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工程架构师必备:AI提示系统用户需求分析的4个核心文档(模板+案例)

关键词:提示工程架构师, AI提示系统, 用户需求分析, 需求文档模板, 提示模板设计, 验收标准, 需求规格说明

摘要:在AI提示工程蓬勃发展的今天,提示工程架构师作为连接用户需求与AI能力的核心角色,其核心任务之一便是精准捕捉并转化用户需求。本文将揭秘提示工程架构师必备的4个核心需求分析文档——用户需求说明书(URS)提示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SRS)提示模板设计文档(PDD)验收标准与评估文档(ASD),通过生活化比喻、详细模板和实战案例,让你像搭积木一样掌握从“用户想要什么”到“AI如何实现”的全流程方法论。无论你是资深架构师还是AI领域新人,读完本文都能系统掌握提示系统需求分析的“说明书”,让你的AI提示系统真正“懂用户、解难题”。

背景介绍

目的和范围

想象你是一家“AI魔法餐厅”的主厨(提示工程架构师),客人(用户)走进来说:“我想要一道又甜又酸的菜,适合夏天吃”。如果你直接冲进厨房做了一道糖醋排骨,客人可能皱眉:“我是素食主义者啊!” 这就是没有做好用户需求分析的后果——AI提示系统就像这位主厨,若不能精准理解用户需求,再厉害的“厨艺”(提示工程技术)也做不出“客人满意的菜”。

本文的目的就是给你一套“点餐-做菜-品菜”的全流程文档工具,确保你做的“AI菜” exactly 符合用户口味。范围涵盖从用户需求收集到提示系统验收的全生命周期,聚焦4个核心文档的设计思路、模板结构和实战案例,不涉及具体算法代码(除非必要),而是专注于“如何把模糊需求变成可落地的提示工程方案”。

预期读者

  • 提示工程架构师:需要系统化方法论的核心设计者
  • AI产品经理:负责需求转化与产品落地的桥梁角色
  • AI应用开发者:需要编写高质量提示模板的一线工程师
  • 企业AI负责人:关注AI系统交付质量与用户满意度的管理者
  • AI初学者:想入门提示工程并建立系统化思维的同学

文档结构概述

本文就像一本“AI需求分析说明书的说明书”,共分为6大部分:

  1. 背景介绍:为什么需求分析对提示工程如此重要
  2. 核心概念与联系:4个核心文档是什么、像什么、如何协作
  3. 核心文档模板与案例:每个文档的具体结构、填写指南和实战案例
  4. 实际应用场景:不同领域(客服/教育/医疗)如何应用这些文档
  5. 工具和资源推荐:提升需求分析效率的“神兵利器”
  6. 总结与思考题:回顾核心知识点并激发深度思考

术语表

核心术语定义
术语 通俗解释 专业定义
提示工程 教AI“怎么说话”的艺术 通过设计高质量提示词(Prompts)引导AI模型生成期望输出的工程化方法
提示系统 AI的“大脑操作手册” 由提示模板、上下文管理、动态调整规则等组成的系统化提示解决方案
用户需求分析 听懂用户“弦外之音” 通过访谈、调研等方式,将用户模糊需求转化为清晰、可执行目标的过程
提示模板 AI的“剧本模板” 预定义的提示词结构,包含固定指令、变量占位符和格式约束,用于标准化AI交互
相关概念解释
  • 用户需求(User Needs):用户“想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我希望AI能帮我写周报”(通常模糊、主观)。
  • 系统需求(System Requirements):提示系统“必须具备的能力”,比如“AI需识别周报中的关键工作项并生成结构化摘要”(具体、可量化)。
  • 提示工程架构师:连接用户需求与AI能力的“翻译官+设计师”,负责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提示系统可实现的方案。
缩略词列表
  • URS:User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用户需求说明书)
  • SRS:System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提示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 PDD:Prompt Design Document(提示模板设计文档)
  • ASD:Acceptance Standards Document(验收标准与评估文档)
  •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

核心概念与联系

故事引入:为什么“猜需求”会让AI系统翻车?

小明是一家科技公司的提示工程师,接到任务:“设计一个AI旅游助手,帮用户规划周末短途旅行”。他没做需求分析,直接写了提示词:“你是旅游助手,请为用户规划周末旅行”。结果用户问:“我带爸妈和3岁宝宝,想去人少、有轮椅通道的景点”,AI却推荐了“徒步登山路线”——因为小明没考虑“家庭出行”“无障碍需求”等用户隐含需求。

后来小明学了需求分析方法,先和用户聊了1小时,记录下“带老人小孩”“无障碍设施”“车程<2小时”等需求,再设计提示系统,AI推荐的“城市公园+亲子乐园”方案让用户赞不绝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提示工程的“地基”是用户需求分析,而4个核心文档就是打地基的“四大工具”

核心概念解释(像给小学生讲故事一样)

核心概念一:用户需求说明书(URS)——“客人的点餐单”

URS就像你去餐厅时给服务员的“点餐备注”:“我要一份番茄炒蛋,不要香菜,少放盐,米饭换成杂粮饭”。它记录用户“想要什么”,包括用户是谁、遇到什么问题、期望AI做什么(甚至不做什么)。

生活例子:妈妈让你买水果,你问:“买给谁吃?(用户)想吃甜的还是酸的?(需求)有没有过敏的?(约束)”——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就是URS。

核心概念二:提示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SRS)——“后厨操作指南”

URS是“客人要什么”,SRS则是“后厨怎么做”。比如餐厅接到“不要香菜的番茄炒蛋”订单后,SRS会写:“1. 选用成熟番茄3个(不选青番茄);2. 鸡蛋2个,打散后加少许盐;3. 炒制时不加香菜,盐量比标准少1/3;4. 杂粮饭用小米+燕麦(比例1:1)”。它把用户需求转化为AI系统的“技术指标”,包括功能需求(AI能做什么)、非功能需求(AI做得多好,如响应速度)、约束条件(如必须用中文回答)。

生活例子:学校运动会要办“亲子接力赛”,URS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跑步,好玩又安全”,SRS则是“1. 跑道长度50米(孩子跑20米,家长跑30米);2. 交接棒用海绵棒(防受伤);3. 每队4组家庭(控制时间)”。

核心概念三:提示模板设计文档(PDD)——“菜谱模板”

有了SRS(操作指南),厨师需要“菜谱模板”确保每次做的菜味道一致。PDD就是AI的“菜谱模板”,规定提示词的固定格式、变量位置和动态调整规则。比如番茄炒蛋的菜谱模板:“【食材】番茄{数量}个,鸡蛋{数量}个,盐{克数}克;【步骤】1. 番茄切块→2. 鸡蛋打散→3. 热油炒鸡蛋→4. 加入番茄翻炒→5. 加盐出锅”。

生活例子:生日贺卡模板:“亲爱的{朋友名字},祝你{年龄}岁生日快乐!愿你{祝福内容}——爱你的{你的名字}”。这里的{朋友名字}就是“变量”,PDD会定义变量怎么填、填什么范围。

核心概念四:验收标准与评估文档(ASD)——“美食评分卡”

菜做好了,怎么知道是否符合客人要求?ASD就是“评分卡”,比如:“1. 番茄炒蛋是否无香菜(√);2. 盐量是否偏少(尝后确认√);3. 杂粮饭是否按比例(小米:燕麦=1:1,√)”。它明确“如何判断AI系统是否合格”,包括评估指标(如准确率、用户满意度)、测试用例(具体问题及预期输出)、评估方法(人工打分还是自动化测试)。

生活例子:老师批改作业的“评分标准”:“1. 字迹工整(20分);2. 答案正确(50分);3. 步骤完整(30分)”——这就是ASD的简化版。

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比喻)

这4个文档不是孤立的,而是像**“做蛋糕”的四个步骤**,环环相扣:

URS → SRS:客人点餐单→蛋糕师备料单

URS(点餐单)写“我要一个草莓蛋糕,6寸,低糖”,蛋糕师(提示工程架构师)根据这个写SRS(备料单):“1. 蛋糕胚:6寸戚风蛋糕(低糖配方:糖50g);2. 夹层:新鲜草莓200g(切半);3. 奶油:淡奶油300g(加糖20g)”。URS是SRS的“老板”,SRS必须严格按URS的要求来写。

SRS → PDD:备料单→蛋糕制作模板

有了备料单(SRS),就可以设计“蛋糕制作模板”(PDD):“【底层】蛋糕胚1片→【夹层】草莓100g+奶油50g→【中层】蛋糕胚1片→【夹层】草莓100g+奶油50g→【顶层】奶油200g抹平,表面摆5颗完整草莓”。SRS是PDD的“图纸”,PDD要把SRS的技术指标转化为可重复的“提示模板步骤”。

PDD → ASD:蛋糕模板→品尝评分卡

用模板做好蛋糕后,需要评分卡(ASD)检查是否合格:“1. 尺寸是否6寸(用尺子量,合格);2. 草莓是否新鲜(尝1颗,合格);3. 甜度是否低糖(甜度计测,糖含量≤8%,合格)”。ASD是PDD的“质检标准”,确保按模板做出来的“AI蛋糕”符合最初的点餐要求(URS)。

四大文档的“协作闭环”

想象这是一个“寻宝游戏”:URS是“藏宝图”(告诉你宝藏在哪),SRS是“寻宝路线图”(怎么去),PDD是“寻宝工具包”(用什么工具挖),ASD是“宝藏鉴定书”(挖到的是不是真宝藏)。只有四个工具都用好,才能确保“用户需求”这个“宝藏”被精准找到并交付

核心概念原理和架构的文本示意图(专业定义)

4个核心文档的“金字塔架构”
┌─────────────────────────────────────────────────┐  
│  验收标准与评估文档(ASD):验证需求是否达成     │ ← 金字塔顶端(结果检验)  
├─────────────────────────────────────────────────┤  
│  提示模板设计文档(PDD):将需求转化为提示模板   │ ← 中间层(落地执行)  
├─────────────────────────────────────────────────┤  
│  提示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SRS):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技术指标 │ ← 中间层(需求转化)  
├─────────────────────────────────────────────────┤  
│  用户需求说明书(URS):记录用户原始需求         │ ← 金字塔基座(需求源头)  
└─────────────────────────────────────────────────┘  

关键关系:URS是“输入”,SRS是“翻译”,PDD是“实现”,ASD是“验证”;四者形成“需求→转化→实现→验证”的闭环,确保AI提示系统从设计到交付的一致性。

Mermaid 流程图 (Mermaid 流程节点中不要有括号()、逗号,等特殊字符)

通过
未通过
用户提出模糊需求
编写用户需求说明书URS
根据URS编写提示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SRS
根据SRS设计提示模板设计文档PDD
基于PDD开发提示系统
根据验收标准与评估文档ASD进行测试
交付使用
返回修改PDD/SRS/URS

流程图解读:用户需求(A)先被记录为URS(B),再转化为SRS(C),然后设计PDD(D)并开发系统(E),最后用ASD(F)测试——通过则交付(G),不通过则回溯修改(H),形成循环直到满足需求。

核心文档模板与案例详解

文档一:用户需求说明书(URS)模板 + 案例

URS模板结构(共6部分)
章节 内容说明 填写提示
1. 用户画像 用户是谁(身份、背景、技能) 越具体越好,如“25-35岁互联网运营,熟悉Excel,不懂Python”
2. 需求背景 用户遇到什么问题?为什么需要AI? 描述痛点:“每周写运营周报需2小时,重复复制粘贴数据”
3. 核心功能需求 用户希望AI做什么(3-5个核心功能) 用动词开头:“自动提取Excel中的周数据”“生成周报文字总结”
4. 非功能需求 AI的“素质要求”(响应速度、语气等) 量化指标:“响应时间<10秒”“语气正式但不生硬”
5. 约束条件 AI不能做什么?有什么限制? 明确边界:“不处理超过10MB的Excel文件”“不生成虚假数据”
6. 场景示例 用户如何使用AI的具体例子 写1-2个场景:“周一早上,用户上传上周数据Excel,AI生成周报”
实战案例:智能客服提示系统URS

1. 用户画像

  • 身份:电商平台客服主管(张经理)
  • 团队:50人客服团队,日均处理1000+用户咨询
  • 痛点:新客服培训周期长(3个月),常见问题回答不一致

2. 需求背景
用户咨询集中在“订单查询”“退款流程”“物流跟踪”(占比70%),但新客服常记错流程,导致用户投诉率高达15%。张经理希望AI提示系统能辅助客服快速回复,降低投诉率至5%以下,缩短新客服培训至1个月

3. 核心功能需求

  • F1:AI根据用户问题自动识别“问题类型”(如订单查询/退款)
  • F2:AI生成“标准回答模板”(包含流程步骤和话术)
  • F3:支持客服手动修改回答后,AI记录“优质回答”并更新模板

4. 非功能需求

  • NF1:AI识别问题类型准确率≥90%(避免推荐错误模板)
  • NF2:生成回答模板响应时间≤2秒(不耽误客服与用户对话)
  • NF3:回答语气需“亲切友好”(如使用“亲~”“呢”等语气词)

5. 约束条件

  • C1:仅处理中文问题(客服团队服务国内用户)
  • C2:不回答“订单金额>1万元”的退款问题(需人工审核)
  • C3:不生成包含“绝对”“一定”等绝对化词语的回答

6. 场景示例

  • 场景1:用户问“我的订单什么时候发货?”
    → 客服在聊天框输入问题,AI识别“物流跟踪”类型,推荐模板:“亲您的订单{订单号}已发货,快递单号{快递号},预计{天数}天送达哦
  • 场景2:新客服修改AI推荐的回答后,系统提示“是否保存为优质回答?”,客服确认后,AI将新回答加入模板库

文档二:提示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SRS)模板 + 案例

SRS模板结构(共5部分)
章节 内容说明 填写提示
1. 功能需求(FR) 将URS的“功能需求”转化为可技术实现的功能点 用“AI应能XXX”表述,如“AI应能识别3种问题类型”
2. 非功能需求(NFR) 将URS的“非功能需求”量化为技术指标 包含性能、可靠性、易用性等,如“准确率≥95%”
3. 数据需求(DR) AI需要哪些数据?数据格式是什么? 如“用户问题历史数据(JSON格式,包含问题/类型/答案)”
4. 接口需求(IR) AI提示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交互方式 如“通过API与客服聊天系统对接,接收问题文本”
5. 约束与假设(C&A) 开发限制与前提条件 如“基于GPT-4模型开发”“假设用户问题为文本输入”
实战案例:智能客服提示系统SRS(对应上文URS)

1. 功能需求(FR)

  • FR1.1:问题类型识别

    • 输入:用户问题文本(字符串,长度≤200字)
    • 输出:问题类型标签(枚举值:订单查询/退款流程/物流跟踪/其他)
    • 规则:支持至少3种核心类型,“其他”类型需提示人工处理
  • FR1.2:标准回答模板生成

    • 输入:问题类型标签+订单号(可选)+快递号(可选)
    • 输出:结构化回答文本(包含开场白+步骤+结束语)
    • 规则:模板中需包含变量占位符(如{订单号}),支持客服手动替换
  • FR1.3:优质回答学习

    • 输入:客服修改后的回答文本+问题类型
    • 输出:系统提示“是否保存至模板库”(Yes/No按钮)
    • 规则:每月自动汇总新模板,由客服主管审核后更新

2. 非功能需求(NFR)

  • NFR1.1:性能

    • 响应时间:从接收问题到输出模板≤2秒(95%场景)
    • 并发处理:支持100名客服同时使用(无延迟)
  • NFR1.2:准确性

    • 问题类型识别准确率≥90%(测试集1000条样本)
    • 模板变量填充正确率≥99%(如订单号格式正确)
  • NFR1.3:易用性

    • 客服操作步骤≤2步(复制AI推荐回答→发送)
    • 新客服上手时间≤1小时(无需培训即可使用)

3. 数据需求(DR)

  • DR1:历史问题数据集

    • 格式:CSV文件(问题文本,问题类型,标准答案,出现频率)
    • 数量:至少5000条(覆盖3种核心类型,每种≥1000条)
  • DR2:模板库数据

    • 格式:JSON文件(问题类型,模板文本,变量列表,更新时间)
    • 示例:{"type":"物流跟踪","template":"亲~您的订单{订单号}已发货...","variables":["订单号","快递号"]}

4. 接口需求(IR)

  • IR1:与客服聊天系统接口

    • 输入:POST请求(参数:user_question, user_id, order_id)
    • 输出:JSON响应(参数:question_type, answer_template, confidence)
  • IR2:与订单系统接口

    • 目的:获取订单号对应的快递信息
    • 方式:调用订单系统API(需权限认证)

5. 约束与假设(C&A)

  • C1:技术栈约束:基于Python开发,使用LangChain框架管理提示模板
  • C2:模型约束:调用GPT-4 API(不使用本地模型)
  • A1:假设用户问题为中文,无特殊符号(如表情符号占比≤5%)
  • A2:假设订单系统API稳定(可用性≥99.9%)

文档三:提示模板设计文档(PDD)模板 + 案例

PDD模板结构(共4部分)
章节 内容说明 填写提示
1. 模板目标 该模板用于什么场景?解决什么问题? 对应SRS中的功能需求,如“物流跟踪问题回答模板”
2. 模板结构 提示词的固定格式(系统提示+用户输入+变量) 分模块描述:系统角色定义、任务指令、输出格式等
3. 变量定义 模板中的变量有哪些?如何获取/填充? 列出变量名、类型、来源,如“{订单号}:字符串,来自订单系统”
4. 示例与变体 模板的具体示例及不同场景下的变体 提供3-5个示例,覆盖常见情况
实战案例:智能客服“物流跟踪”提示模板PDD

1. 模板目标

  • 场景:用户咨询订单物流状态时,生成包含订单号、快递信息的友好回答
  • 对应SRS功能:FR1.2(标准回答模板生成)
  • 预期效果:客服直接复制模板即可回复,无需手动输入快递信息

2. 模板结构(分3部分)

【系统提示】  
你是电商平台的物流跟踪助手,需根据用户订单信息生成回答。规则:  
1. 语气必须亲切(使用“亲~”“哦”“呢”等词)  
2. 包含所有变量(订单号、快递单号、预计天数)  
3. 若缺少变量(如快递单号),用“正在查询中”代替  

【用户输入】  
用户问题:{user_question}  
订单信息:{order_info}(JSON格式,含order_id, express_id, estimated_days)  

【输出格式】  
亲~您的订单{order_id}已发货,快递单号{express_id},预计{estimated_days}天送达哦~ 如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客服呢~  

3. 变量定义

变量名 类型 来源 示例值 缺失处理
order_id 字符串 订单系统API “ORD20231001001” 显示“{订单号}”
express_id 字符串 订单系统API “SF123456789” 显示“正在查询中”
estimated_days 数字 快递系统API 3 显示“3-5”
user_question 字符串 客服聊天系统 “我的订单什么时候到?” 无需处理(仅作参考)

4. 示例与变体

  • 标准示例(所有变量齐全):
    输入order_info:{"order_id":"ORD20231001001","express_id":"SF123456789","estimated_days":3}
    输出:“亲您的订单ORD20231001001已发货,快递单号SF123456789,预计3天送达哦 如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客服呢~”

  • 变体1(快递单号缺失):
    输入order_info:{"order_id":"ORD20231001002","express_id":null,"estimated_days":3}
    输出:“亲您的订单ORD20231001002已发货,快递单号正在查询中,预计3天送达哦 如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客服呢~”

  • 变体2(用户追问):
    用户问题:“快递到哪了?”
    输出:“亲您的订单ORD20231001001当前在{city}中转站,预计明天到达{destination}哦 可点击链接查询实时物流呢~”(新增变量city和destination)

文档四:验收标准与评估文档(ASD)模板 + 案例

ASD模板结构(共4部分)
章节 内容说明 填写提示
1. 评估指标 用什么指标衡量系统是否合格? 分功能指标(如准确率)和非功能指标(如响应时间)
2. 测试用例 具体测试场景和预期结果 每个功能点至少1个用例,包含输入、预期输出
3. 评估方法 如何执行测试?(人工/自动化) 描述步骤:准备数据→执行测试→记录结果→判断是否通过
4. 验收结论 是否通过验收?需改进点是什么? 分“通过”“有条件通过”“不通过”,附改进建议
实战案例:智能客服提示系统ASD(对应上文SRS)

1. 评估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目标值 权重 测量方法
功能指标 问题类型识别准确率 ≥90% 30% 1000条测试样本,人工标注正确与否
功能指标 模板变量填充正确率 ≥99% 20% 500条含变量的订单,检查变量是否正确
非功能指标 响应时间 ≤2秒 25% 模拟100名客服并发使用,记录平均响应时间
非功能指标 客服满意度 ≥4.5/5分 25% 50名客服使用后填写问卷(1-5分)

2. 测试用例(核心功能)

  • 用例1:问题类型识别(F1.1)
    输入:用户问题“我的订单什么时候发货?”
    预期输出:问题类型=“物流跟踪”(正确)
    实际输出:“物流跟踪”→通过

  • 用例2:模板生成(F1.2)
    输入:order_info={"order_id":"ORD20231001003","express_id":"YT987654321","estimated_days":2}
    预期输出:“亲您的订单ORD20231001003已发货,快递单号YT987654321,预计2天送达哦 如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客服呢~”
    实际输出:(同上)→通过

  • 用例3:变量缺失处理(F1.2)
    输入:order_info={"order_id":"ORD20231001004","express_id":null,"estimated_days":3}
    预期输出:“亲您的订单ORD20231001004已发货,快递单号正在查询中,预计3天送达哦…”
    实际输出:(同上)→通过

3. 评估方法

  • 步骤1:准备测试数据

    • 功能测试:1000条用户问题(3种类型各300条,其他100条)
    • 性能测试:模拟100名客服同时发送请求(使用JMeter工具)
    • 满意度测试:50名客服(含10名新客服)使用系统1周
  • 步骤2:执行测试

    • 功能测试:自动化脚本批量输入问题,记录识别结果和模板生成内容
    • 性能测试:JMeter设置并发100,循环10次,记录响应时间
    • 满意度测试:发放问卷(问题:“使用便捷性”“回答质量”等5题)
  • 步骤3:结果分析

    • 准确率=正确识别数/总样本数
    • 响应时间=总时间/请求次数(取95%分位值)
    • 满意度=平均分(5题总分/5)

4. 验收结论

  • 测试结果

    • 问题类型识别准确率:92%(≥90%,通过)
    • 模板变量填充正确率:99.5%(≥99%,通过)
    • 响应时间:1.8秒(≤2秒,通过)
    • 客服满意度:4.6/5分(≥4.5分,通过)
  • 结论:所有指标均达标,通过验收

  • 改进建议:“其他”类型问题的识别准确率仅75%(需优化分类模型)。

实际应用场景

场景一:教育AI——“智能作业批改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小学老师希望AI批改数学口算题(100以内加减乘除),自动统计正确率并标出错误题。
4个文档如何应用

  • URS:记录“用户是小学三年级数学老师,每周需批改50份作业,每份100题,希望AI能识别手写数字并判断对错”。
  • SRS:功能需求“AI能识别手写数字(准确率≥95%)、判断加减乘除结果(正确率≥99%)”,非功能需求“单份作业批改时间≤30秒”。
  • PDD:设计模板:“【系统提示】你是数学作业批改员,判断算式{expression}的结果是否等于{student_answer},输出‘√’或‘×’”。
  • ASD:测试用例“输入算式‘35+27=62’,预期输出‘√’;输入‘48÷6=7’,预期输出‘×’”。

场景二:医疗AI——“患者问诊分诊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医院希望AI根据患者描述的症状,推荐挂什么科室(内科/外科/皮肤科等),并提醒紧急症状(如胸痛需挂急诊)。
4个文档如何应用

  • URS:记录“用户是首次就诊患者,对科室分类不了解,希望通过症状描述快速找到对应科室,避免挂错号”。
  • SRS:功能需求“AI能识别20种常见症状,推荐科室准确率≥85%,紧急症状识别率100%”。
  • PDD:模板包含症状列表(如“头痛”“咳嗽”“皮疹”)、紧急症状关键词(“胸痛”“呼吸困难”),输出“推荐科室:XX科(紧急程度:高/中/低)”。
  • ASD:测试用例“输入‘持续胸痛30分钟’,预期输出‘推荐科室:急诊(紧急程度:高)’”。

场景三:金融AI——“理财产品推荐系统”需求分析

用户需求:银行客户希望AI根据存款金额、风险偏好(保守/稳健/激进)推荐3款理财产品。
4个文档如何应用

  • URS:记录“用户是30岁上班族,存款5万元,风险偏好稳健,希望年化收益≥4%,锁定期≤1年”。
  • SRS:功能需求“AI能根据存款金额(分档:<5万/5-20万/>20万)、风险偏好推荐产品,推荐理由包含收益、风险、锁定期”。
  • PDD:模板变量包括{deposit_amount}、{risk_preference},输出“为您推荐:1. XX理财(年化4.2%,中风险,锁定期6个月)…”。
  • ASD:测试用例“输入存款5万、稳健型,预期推荐3款中风险、年化4%-5%、锁定期≤1年的产品”。

工具和资源推荐

需求分析工具

  • 用户访谈工具:腾讯会议(录音转文字)、飞书文档(实时记录访谈笔记)
  • 需求管理工具:Jira(跟踪需求变更)、Notion(整理URS/SRS文档,支持多人协作)
  • 用户画像工具:Figma(绘制用户画像图)、Xmind(梳理用户需求脑图)

提示模板设计工具

  • 模板编辑:LangChain(支持动态提示模板,变量填充)、PromptBase(提示词市场,可参考优质模板)
  • 变量管理:JSON Schema(定义变量格式,确保数据正确)、Excel/Google Sheets(管理多变量组合)

测试与评估工具

  • 自动化测试:JMeter(性能测试,测响应时间)、Pytest(Python自动化测试框架,验证模板生成结果)
  • 准确率评估:Label Studio(人工标注测试样本,计算准确率)、Hugging Face Evaluate(AI评估指标库)

学习资源

  • 书籍:《提示工程实战》(人民邮电出版社)、《用户故事与敏捷方法》(需求分析经典)
  • 课程:DeepLearning.AI的“Prompt Engineering”专项课程、Coursera的“软件需求分析”
  • 社区:Prompt Engineering Guide(https://www.promptingguide.ai/,开源提示工程指南)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趋势一:需求分析自动化——AI帮你写URS/SRS

未来,AI可能自动分析用户访谈录音、邮件、聊天记录,生成初步的URS文档。例如,上传1小时用户访谈音频,AI自动提取“用户痛点”“期望功能”,甚至生成SRS的初稿——提示工程架构师从“记录者”变为“审核者”,效率提升50%以上。

趋势二:多模态需求处理——不止文字,还有图片/语音

目前需求分析主要处理文字,未来将支持图片(如用户手绘的界面草图)、语音(如口头描述需求)、视频(如操作演示)。例如,设计师上传一张APP界面草图,AI自动识别“这是用户需求中的‘首页布局’,需包含搜索框、推荐列表”——多模态需求分析让“模糊需求”更精准

挑战一:用户需求的“动态变化”

用户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电商大促期间,客服系统需求从“回答物流”变为“处理退货”)。如何让4个文档快速迭代?解决方案:设计“需求版本管理”机制,如每月审核URS/SRS,标记“临时需求”(大促期间)和“长期需求”(日常),避免系统频繁重构。

挑战二:评估标准的“主观性”

ASD中的“客服满意度”“回答友好度”等指标主观性强。解决方案:结合客观数据,如“用户投诉率下降30%”(客观)+“客服满意度4.5分”(主观),让评估更全面。

总结:学到了什么?

核心概念回顾

我们学习了提示工程架构师的“四大法宝”:

  • 用户需求说明书(URS):记录用户“想要什么”,像“客人的点餐单”;
  • 提示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SRS):将需求转化为技术指标,像“后厨操作指南”;
  • 提示模板设计文档(PDD):设计标准化的提示模板,像“菜谱模板”;
  • 验收标准与评估文档(ASD):验证系统是否合格,像“美食评分卡”。

概念关系回顾

这四个文档是“需求分析的闭环”:URS→SRS(需求翻译)→PDD(需求落地)→ASD(需求验证),任何一环缺失都会导致AI系统“偏离用户需求”。就像做蛋糕,没有“点餐单”(URS)会烤错口味,没有“评分卡”(ASD)会不知道好不好吃——四者缺一不可

思考题:动动小脑筋

  1. 思考题一:如果用户说“我想要一个智能助手”(非常模糊的需求),你会如何通过3个问题引导用户填写URS中的“核心功能需求”?
    提示:从用户身份、使用场景、期望结果入手提问。

  2. 思考题二:假设你设计的提示模板(PDD)在测试中发现“变量填充错误率10%”(未达标),你会检查SRS中的哪个部分?为什么?
    提示:变量填充错误可能与数据来源有关(SRS的数据需求)。

  3. 思考题三:在医疗AI场景中,ASD的“评估指标”除了准确率,还需要重点考虑什么?(提示:医疗领域的特殊性)

附录:常见问题与解答

Q1:四个文档必须按顺序编写吗?可以跳过某一步吗?

A:建议按URS→SRS→PDD→ASD的顺序编写,因为前一个是后一个的基础。但允许“迭代修改”,例如写完PDD后发现SRS的需求不清晰,可返回修改SRS。绝对不能跳过URS直接写SRS,就像不看菜单直接做菜——大概率做错。

Q2:小团队(1-2人)也需要写这么详细的文档吗?

A:可以简化,但核心内容不能少。例如,URS和SRS可合并为“需求文档”,PDD和ASD合并为“实现与测试文档”。关键是**“把需求写下来”**,避免口头需求导致遗忘或误解。

Q3:文档写完后就不变了吗?

A:不是。需求会变化(如用户新需求、AI模型升级),建议每季度回顾一次文档,标记“已过时内容”并更新。例如,GPT-5发布后,SRS中的“响应时间”指标可能从2秒降至1秒。

扩展阅读 & 参考资料

  1. 《Software Requirements》(Karl Wiegers,软件需求分析经典教材)
  2. 《Prompt Engineering for AI》(V. K. Jain,提示工程实战指南)
  3. OpenAI官方文档:《Best Practices for Prompt Engineering》
  4. 国家标准:GB/T 9385-2008《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希望这篇文章能让你从“凭感觉做提示工程”变为“用文档系统化分析需求”。记住:优秀的提示工程架构师,首先是优秀的“需求翻译官”——而这四个文档,就是你的“翻译词典”。现在就拿起笔,试着为你正在做的AI项目写一份URS吧!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