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机器人(Agibot)面试经验分享 | 从面试到拒绝,聊聊我的经历
摘要:本文分享了作者参加智元机器人(Agibot)技术面试的经历,该公司专注于具身智能领域。面试由创始人稚晖君主导,重点考察了大模型技术基础,包括Transformer机制、BERT/GPT比较等核心问题。虽然最终未获录用,但作者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和创新氛围给予高度评价。作为一家初创企业,智元机器人在具身智能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其将AI与机器人结合的发展战略值得关注。这次面试经历让作者对新兴AI公司
智元机器人(Agibot)面试经验分享 | 从面试到拒绝,聊聊我的经历
最近有不少小伙伴私信我,询问我关于 智元机器人(Agibot) 的面试经历,尤其是与 大模型技术 相关的面试内容。作为一家新兴的 具身智能 方向的公司,智元机器人在行业内受到了广泛关注。今天就把我自己的面试经验分享给大家,顺便也聊聊对这家公司的看法,特别是他们在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领域的布局。
虽然最终没有拿到 offer,但整个面试过程让我收获颇多,并且对这家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能对正在准备面试或者对智元机器人有兴趣的同学有所帮助。
更多AI大模型开发相关的学习资源可以查看我的个人项目主页:
面试流程
智元机器人的面试流程相对简单,主要是 一面,并且面试官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稚晖君 大佬。因为公司仍在初创阶段,团队构建中,面试氛围比较轻松,但技术性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以下是我对面试内容的详细回顾:
一面:技术面试
面试官:稚晖君
作为技术面试的主导者,稚晖君大佬亲自面试了我,整个交流过程非常顺畅,面试氛围也非常友好。面试主要集中在 大模型技术 和我个人的技术背景上,特别是与 Transformer 相关的核心问题。下面是面试的具体问题:
1. 简历经历
稚晖君大佬首先问了我在简历中提到的一些项目经验,重点了解我在 大模型(如 GPT、BERT)领域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实际项目中使用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这里的问题侧重于 项目落地 和 实际操作。
2. Transformer 相关问题
-
MHA(Multi-Head Attention):这是 Transformer 模型的核心机制之一,面试官问了一些基础问题,比如 MHA 的复杂度分析、为什么要使用多头注意力机制,以及 相比单头注意力的优势。
-
BERT/GPT 比较:面试官进一步问了我对 BERT 和 GPT 模型的理解,特别是它们各自的 优缺点,以及 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型 来处理不同的任务。除此之外,还深入探讨了 训练优化 和 微调 的方法。
💡 我的感受:
面试整体感觉非常自然,稚晖君大佬对于技术的理解非常深刻,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典型,没有过多的套路,更多的是考察我对大模型的基础理解。面试过程中,虽然问题有一定深度,但整体氛围是友好的,面试官并没有给我施加过大的压力。
尽管自己觉得可以做得更好,但总体来说,面试的体验还是相当愉快的。
面试结果:没有收到进一步回复
面试结束后,我并没有收到进一步的通知,推测应该是未通过面试。尽管最终没有拿到 offer,但从整个面试的过程来看,这家公司给我的 整体印象 还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在 具身智能 这一领域的技术方向和前景,让我对智元机器人充满期待。
公司文化与技术方向
智元机器人虽然处于 初创阶段,但其团队氛围和执行力非常强。公司成员大多来自顶尖院校,且技术水平高,整个团队的创新精神和执行力让人印象深刻。
团队氛围
尽管公司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但团队成员间的合作氛围非常好,尤其是在技术讨论中,大家能提出各自的想法并且深入探讨。面试官的态度也非常亲切,尤其是稚晖君大佬,对技术的热情和对创新的追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技术方向: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
智元机器人所专注的 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方向让我非常看好。具身智能是将 AI 技术 与物理世界的交互结合,涉及到智能机器人与硬件的结合,这为 机器人技术 和 智能硬件 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潜力。虽然这项技术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但从公司的发展战略来看,具身智能的前景不可小觑。
我的总结
虽然最终没有得到 offer,但从面试过程和对公司的了解来看,智元机器人无疑是一家值得关注的 新兴大模型公司。他们的技术方向,尤其是 具身智能,在未来几年有很大的潜力。而且从整个面试过程来看,公司注重 技术创新 和 团队合作,具备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对于有兴趣进入 具身智能 或 大模型技术 领域的小伙伴们,智元机器人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选择。特别是如果你对 AI 与机器人结合 感兴趣,这家公司无疑会是未来几年发展的潜力股。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