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监测:小康让健康数据“开口说话“
【智能健康监测:让数据开口说爱】一款智能手表不仅能记录心率、血压等数据,更能通过AI分析出健康隐患。它像贴心家人一样,从数值波动中发现健康趋势,及时提醒异常指标,还能一键连接医生问诊。尤其对独居老人,这种监测-预警-问诊的闭环服务,既解决了就医难题,又让远方的子女能参与父母健康管理。科技正让冰冷的数字变成温暖的关怀,让每个健康数据都成为爱的传声筒。
“心率76、血压128/85、血糖4.5……”
给父亲买的智能手表每天都在滚动数据,他却不知这些数字到底在“说”什么。
直到每日健康报告中提到:
“您今天血压波动较大,建议暂停剧烈运动”
他才意识到:原来健康数据自己会“说话”,而小康,是它的“传声筒”。
01. 从“记录”到“解读”,数据不再冰冷
读书时害怕看到期末成绩单,工作后却最怕拿到体检报告。
你知道你的健康报告到底“长”什么样吗?能打多少“分”?
传统健康监测设备只会“记记账”,小康却像一个健康挚友,能看到报告数据背后的你----
➡爸爸连续一周血糖数据都在正常范围之上?
小康提醒:最近饮食时间不规律、运动频次较少,建议加强身体运动~
➡女儿抱怨“最近总是头疼”?
小康解释:这几天入睡时间较晚、深度睡眠较少,建议增加睡眠时间!
小康作为AI智能中枢,每天都能够----
1.采集数据
实时采集步数、卡路里、心率、血氧、血压、血糖、心电、睡眠等多项生理指标。
2.生成报告
依托的20余年海量医疗数据模型能够将分散的数据解读成个性化健康报告。
3.实时问诊
对报告异常指标浮动有疑问,可在康语健康小程序一键挂号问诊,将有各专业领域的真人医生实时查看你的报告,提供就诊建议。
4.个性化提醒
小康平日可提供个性化的运动、饮食、作息建议,帮助其维持或改善健康状态,像家人一样贴心。
02.追踪健康趋势,在危机发生前按下暂停键
就算每天都走动,腿脚还是日渐沉重,再也接不住向自己跑来的孙女;
以前一天能睡十个小时,现在晚上难入睡,一大早又醒了;
有时突然胸闷、头晕,又不知道哪出问题了,只能叹叹气:
“老了,老了……”
中国千万独居老人,都有着同样隐秘的“心事”。
山西一位空巢老人患有慢性病,常年困在药盒里,与疾病作了一生的斗争。
生前,他做过两次心脏手术,每天都在提醒自己少吃猪肉,控制身体指标,甚至还在墙上抄写关于高血压等疾病的土方。
(图源@南方周末)
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在孤独又漫长的老年生活里,
又有多少个“张福青”因为缺乏正确的疾病管理、专业的医疗咨询,而反复承受慢性病的煎熬。
小康依托医疗大数据模型,能够持续评估实时追踪健康趋势。
一旦检测到哪天——
❗心率突然失常
❗血压异常升高
❗血糖数值飙升
……
出现这些异常波动,小康将发送预警至小程序端,让你在危机来临之前,及时摁下暂停键。
03.一键问诊,实现“监测-预警-问诊”闭环
不知你有没有留意过,医院挂号处,科室外,报告打印厅、缴费窗口……
似乎各个角落都有着一个不起眼的、佝偻着背的身影,他们手足无措,露出茫然的表情。
有时想要向来往的年轻人求助,嘴巴蠕动了几下,又作罢。
这是中国大多数老人就医的真实写照。
他们普遍面临着“四长一短”的难题:
挂号、候诊、等待报告、缴费时间长,看病时间短。
究竟如何解决老人堪比“闯迷宫”的线下就医难题?
小康“对症下药”——
以上的所有步骤,都可由家人子女远程操作。
小康实现了--数据监测-危机预警-在线问诊--的闭环式智慧就医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也能看病,有所“医”靠。
健康分析的目的从不在数据监测本身,而是想让沉默的数据“开口说话”。
我们终究要学会表达关怀,诉说对家人的爱。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