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构建】构建智能体的实用指南(下)
智能体标志着工作流自动化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系统能够通过模糊信息进行推理、跨多个工具执行操作,并以高度的自主性处理多步骤任务。与更简单的 LLM 应用不同,智能体可以端到端地执行工作流,因此非常适合涉及复杂决策、非结构化数据或脆弱规则系统的使用场景。要构建可靠的智能体,需要从基础开始:将功能强大的模型与明确定义的工具和清晰、结构化的指令相结合。选择与你的复杂度相匹配的编排模式,从单个智能体开始
目录
前言
大语言模型(LLM)正变得越来越能够处理复杂的多步骤任务。推理能力、多模态和工具使用的进步,催生了一类新的基于LLM的系统,被称为“智能体”(agents)。
本指南核心思路为OpenAI发布,专为产品和工程团队设计,旨在探索如何构建他们的第一个代理,并从众多客户部署中提炼出实用且可操作的最佳实践。它包括
1、识别有前途的用例的框架
2、设计代理逻辑和编排的清晰模式
3、确保助理安全、可靠和有效运行
我们将指南内容进行了精心整理,阅读本指南后,您将获得开始构建第一个代理所需的基础知识。内容较多,我们将分上下3篇进行讲解,本篇是第三篇,这篇主要讲构建安全的智能体。
前序文章:
1.智能体的防护措施(Guardrails)
在智能体构建过程中,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帮助你管理数据隐私风险(例如防止系统提示泄露)或声誉风险(例如确保模型行为符合品牌规范)。
你可以为已识别出的风险设置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在发现新的漏洞时逐步添加额外的防护规则。防护措施是任何基于大语言模型(LLM)部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他与强大的身份验证和授权协议、严格的访问控制以及标准的软件安全措施相结合。
你可以把防护措施(guardrails)看作是一种分层防御机制。虽然单一的防护措施不太可能提供足够的保护,但将多个专门设计的防护措施结合使用,可以创建出更加健壮和可靠的智能体。
在下图中,我们将基于LLM的防护措施、基于规则的防护措施(如正则表达式),以及 OpenAI 的内容审核 API 结合起来,对用户的输入进行审查。
2.防护措施(Guardrails)类型
类型 |
描述 |
---|---|
相关性分类器 |
通过标记偏离主题的查询,确保智能体的响应始终在预期范围内。 |
安全性分类器 |
检测试图利用系统漏洞的危险输入(如越狱指令或提示注入)。 |
个人信息过滤器 |
通过检查模型输出中是否存在潜在的个人身份信息(PII),防止不必要的敏感信息泄露。 |
内容审核 |
标记有害或不当的输入(如仇恨言论、骚扰、暴力内容),以维护安全、尊重的交互环境。 |
工具保护机制 |
通过对每个可用工具进行风险评级(低、中、高),评估其潜在风险。评级依据包括:只读 vs 写入权限、是否可逆、所需账户权限以及财务影响等。 |
基于规则的防护 |
简单确定性的防护措施(如黑名单、输入长度限制、正则表达式过滤),用于阻止已知威胁(如禁止词汇或 SQL 注入)。 |
输出验证 |
通过提示工程和内容检查,确保输出符合品牌价值观,防止可能损害品牌形象的内容输出。 |
3.构建防护措施
为你的用例设置防护措施,以应对你已经识别出的风险,并在发现新的漏洞时逐步添加更多的防护机制。
我们发现以下经验法则非常有效:
序号 |
建议内容 |
---|---|
01 |
专注于数据隐私和内容安全 |
02 |
根据你在实际中遇到的边缘案例和失败情况,添加新的防护措施 |
03 |
在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之间取得平衡,随着智能体的发展不断调整你的防护机制 |
使用 Agents SDK 设置防护措施的示例:
Agents SDK 将防护措施(guardrails)视为一级概念,并默认采用乐观执行(optimistic execution)的方式。在该机制下,主智能体会主动生成输出,而防护措施则在后台并发运行,一旦检测到违反约束的情况,就会触发异常。
防护措施可以实现为函数或智能体,用于执行诸如防止越狱(jailbreak)、相关性验证、关键词过滤、黑名单检查或安全分类等策略。例如,上述智能体在处理数学问题输入时采取乐观方式,直到 math_homework_tripwire 防护措施检测到违规行为并抛出异常为止。
4.引入人工干预
人工干预是一种关键的安全保障机制,它使你能够在不损害用户体验的前提下,提升智能体在现实场景中的表现。特别是在部署初期,人工干预尤为重要,有助于识别失败原因、发现边界情况,并建立稳健的评估循环。
实现一个人工干预机制可以让智能体在无法完成任务时优雅地将控制权转移出去。在客户服务中,这意味着将问题升级给人类客服处理;对于代码辅助类智能体,则意味着将控制权交还给用户。
通常有以下两种主要触发条件会需要引入人工干预:
-
超出失败阈值:为智能体设置重试次数或操作次数的上限。如果智能体超过这些限制(例如,在多次尝试后仍无法理解用户意图),则应启动人工干预流程。
-
高风险操作:涉及敏感性、不可逆性或高后果的操作应当触发人工监督,直到对智能体可靠性建立起足够信心为止。例如取消用户订单、授权大额退款或进行支付等操作。
5.总结
智能体标志着工作流自动化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中,系统能够通过模糊信息进行推理、跨多个工具执行操作,并以高度的自主性处理多步骤任务。与更简单的 LLM 应用不同,智能体可以端到端地执行工作流,因此非常适合涉及复杂决策、非结构化数据或脆弱规则系统的使用场景。
要构建可靠的智能体,需要从基础开始:将功能强大的模型与明确定义的工具和清晰、结构化的指令相结合。选择与你的复杂度相匹配的编排模式,从单个智能体开始,仅在必要时逐步扩展为多智能体系统。在从输入过滤、工具使用到人工介入的每一个阶段,防护机制(guardrails)都至关重要,它们有助于确保智能体在生产环境中安全且可预测地运行。
成功部署的道路并非“全有或全无”。从小处着手,用真实用户进行验证,并逐步提升能力。只要具备合适的基础和迭代的方法,智能体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不仅自动化任务,还能以智能化和适应性的方式自动化整个工作流。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