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有一句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深以为然,抓住要点是一种宝贵的能力。

区分相关信息和不太相关信息的能力只能通过实践习得。这在学习、创作、生产生活上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将要点和普通的辅助细节区分开。提取一篇文章或一种思想的要点,而不是泛泛的阅读,浪费宝贵的时间而毫无收获。

我们每天都需要从不同的见解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心智模式,极像是训练适合自己使用的Ai模型。这些模式就像一套可用于思考的巨大并不断增加的工具箱。如果没有这些思考工具和参照点,我们就不可能有专业的阅读和理解。学习和研究需要抓住重点,不能能像读小说一样阅读文章,只是消磨时间追求爽感。

一旦我们具备了这种识别模式的能力,就会变得得心应手,成为一种正向的回馈机制:我们能更轻松地阅读,更快地掌握要点,在更短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内容,也能更容易地识别这些模式,并提高我们对这些模式的理解。

我们不断丰富着自己的思考工具,不仅有助于学术工作,也会对一般的思考和理解有所帮助。

想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有意识、有选择性地阅读,只能靠自己去判断内容是否重要。这样的能力也无法通过阅读教科书或其他二次文献、短视频平台主播门咀嚼过的口水言论获得,如果学生单纯依靠这些书,那他就没有机会拥有“普世智慧”。如果一个人离开他人的引导就无法运用自己的理智,那他就是不成熟的。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从字面上理解这句话就很好。

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在阅读方面有非常好的选择能力,并能够提取广泛且有联系的参考资料,必须能够跟踪反复出现的问题。只是,如果没有指导,那该如何掌握这样的能力呢?所以最好的方法可能不是复制摘录,而是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写作并强化输出,写作并强化输出自然会用自己的方式对所阅读的文本进行浓缩重写,这就是Ai的训练过程,只不过我们的大脑没有Ai记忆力好,没它算力发达,但是我们人脑有意志力可以反复研究训练、有联想和关联能力可以跨界处理各种思想材料。

注意到这些以后,长此以往,你的表述就会变得与之前不同,内涵丰富。

Ai无法思考提出问题,只能按照人的提示对问题进行思考。很多问题往往难以从文本中找到直接或明确的答案,只能依靠你自己的理解。

这种能言简意赅抓住问题本质或要点的能力能够在你日复一日可以写作输出中,通过练习逐渐得到提高,大量的阅读反思,慢慢你就能够找到合适的词语、以最好的方式,简洁而不删减原意地表达某件事情。

那些接触你的人,读到你作品的人,会赞赏你清楚地解释某件事的能力,那些能有机会与你交谈的人也会从中受益。这种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写作,对讲话和思考都大有裨益。事实证明,在读者和听众看来,表达越清晰、越能切中要害的作者和演讲者就越聪明。

辨别模式、质疑所用框架,并发现不同作品间差异的能力,是进行批判性思考并审视文本或谈话背后观点的先决条件。能够对问题、论断和信息进行重新构架,甚至比拥有广博的学识更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种能力,我们就无法将知识用于实践。值得欣慰的是,这些技能是可以习得的,只是需要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成为高手。

高手都是相似的,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绝不会浪费时间。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