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响应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构建“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重点推进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政策提出发展智能诊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缓解资源不均问题。AI辅助诊疗系统可提高诊断效率,提供循证医学支持,助力基层医生决策。相关企业已开发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和AI超声质控平台,实现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和标准化超声检查。这些技术将推动医疗质量提升,缩小地域差距,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政策为AI医疗发展指明方向,期待产学研协同推进智能
8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一项重要政策《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以下简称《人工智能+》),对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出系统部署。《人工智能+》将“民生福祉”列为人工智能赋能的关键领域之一,并明确指出要深化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发展智能诊疗产品与服务,提升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AI赋能,让优质医疗触手可及
在《人工智能+》所规划的方向中,AI辅助诊疗决策处于核心地位,是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均质化水平,破解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难题的关键路径。
精准诊断,减负增效:面对大量的医学影像、病理数据和临床信息,AI算法能够快速完成初筛、勾画与量化分析,帮助医生聚焦关键决策,大幅提升诊断效率与一致性。
决策支持,降低风险:基于深度学习与庞大医学知识库,AI系统能为医生提供循证医学支持,提示潜在风险、推荐个性化诊疗方案,成为临床医生的专家级顾问,做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坚实后盾。
普惠医疗,资源下沉:通过AI赋能,基层医生也能配备专业级的“辅助大脑”,有助于提升对复杂疾病的诊断水平,让群众就近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逐步缩小地域间的医疗水平差距。
我们的答卷:以技术赋能临床
紧跟国家战略,我们致力于将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解决临床实际痛点的可靠工具,为“人工智能+医疗”的落地提供了扎实的解决方案。
政策中明确提出要“探索人人可享高水平医疗的健康助手,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我们构建的横跨医疗、教育、科研三位一体的数字化闭环生态系统,正是对“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和“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的切实响应。
IDSS-EMCVI临床辅助决策系统:深度融合专家思维的“智能协作者’
我们的IDSS-EMCVI临床辅助决策系统深度融合自然语言处理(NLP)、知识图谱和机器学习技术,创新性地将医学专家的诊断思维与临床经验融入算法模型,在辅助诊疗决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多模态数据融合分析:系统能够无缝集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CT、MRI)、病理报告、电子病历(EMR)、实验室检验结果等多维度数据,构建统一的患者健康画像,为决策提供全面信息基石专家级诊疗方案推荐:基于对专家诊断路径的深度学习和模拟,系统能够进行符合临床思维的深度分析推理,为医生提供鉴别诊断提示、治疗方案推荐、预后风险评估等关键决策支持,提升诊疗的标准化与科学性。
持续学习与进化:系统具备持续学习能力,能够不断从新的临床案例和专家反馈中迭代优化模型,确保其建议既遵循循证医学,又融合最新临床智慧,尤其在肿瘤、心脑血管等复杂疾病全流程管理中价值显著。
AI超声质控平台:打造“标准、同质、可互认”的超声检查新范式
超声检查应用广泛,但其结果高度依赖操作者手法,存在质控难题。我们的AI超声质控平台直击痛点,从源头确保质量。
切面标准智能评判:实时识别超声动态图像,自动判断扫描切面是否符合诊断要求的标准化平面,并对操作手法(如探头角度、深度)给予实时反馈与智能引导。
图像质量自动评估:AI自动对图像的清晰度、完整性、关键结构显示等维度进行打分评级,确保每一份出具的图像都符合诊断质控标准,为结果互认打下基础。
教学培训与能力提升:平台亦是高效的教学工具,帮助年轻及基层医生快速掌握标准化扫描手法,缩短学习曲线,系统性提升超声队伍的整体水平
《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的发布,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描绘了清晰的未来图景。我们期待与更多医疗同仁携手,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的蓝图转化为现实,让有温度的科技注入每一个诊疗环节,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