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flake NRR触底反弹,转型AI数据平台的启示
Snowflake 的 NRR 回升,不仅是财务指标的改善,更是企业对AI+数据平台化需求日益迫切的体现。没有高质量数据,就没有可落地的 AI;平台化、生态化是企业建设 AI 基础设施的必由之路。未来,AI 的竞争将不止于算法和模型,更取决于谁能帮助客户构建起长期可演进的数据与AI基础设施。
一、NRR回升,Snowflake走出低谷
在连续 13 个季度下滑后,Snowflake 的净收入留存率(NRR)终于实现环比回升,从 124% 提升至 125%。这一数据不仅意味着老客户的持续扩张和粘性回归,也预示着 Snowflake 在向 AI 数据平台 转型的道路上初见成效。
财报显示,其产品收入增长率由 26% 加速至 32%,新客户增长保持在 18%,这让市场重新审视 Snowflake 的长期增长潜力。
二、“没数据,就没AI”的行业共识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指出,Snowflake 的业绩改善并非偶然,而是企业客户开始正视一个核心事实:没有统一、高质量的数据基础,就没有可落地的 AI。
数据显示,Snowflake 客户中约 50% 每周都在使用其 AI 服务,AI 相关能力直接影响了其二季度一半的新客户获取。这意味着 AI 已不仅仅是产品的附加功能,而成为了客户选择平台的关键驱动力。
这一趋势也折射出行业的普遍痛点:
-
数据孤岛仍然严重,数据治理成本高;
-
企业希望同时兼顾数据仓库、数据分析、AI 开发等多种负载;
-
单一厂商绑定可能限制灵活性。
三、AI数据平台的价值演变
美银在研报中强调,市场对 Snowflake 的定位正在发生改变:从单一的数据仓库,逐步转变为一个能够 同时承载分析、数据科学、协作、AI 的综合数据平台。
客户最初可能因其核心分析能力而采用,但随着业务复杂化,他们更需要平台型能力,才能支撑未来的多样化工作负载。Snowflake 的成功转型,正是抓住了这一趋势。
四、对国内市场的借鉴
Snowflake 的案例对国内企业同样有启示。随着大模型的普及,企业往往首先关注模型效果,但很快会发现:如果数据基础薄弱,AI 应用再强大也难以落地。
在国内,类似 MateCloud 这样的 AI 技术解决方案提供者,正尝试帮助企业构建“AI 就绪”的数据底座:
-
针对不同业务需求,选择更合适的模型与算力环境;
-
提供多云与混合云的架构支持,避免企业被单一平台锁死;
-
在数据治理、AI 部署、应用生态之间建立完整链路。
这与 Snowflake 的思路异曲同工:数据不是附属品,而是 AI 战略的核心起点。
五、总结
Snowflake 的 NRR 回升,不仅是财务指标的改善,更是企业对 AI+数据平台化 需求日益迫切的体现。
从国际市场的 Snowflake,到国内服务商,趋势都在表明:
-
没有高质量数据,就没有可落地的 AI;
-
平台化、生态化 是企业建设 AI 基础设施的必由之路。
未来,AI 的竞争将不止于算法和模型,更取决于谁能帮助客户构建起 长期可演进的数据与AI基础设施。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