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概览

  1. 【基础】明确能力边界:向用户展示该AI产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及AI做了什么;

  2. 【基础】渐进式准则(当前阶段适用):对用户当前行为进行无缝衔接;

  3. 【基础】信息密度控制(移动端适用):对生成式内容、多轮交互内容考虑分层展示,需避免信息过载;

  4. 【智能】零摩擦交互:主动介入用户犹豫、困惑时机,自动修正内容;

  5. 【智能】情境记忆:记住用户最近的行为,如面对同一话题帮用户追溯历史;

  6. 【智能】解释可调:支持用户优化理解;

  7. 【可控】控制权归属:用户可随时终止服务,删除数据;

  8. 【可控】失败优雅性:反馈的内容给出关联答案、无法提供的同时告知边界;

  9. 【可控】效率与响应速度:保证加载速度、给出预期结果的时间;

具体说明

以下设计案例基于常见产品实践与可实现的软件架构模式(分层缓存、权限分级、渐进式加载、用户可控隐私设置等),未包含未经验证的统计数据或夸大承诺。给出的性能目标(如首字节时间、详细答案时长)为工程常用建议范围,应根据具体产品规模与平台能力调整并通过性能测试验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是辅助设计了一套可用性监测指标用来检验原则的有效性。

1、【基础】明确能力边界
  • 产品场景/案例:健康咨询助理(移动App内嵌)在打开界面显性卡片展示“本助手能做/不能做/已做过的事项”;减少误用与过度依赖,降低法律和信任风险;提升用户预期匹配,提高满意度。

  • 适用场景:所有面向用户的生成式AI产品,尤其是涉及敏感领域(医疗、法律、财务),在正常的电商、生活服务等领域,也需要针对性进行产品能力边界告知。

  • 关键设计要点:

    • 首次使用与设置页展示三栏:能做(明确功能)、不能做(列出禁止场景,如诊断、处方、紧急情况)、AI已做(每次生成输出在结果上方简短说明“由模型生成于 时间、基于输入 X”)。

    • 结果页内嵌“可信度/来源声明”按钮,点击展开模型依据与限制说明。

    • 提供“同意与继续”流程,要求用户确认已阅读边界后才进入深度交互(可免除频繁出现)。

  • 示例流程:用户请求“帮我制定减脂计划”→顶部Banner显示能/不能/已做模板→用户确认→系统生成计划并在结果顶部标注“生成依据:用户身高体重+目标;本内容为一般建议,非医疗诊断”。

  • 衡量指标:用户对边界声明的点击率、因误用导致的投诉率、首次任务完成率。

  • 风险与缓解:文字太抽象导致忽视→用简单示例和视觉标签(绿/黄/红)协助理解。

2、【基础】渐进式准则(当前阶段适用)
  • 产品场景/案例:写作辅助工具在用户从“草稿”到“定稿”不同阶段提供分级能力:建议—编辑—润色—生成引用素材;与用户当前行为无缝衔接,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效率与采纳率。

  • 适用场景:多步骤工作流场景(编辑、学习、训练计划迭代等)。

  • 关键设计要点:

    • 根据用户操作上下文自动切换提示级别(如检测到短句→提供扩写;检测到完成稿→提供润色/引用校验)。

    • 提供明显的“当前阶段指示器”(Draft / Revise / Finalize),并将推荐操作映射到该阶段。

    • 支持用户手动覆盖阶段并保存偏好。

  • 示例流程:用户上传一段健身目标描述→系统识别为“初稿”并显示“需补充信息”提示,提供问答式补齐模板→用户补齐后自动切换到“编辑”并提供更细化输出。

  • 衡量指标:阶段自动识别准确率、用户接受系统推荐率、阶段切换后的任务完成时间缩短。

  • 风险与缓解:误判用户阶段→允许一键切换并记录用户反馈用于模型微调。

3、【基础】信息密度控制(移动端适用)

  • 产品场景/案例:移动端问答界面对长答案采用“卡片+折叠”层级展示,首屏仅显示核心结论与3条行动建议,更多细节点按需展开;避免移动端信息过载,提高可读性和用户快速决策能力。

  • 适用场景:移动端、通知面板、聊天机器人与多轮长回答场景。

  • 关键设计要点:

    • 采取“摘要→关键点→详细展开”三层结构,首层控制在1–2行结论;第二层3–5条要点;第三层可无限展开的细节与引用。

    • 使用视觉优先级(字体大小、卡片、图标)区分层级。

    • 在多轮对话中显示“当前对话摘要”条,避免重复信息。

  • 示例流程:用户问“如何减肚子”→首屏显示“结论:热量赤字+核心力量训练”;点开“关键点”显示饮食、训练、恢复三块建议;点“展开”看到具体食谱与训练动作。

  • 衡量指标:平均首屏停留时间、展开详情率、用户投诉“信息过多”的比率。

  • 风险与缓解:用户误以为摘要为全部内容→在摘要旁放“查看更多”明显入口并用短语提示“还有详细步骤”。

4、【智能】零摩擦交互

  • 产品场景/案例:电商客服助理在用户在结账页停留超过一定时间未操作时,自动弹出简短帮助(如“需要帮忙选择配送方式或使用优惠吗?”)并可一键解决;降低用户犹豫导致的流失,提升转化率与体验流畅度。

  • 适用场景:购物、表单填写、流程型任务(注册、预约、订餐)等易卡壳场景。

  • 关键设计要点:

    • 触发条件明确:停留时间、输入错误、回退意图、重复点击等。

    • 提供一键修正操作而非仅提示(例如一键填充、自动纠错、智能推荐)。

    • 保留用户控制:提示可轻易关闭,不强制介入。

  • 示例流程:用户填写健康问卷输入“身高=152cm, 体重=520kg(误输)”,系统自动检测异常并弹出纠正建议“体重是否为52.0 kg?一键修正”。

  • 衡量指标:触发后完成率提升、人工干预减少率、用户对自动提示的点击/关闭比。

  • 风险与缓解:过度打扰→使用频率阈值与个性化冷却时间,允许用户关闭智能提示。

5、【智能】情境记忆

  • 产品场景/案例:学习助手记录用户最近5次关于“减脂训练”对话要点,后续在用户提问时自动引用并给出连续性建议(如进度、已用食谱、禁忌);提高连续对话的连贯性与效率,减少重复输入,增强用户黏性。

  • 适用场景:长周期任务跟踪(训练计划、长期项目、学习路径)。

  • 关键设计要点:

    • 存储短期记忆(会话内)与中期记忆(最近N次会话的关键事实),并显示记忆摘要供用户确认。

    • 提供记忆管理界面:查看/编辑/删除记忆条目,用户可选择“忘记此事”。

    • 记忆内容与敏感性分级(如健康隐私信息放在受保护区,需额外确认方可再使用)。

  • 示例流程:用户上次记录“早餐加了200 ml牛奶”,下次提问“我今天早餐还可以加什么蛋白?”系统回复“你已摄入200 ml 牛奶,建议在午餐补充约X g蛋白……”并引用上次记录。

  • 衡量指标:基于记忆的回答被接受率、用户编辑/删除记忆的频率、长期任务完成率。

  • 风险与缓解:隐私/误用风险→默认敏感记忆需显式授权保存,且提供易用的删除与导出功能。

6、【智能】解释可调

  • 产品场景/案例:推荐引擎在给出个性化健身计划时,用户可选择“简洁解释/中等/深入技术说明”三档,系统据此展示不同深度的解释与来源;满足不同用户的知识需求,增强透明度与信任度,降低“黑箱”感觉。

  • 适用场景:复杂决策场景与专业用户群体(开发者、专业人士或求知欲强的普通用户)。

  • 关键设计要点:

    • 三档解释模板预先定义:简洁(核心结论+一行理由)、中等(要点+一两句话支持)、深入(完整推理链与参考来源)。

    • 允许用户对某次解释选择“为什么不够深”并请求更详细说明(即时扩展)。

    • 在深入模式下提供可导出的解释日志,用于复查或与专家讨论。

  • 示例流程:系统给出“推荐每周3次力量训练”→用户点“解释”选择“深入”→系统返回训练量化依据、能量消耗估算、风险提示与参考练习。

  • 衡量指标:不同解释等级的切换频率、用户满意度评分、减少误解或复问率。

  • 风险与缓解:过度技术化让普通用户困惑→默认呈现“中等”并用直观语言与图表辅助。

7、【可控】控制权归属

  • 产品场景/案例:用户设置页提供“我的数据”中心,支持查看、导出、按项删除会话/记忆与撤销授权;同时提供“一键停用并删除账户数据”流程并列出操作后果;尊重用户数据权利,符合法律与伦理预期,提升信任。

  • 适用场景:所有存储用户私人数据的产品,尤其涉及长期记忆或敏感信息的场景。

  • 关键设计要点:

    • 提供可视化数据目录(会话、记忆条目、上传文件、模型使用历史)和逐项操作(查看/下载/删除)。

    • 删除操作有二次确认并告知不可恢复性;同时支持“软删除”与“硬删除”两档。

    • 明确数据保留期限与删除生效时间(例如“系统将在30天内完成从备份中清除”)。

    • 标注合规声明(遵守适用法律,例如GDPR对可移植性与删除权的要求),并在本地化实施时参照适用法规。

  • 示例流程:用户在“我的数据”选择删除会话→弹窗显示影响→确认后显示删除排队状态与预计完成时间。

  • 衡量指标:删除请求处理时长、用户对数据控制功能的满意度、合规审计通过率。

  • 风险与缓解:删除导致功能降级→在删除前明确影响并允许用户导出数据做离线备份。

8、【可控】失败优雅性

  • 产品场景/案例:问答系统无法回答用户问题时,返回结构化失败响应:简短说明(为什么无法回答)、可选择的替代操作(例如“我可以帮你查类似案例/连接人工/给出通用建议”)和边界提示;减少用户挫败感,保持信任并引导后续有效动作。

  • 适用场景:任何可能出现知识盲区、接口错误、权限限制的系统。

  • 关键设计要点:

    • 失败响应模板包含三要素:原因(模型/权限/输入不全)、可选替代动作(链接人工、数据采集问答、相关资源)、预计时长或下一步(如“稍后重试”)。

    • 在可能的情况下提供局部结果或相关信息而不是纯空响应(例如给出相关背景知识而非直接答案)。

    • 记录失败日志并将样本用于改进(匿名化处理)。

  • 示例流程:用户请求“给我处方药建议”→系统返回:“抱歉,基于安全和法规我不能提供处方药建议。可否提供症状以便给出一般性非处方建议,或需联系专业医生?(一键联系)”

  • 衡量指标:因失败触发的用户流失率、替代路径使用率、失败响应后的满意度评分。

  • 风险与缓解:不明确导致用户继续追问高风险问题→在失败回应中明确禁止并提供安全替代。

9、【可控】效率与响应速度

  • 产品场景/案例:聊天型搜索在移动端实现“渐进式加载”——先返回快速低成本摘要(<300 ms 本地缓存/轻量模型),后台持续生成高质量详细答案并在完成后自动替换/通知用户;改善感知延迟,提升交互流畅度,同时兼顾输出质量。

  • 适用场景:实时交互服务、移动端带宽有限或对延迟敏感的场景。

  • 关键设计要点:

    • 分层计算架构:快速层(缓存/检索/小模型)提供即时响应;精细层(大模型/外部API)负责深度生成并异步回写。

    • 明示进度或预期时间(例如“详细答案预计在5–8秒内更新”),避免用户无限等待。

    • 对长耗时任务提供后台通知与结果持久化(用户可稍后查看)。

    • 目标性能指标设定(例如首字节时间<300 ms、详细答案平均完成时间<5–10s,视应用复杂度调整)。

  • 示例流程:用户请求复杂健身计划→界面立即显示简短框架(训练频率、总热量建议),进阶版本在几秒钟后替换为完整周计划与食谱。

  • 衡量指标:首屏响应时间、详细答案完成时间、用户留存/满意度与用户对异步更新的接受度。

  • 风险与缓解:快速层信息与详细层有冲突→在结果中标记来源与版本(例如“初步建议/详细建议”),并在替换时高亮差异点。

资料来源

people ai guiedbook https://pair.withgoogle.com/guidebook-v2/chapter/feedback-controls/

HAX Design Library https://www.microsoft.com/en-us/haxtoolkit/library/

grammly 2024 New Features & Product Releases | Grammarly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