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笔墨不翻书
随着现在Ai技术的发展,很多人会边使用录音软件记录,边用Ai整理成文字材料甚至摘要。但是Ai只是辅助工具,它只是提高你的生产效率,而不是代替你的思考角色。使用电脑录入笔记的学生速度要快得多,对他们来说把讲座内容逐字录入并不难,这样的笔记仿佛绕过了大脑,直接从耳朵传到了手指,而这实际上也让他们绕过了对讲座内容的理解。所以Ai辅助记录的优劣很难说清楚。
有一个观点是不动笔墨不翻书,个人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观点。本杰明·富兰克林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建议你在阅读时手里拿支笔,在小本子上记下你觉得常见的或可能有用的简短提示,因为这将是把这种痕迹印在你的记忆中的最好方法。
要想写好论文,你只需要对一篇好的草稿加以修改;要想写出好草稿,你只需要把一系列的笔记变成连贯的文字,创作的文思泉涌就在于平时不停地积累和收集材料。
所以,你真正要做的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手里有一支笔,现在电子技术发达,你边摘抄电子化边读取也可以,只是这样提笔忘字的习惯会维持下去,不会有效改变。
如果你理解了你所读到的东西,并把它融入自己的思维系统,你就已经把别人的发现和思想转化为属于自己的新想法了。这包含了两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一方面,你脑海中的理论、想法和思维模型使卡片盒中的笔记形成新的论点;另一方面,你读的内容又会促成你脑中的理论、想法和思维的发展。
我还是建议转述成自己的叙述方式,不是说原作不值得你学习,而是用我们自己的话对其进行转述。所谓转述,并不是要随意改变原来的意思,使之适合我们,而是用不同的文字尽可能真实地表述原意。这是一种加深理解并再创的方式,完全复制你可能并不会看懂本意,理解的很片面或充满歧义。
即使是复制引文而不改变其用词,其含义也会因为上下文的剥离而发生改变。
大多数学生做文献笔记的方式要么不够系统,要么过于系统。多数时候,很多人都采用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篇文本,而没有细想过该采用怎样的格式和组织方式记笔记更好,更没有想过以后如何处理这些笔记。而如果记笔记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就很难意识到它在一个大项目中的重要意义。
有时候,写长篇摘抄的意图是好的,但这是不可持续的;有时候,只给句子画线,在空白处写评论,这几乎等于没有做笔记;而更多的时候,读书的同时并没有做笔记,对于写作而言,这几乎相当于根本没有读过这本书。
因为手写的速度比较慢,学生不能记下所有的讲座内容,所以相比于细节他们更关注重点,而想要记下重点,就需要先理解它。所以手写笔记自然就会只抄录一些重点内容。选择手写笔记的学生们必须思考听到或读到的内容,否则就无法掌握论点的深层原理、观点和逻辑,这也有助于将其转换成自己的语言。
随着现在Ai技术的发展,很多人会边使用录音软件记录,边用Ai整理成文字材料甚至摘要。但是Ai只是辅助工具,它只是提高你的生产效率,而不是代替你的思考角色。使用电脑录入笔记的学生速度要快得多,对他们来说把讲座内容逐字录入并不难,这样的笔记仿佛绕过了大脑,直接从耳朵传到了手指,而这实际上也让他们绕过了对讲座内容的理解。所以Ai辅助记录的优劣很难说清楚。
不同的研究表明,手写确实有助于理解,你一定要养成边读边写的习惯。你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笔记,否则记完了不看不再反思整理,等于没有创造任何价值。
如果你决定手写记笔记,只需把笔记收集在一个地方,并按通常用的姓氏、年份的字母等逻辑顺序进行整理。这样,你可以很容易地将它们与文献管理系统中的书目细节相对应。但无论你是否手写,都要记住,做笔记的根本目的是理解它,并为下一步做准备,形成自己的思考,形成输出和写作。否则你还是别做笔记了,真的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