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AI大模型执行图像编辑任务时,用户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答案是:一致性。而在这方面,Nano Banana堪称无敌。

AI的一个常见应用是“以图生图”。当我们给不同模型输入同一张参考图和完全相同的提示词,要求它们更换背景、人物动作或服装时,许多老牌选手都会暴露出明显的问题:新生成的图像无法与参考图中的人物保持一致。要么是脸型变了,要么肤色、胖瘦出现偏差,甚至连姿势和动作都有细微变化。这种不确定性让你很难控制变量,想微调一点,结果却面目全非,最终成品根本无法使用。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直观对比。
 

案例一:替换背景

我们用自然语言向AI下达指令:“将下图背景换到室外的泳池边,要求整体构图、人物姿势、动作和形象都保持不变,图片风格维持现状。”

  • GPT的生成结果:
    照片风格大变,人物样貌与原图差异巨大,手里夹的烟也消失了,甚至还多出了一根手指。这张图基本上可以被判定为“一眼AI”,修改失败。

  • 豆包的生成结果:
    可以看出,豆包在努力保持人物的一致性,试图达到PS抠图的效果。但问题在于,它生成的背景过于模糊,导致人物像是站在一面油画前,融合感很差。

  • Nano Banana的惊艳表现:
    它不仅将人物分毫不差地“照搬”了过来,所有细节无一丢失,而且生成的背景在色彩与清晰度上也与主体完美融合。其效果已经非常接近经验丰富的修图师手动抠图的水平。更令人惊喜的是,它还非常智能地添加了原图没有的烟雾效果——显然,Nano Banana“认为”四个烟民共处一室,空气必然烟雾缭绕才合乎情理。

案例二:局部修改与物品添加

一个例子可能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个国外网友的实战测试。他给出的指令是:“把眼镜替换成黑色太阳镜,然后拿一杯健康饮料”。

  • Nano Banana的精准编辑:
    它给出的结果堪称完美。人物的脸型、表情、肤色被完整保留,甚至连墙壁上的微小凸起也依然存在。它还认真地还原了墨镜的半透明质感以及镜片上的环境反光,效果极为自然。

  • 作为对比,GPT的结果:
    GPT莫名其妙地给人物加上了一层柔光滤镜,并进行了过度磨皮,有一种“美颜拉到最大”的失真感。此外,人像边缘出现了一条显眼的黑线,看起来像是被生硬抠出再贴到背景上一样。

  • 豆包的结果:
    豆包这次的结果稍好一些,人物基本得到了还原。但问题出在新增的眼镜上,它看起来很假,没有与原始场景的光影和风格保持一致,整体的融合度差强人意。

总结:精准下刀,宛如高手

换句话说,Nano Banana 真正做到了只在你想修改的地方“精准下刀”。在新生成的图像中,人物可以保持原有的相貌和体型,其他物品也能维持原样,并且整体画质和风格与原图完美同步。这种体验,就好像是请到了一位专业的PS高手帮你修图一样,精准、可靠且高效。
 

获取 API Key?


​入口地址:https://open.xiaojingai.com/register?aff=xeu4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