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发布首个数据分析 Agent:10 秒取数、20 分钟出报告,GPU 算力撑起企业决策加速度
智能小 Q 的核心突破是让 Agent 具备‘理解 - 分析 - 输出’的闭环能力,而 GPU 云主机的高算力密度,是实现‘10 秒响应、20 分钟出报告’的关键基础设施。8 月 28 日,阿里巴巴旗下瓴羊正式发布国内首个数据分析 Agent——Quick BI “智能小 Q” 升级版,该产品通过问数、解读、报告三大 Agent 协同,将企业数据分析从 “小时级” 压缩至 “分钟级”,标志着 AI
8 月 28 日,阿里巴巴旗下瓴羊正式发布国内首个数据分析 Agent——Quick BI “智能小 Q” 升级版,该产品通过问数、解读、报告三大 Agent 协同,将企业数据分析从 “小时级” 压缩至 “分钟级”,标志着 AI 驱动的数据决策正式进入 “Agent 化” 阶段,非技术岗位员工也能独立完成专业数据洞察。
在此之前,企业数据分析往往依赖技术团队:业务人员提出需求后,技术人员需编写 SQL 代码提取数据,再用 Excel 或传统 BI 工具整理,全程平均耗时超 4 小时。而升级后的 “智能小 Q” 相当于一支 “全自动迷你数据团队”—— 当用户用自然语言提问 “近 3 个月华东地区母婴品类销售额环比变化及原因”,问数 Agent 会自动对接企业内部销售、库存数据库,无需代码即可定位核心指标并提取数据;解读 Agent 则会进一步分析数据关联逻辑,比如识别 “销售额增长与 618 促销活动的时间重叠度”;最后由报告 Agent 将结论整理成带趋势图表、关键洞察的文档,整个流程最快 20 分钟即可完成。
这一高效体验的背后,离不开阿里云 GPU 云主机的底层算力支撑。该主机搭载的 A100 GPU 具备每秒千万级数据并行计算能力,可同时处理销售、用户画像、区域分布等数十个维度的海量数据,将传统工具 5 分钟的取数时间压缩至 10 秒;在报告生成环节,GPU 的多模型推理能力还能支撑解读 Agent 快速匹配行业分析框架,避免人工梳理的遗漏。
据 IDC《2025 年中国 AI 数据分析市场白皮书》(8 月发布)显示,2025 年国内企业平均数据分析耗时为 4.2 小时,而搭载 Agent 的工具可将耗时缩短至 20 分钟以内,效率提升超 12 倍,同时能减少 70% 的技术团队数据处理工作量。“智能小 Q 的核心突破是让 Agent 具备‘理解 - 分析 - 输出’的闭环能力,而 GPU 云主机的高算力密度,是实现‘10 秒响应、20 分钟出报告’的关键基础设施。” 瓴羊智能分析事业部总经理李哲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该 Agent 还将接入企业 ERP、CRM 系统,进一步覆盖供应链、客户运营等场景的数据分析需求。
从行业视角看,阿里此次发布的数据分析 Agent,不仅降低了企业数据决策的门槛,更推动 AI 从 “辅助工具” 向 “主动协作伙伴” 转变。随着 GPU 算力的持续优化与 Agent 功能的迭代,零售、制造等传统行业或能更快实现 “数据驱动决策” 的落地,进一步释放数字化转型的价值。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