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知乎:《校招转正答辩突出什么样的能力更受青睐?》
暑期实习结束,本周组里完成了实习生转正答辩,组里6个同学,时间长的三个月短的一个半月,目前还没有最终定版,因为要与秋招进行一波对比。

组内进行了一波排序,我们进行了充分的排序讨论,大家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深度思考”,用一句简单的话就是,这个同学是不是就只是纯实现,而没有任何自己的研究和探索。

组里排第一的同学,来了做的第一个任务是让其做一个用户意图聚类,一开始mt给了一个方案,其实并不复杂,大模型抽取q,然后emb聚类,大模型总结和统一,反复进行,最后得到结果。现在的学生水平都很高,很快就做出来了。但是他自己聚类出来之后,人工check了所有数据,然后自己也不懂,无法评价好坏,其实mt只是要求他给聚类结果就行,但是他自己去把原始数据抽验了一遍,发现mt给的数据还不足以总结出客户真实的意图,于是自己设计了一个覆盖率评测标准,做了一版本评估,给出了数字告诉mt这个方案不可行,需要换数据方案。

整个过程虽然是一个小的任务,也就是一周的活,但是该同学真的做的很全面,其实mt只是想那一版本数据看看,但是他却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结果。这个事情获得了整个评委的一致好评,觉得是一个有深度思考的同学。

排在最末尾的同学一直挑活,其实来了做了很多事,但是没有一件事有深度,可能是由于时间短,不到两个月,自己也慌,一直找mt要一些模型训练的活,但是最后就是事与愿违。

其实排第一的同学也没有什么深度的模型训练,最多也就训练了一个embedding模型,但是每件事都做的很有章法,考虑的很全面,不挑事,也很积极,组内做了两次分享。其实做一些有价值的分享也很有意义,比如排第一的同学做agent里的画图任务。他做了一个很全面的调研,且每个方案能做demo的都做了demo演示,一看就是花了很大精力的去做事,虽然最后也只是用了一个开源的改吧改吧,但是能让人感觉这个改吧改吧很合理,且实用。

所以最后就是建议还没有转正的同学,在日常工作中,多一些探索和思考,主动一些积极一些,不用去担心自己是不是在打杂,就算打杂也去弄清楚前因后果,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是能被看见的,还有就是注重每一次分享或者汇报,你的每次曝光都是很重要的!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