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 1222 万人,再创新高。千万名 “社会新鲜人” 告别校园步入社会,却要面对双重压力:一是毕业人数攀升,岗位竞争白热化,部分热门行业投递比超 100:1;二是 AI 浪潮重构传统岗位、拔高新兴岗位技能要求,不少学子陷 “所学与所需脱节” 的焦虑。

当 “千万就业大军” 遇上 “AI 变革”,普通学子如何找准定位、打造竞争力,成了破局的关键。

img

各位朋友,咱们一直以来坚信并为之拼搏的“好成绩就等于好未来”这个观念,到了现在,已经不再是能让我们全然信赖的“真理”了。

当无数学生拿着不相上下的优秀成绩单走进就业市场,真正能拉开差距的地方,又会是什么呢?

在“竞争激烈+AI影响”的双重压力下,孩子到底该如何发展,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最“卷”毕业季当“高学历”成为标配,出路在哪?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只要孩子足够出色,能考上985、211院校,那未来的人生就会一帆风顺。

就像北大、清华的优等生们,在他们看来,毕业后理应轻松手握大厂录用通知,同时还能拿到“铁饭碗”机会。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北大:2023年有2904名本科毕业生,其中79% 选择了继续攻读更高学历!经计算,直接参加工作的仅占14.43%,人数不足420人!
  • 清华:2023年本科毕业生超过3609人,超过72.1% 的学生选择升学!直接就业的比例为13.6%,人数是491人!

img

图为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公布的2022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换而言之,清华和北大一届毕业生共6500人左右,真正直接就业的加起来还不到1000人。

听到这样的数据,你是否感到惊讶?难道连清北的毕业生也在担心“毕业就失业”吗?

要是连清北的学生都觉得如今找工作不容易,那自家孩子的情况又会如何呢?

不过,尽管这些数据看起来有些惊人,但我们不必怀疑这些顶尖学霸的就业能力。

这组数据实际上说明:那些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学生群体,都不约而同地把“继续深造”当成了毕业后的首要选择。

具体来说:

  1. 高端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正不断提高,更高的学历成了进入理想行业的必备敲门砖。
  2.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提升学历已经成为人们增强自身竞争力、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普遍办法。

这种趋势并不仅限于顶尖学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作为一所优秀的理工科院校,其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也达到了41%

企业微信截图_17485171696663.png

“深造热”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当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向考研、保研乃至出国留学的赛道时,我们怎能不意识到:“好成绩”正在从一种稀缺的“优势”,逐渐演变为一种更为普遍的“基础门槛”

它的价值并没有消失,但其“通货膨胀”的趋势,难道不要求我们思考:除了成绩之外,我们还能为孩子装备些什么?

2、AI浪潮来袭:未来世界,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只是提升学历,真的就够了吗?

我们还得留意一个正深刻改变职场格局的重要因素——人工智能(AI)

即便不用数据来证明,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过去那些被认为“很体面”的白领工作,像写报告、做分析、写文案,甚至是写代码、画图纸,都已经开始被取代了。

朋友们,你们身边有没有被AI“替代”的情况?来评论区聊聊吧。

企业微信截图_17485162077728.png

暴露度高意味着这份工作很大程度上可以由AI大语言模型完成。同时暴露度越高的职业,新增岗位数量越少

以前需要八个人一个团队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一个人再带上AI团队,轻轻松松就能完成。

当供大于需,文科的裁撤潮是大势所趋。

img

图源网络

img

2024年秋季,哈佛大学本科部宣布将停开至少30门课程,涉及20多个院系,其中文科专业占比超90%。

这绝非夸大其词,而是我们必须直面的未来走向。

这促使我们从教育的本质层面思考:在未来,哪些核心价值是AI无法取代的?为了让孩子在与AI共存甚至协作的时代中始终保持优势,我们需要培养他们具备哪些能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丹丹教授发现,在AI时代,职场对从业者的技能需求已发生改变,过去我们视作关键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其需求正逐渐降低,而以下五种核心素养则会变得愈发重要:

深度专业性(Expertise):在某一领域成为顶尖专家,拥有AI难以达到的深度理解与创新能力。

卓越的管理能力(Management):洞悉人性、激励团队、做出复杂决策,这是AI短期内难以胜任的。

强大的自我驱动力(Self-Motivation):拥有好奇心、学习热情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意愿。

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Complex Problem-Solving):能够整合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以应对未知挑战。

高效的协作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协同开展工作。

img

一席演讲:人工只能将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

3、破局之路:与其焦虑“卷”,不如智慧“选”!

基于以上的分析,如果要浅浅总结一下,我们基本可以说,未来的路通向这两条。

路径一: 精英化深造——追求学术与专业的顶尖

如果孩子是那块料,能读,追求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无疑是一条重要且有价值的路径。

路径二:高价值技术——蓝领也能逆袭成“新贵”!

对于另一部分孩子,或许他们动手能力强,对实践操作更感兴趣,那么发展高价值的专业技能,同样有性价比。

刷油漆的一天八千VS格子间里月薪几千还担心被裁,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呢?

那么,如何系统的去学习大模型LLM?

作为一名从业五年的资深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我经常会收到一些评论和私信,我是小白,学习大模型该从哪里入手呢?我自学没有方向怎么办?这个地方我不会啊。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一定要继续看下去!这些问题啊,也不是三言两语啊就能讲明白的。

所以我综合了大模型的所有知识点,给大家带来一套全网最全最细的大模型零基础教程。在做这套教程之前呢,我就曾放空大脑,以一个大模型小白的角度去重新解析它,采用基础知识和实战项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历时3个月,终于完成了这样的课程,让你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每一秒都在疯狂输出知识点。

由于篇幅有限,⚡️ 朋友们如果有需要全套 《2025全新制作的大模型全套资料》,扫码获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要学习大模型?

我国在A大模型领域面临人才短缺,数量与质量均落后于发达国家。2023年,人才缺口已超百万,凸显培养不足。随着AI技术飞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这一缺口将急剧扩大至400万,严重制约我国AI产业的创新步伐。加强人才培养,优化教育体系,国际合作并进是破解困局、推动AI发展的关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模型学习指南+路线汇总👈

我们这套大模型资料呢,会从基础篇、进阶篇和项目实战篇等三大方面来讲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①.基础篇👈

基础篇里面包括了Python快速入门、AI开发环境搭建及提示词工程,带你学习大模型核心原理、prompt使用技巧、Transformer架构和预训练、SFT、RLHF等一些基础概念,用最易懂的方式带你入门大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进阶篇👈

接下来是进阶篇,你将掌握RAG、Agent、Langchain、大模型微调和私有化部署,学习如何构建外挂知识库并和自己的企业相结合,学习如何使用langchain框架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基座模型并进行数据集的收集预处理以及具体的模型微调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实战篇👈

实战篇会手把手带着大家练习企业级的落地项目(已脱敏),比如RAG医疗问答系统、Agent智能电商客服系统、数字人项目实战、教育行业智能助教等等,从而帮助大家更好的应对大模型时代的挑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④.福利篇👈

最后呢,会给大家一个小福利,课程视频中的所有素材,有搭建AI开发环境资料包,还有学习计划表,几十上百G素材、电子书和课件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素材,我这里几乎都有。我已经全部上传到CSDN,朋友们如果需要可以微信扫描下方CSDN官方认证二维码免费领取【保证100%免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相信我,这套大模型系统教程将会是全网最齐全 最易懂的小白专用课!!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