口对立面,反映整体浓度。
传感器布局:采用分布式布置(每 50㎡1 个监测点),通过 RS485 总线汇总数据至主控制器,通信距离≤50 米。
(三)执行控制模块
环境调节设备:
通风系统:直流减速电机(12V)驱动天窗开合,通过 TIM1 的 PWM 信号控制开合角度(0~90°),实现温度与 CO₂调节。
加湿 / 除湿:继电器控制超声波加湿器(220V)与除湿机,根据湿度阈值切换工作。
补光系统:LED 植物生长灯(红蓝光配比 7:1),通过 TIM2 的 PWM 调节亮度(0~100%),响应光照不足。
CO₂补充:电磁阀控制 CO₂钢瓶释放,配合流量传感器实现精准补气。
驱动电路:采用继电器模块(8 路,DC12V)与电机驱动板(L298N),主控制器通过 GPIO 输出控制信号,强电部分与控制电路光电隔离。
(四)人机交互模块
显示终端:4.3 英寸电容触摸屏(800×480),显示内容包括:
实时参数:四参数数值与趋势曲线(近 1 小时)。
设备状态:各执行机构运行状态(开 / 关 / 开度)。
作物模式:可选择 “蔬菜”“花卉”“育苗” 等预设模式。
物理按键:急停按钮与模式切换键,确保紧急情况下中断自动控制。
(五)远程通信模块
4G 模块(EC20):通过 USART1 与 STM32 通信,支持:
数据上传:每 5 分钟向云平台发送一次监测数据。
远程控制:接收手机 APP 指令(如强制开启补光灯)。
报警推送:参数超标时发送短信与 APP 推送(支持 5 个接收号码)。
通信协议:采用 MQTT 协议与阿里云平台对接,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六)电源管理模块
供电方案:220V AC 输入,经开关电源转换为多路直流:
12V/5A:供给电机、继电器、4G 模块。
5V/3A:供给传感器、触摸屏。
3.3V/2A:供给 STM32 及逻辑电路。
备用电源:12V/20Ah 锂电池组,断电后维持核心设备运行≥4 小时,支持充放电管理。
(七)作物模型存储模块
外扩 EEPROM(AT24C512)存储不同作物的适宜参数范围,例如:
蔬菜模式:温度 20-28℃,湿度 60-80%,光照 8000-15000lux,CO₂ 800-1200ppm。
花卉模式:温度 15-25℃,湿度 50-70%,光照 5000-10000lux,CO₂ 600-1000ppm。
支持通过触摸屏或 APP 更新作物参数,适应不同生长阶段需求。
(八)防雷与保护模块
电源防雷:输入端加装 D 级防雷器(Imax=10kA),防止雷击损坏设备。
过流保护:各执行机构回路串联自恢复保险丝(2-10A),传感器回路串联 100mA 保险丝。
浪涌抑制:继电器输出端并联压敏电阻(470V),吸收开关浪涌。
三、软件逻辑设计
软件基于 FreeRTOS 操作系统,采用分层架构,核心模块如下:
(一)多参数采集与融合模块
void Env_CollectTask(void *arg) {
float temp[3], humi[3], co2, light;
while(1) {
// 采集3个温湿度节点数据
for(int i=0; i<3; i++) {
SHT30_Read(&temp[i], &humi[i], i); // 带节点ID的读取函数
}
// 数据融合(加权平均,中心节点权重更高)
env_data.temp = (temp[0]*2 + temp[1] + temp[2])/4;
env_data.humi = (humi[0]*2 + humi[1] + humi[2])/4;
// 采集光照与CO₂
env_data.light = BH1750_Read();
env_data.co2 = SCD30_Read();
// 数据滤波(滑动平均)
env_data = Filter_SMA(env_data, 10);
// 存储原始数据至SD卡
Data_Log(env_data);
osDelay(1000); // 1秒采集周期
}
}
(二)智能决策与控制模块
void Control_Task(void *arg) {
Crop_Model *model = ¤t_model; // 当前作物模型
while(1) {
// 温度控制
if(env_data.temp > model->temp_high) {
天窗控制(OPEN, 50%); // 开启50%
if(env_data.temp > model->temp_high + 2) 天窗控制(OPEN, 100%);
} else if(env_data.temp < model->temp_low) {
天窗控制(CLOSE);
加热控制(ON); // 扩展加热设备
}
// 湿度控制(类似逻辑,控制加湿/除湿)
// ...
// 光照控制
if(env_data.light < model->light_low) {
补光灯控制(ON, map(env_data.light, 0, model->light_low, 100%, 50%));
} else 补光灯控制(OFF);
// CO₂控制
if(env_data.co2 < model->co2_low) {
CO₂电磁阀控制(ON);
osDelay(1000); // 补气1秒
CO₂电磁阀控制(OFF);
}
osDelay(5000); // 5秒控制周期
}
}
(三)报警与远程通信模块
void Alarm_Task(void *arg) {
while(1) {
// 多参数报警判断
uint8_t alarm = 0;
char msg[128] = {0};
if(env_data.temp < model->temp_low - 2 || env_data.temp > model->temp_high + 2) {
sprintf(msg, “温度异常:%.1f℃”, env_data.temp);
alarm = 1;
}
// 湿度、光照、CO₂报警判断(代码省略)
if(alarm) {
// 本地报警
声光报警(ON);
// 远程推送
MQTT_Publish(msg); // 发送至云平台
SMS_Send(phone_list, msg); // 发送短信
osDelay(30000); // 30秒内不再重复报警
} else {
声光报警(OFF);
}
osDelay(10000);
}
}
(四)人机交互与模型切换模块
触摸屏界面:采用 GUI 库设计多级菜单,支持:
实时数据页:显示四参数与设备状态。
历史曲线页:查看近 7 天参数趋势。
作物设置页:选择作物类型与生长阶段。
手动控制页:单独操作各执行机构。
模型切换逻辑:选择作物模式后,自动加载对应参数阈值,无需手动调节。
四、系统测试与优化
在 500㎡温室环境测试:
监测精度:温度误差≤0.4℃,湿度≤3% RH,光照≤300lux,CO₂≤40ppm,满足设计要求。
控制效果:温度波动≤±0.8℃,湿度≤±4% RH,达到作物适宜范围。
响应速度:参数超标后,执行机构启动延迟≤4 秒,远程报警推送≤3 秒。
稳定性:连续运行 30 天,数据完整率 100%,设备无故障停机。
优化措施:
传感器校准:通过专业设备对 SCD30 与 BH1750 进行多点校准,修正环境干扰误差。
控制算法:引入 PID 调节(如天窗开度与温度偏差的比例控制),减少超调与波动。
功耗优化:非工作时段(如夜间)降低传感器采样频率,执行机构进入休眠,功耗降低 40%。
五、结语
基于 STM32 的温室智能监测控制系统通过多参数协同监测与智能决策,实现了温室环境的精细化调控,较传统温湿度系统扩展了光照与气体管理,设备联动能力显著提升,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系统支持远程管理与作物模型切换,适配多样化种植需求。
后续可扩展功能包括土壤墒情监测(增加土壤传感器)、自动灌溉控制、AI 生长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建模)等,进一步构建 “环境 - 土壤 - 作物” 一体化管理系统,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文章底部可以获取博主的联系方式,获取源码、查看详细的视频演示,或者了解其他版本的信息。
所有项目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完善。对于本系统,我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修改时间和标题,以及完整的安装、部署、运行和调试服务,确保系统能在你的电脑上顺利运行。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