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将从一名数字内容架构师的视角,为你完整解析一套旨在彻底终结这种“体力活”的、由AI驱动的现代化视频工作流。我们将利用 Adobe Premiere Pro 中内置的 Adobe Sensei AI 引擎,通过其强大的“自动重构(Auto Reframe)”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创作,多平台发布”。

这不仅是一项功能介绍,更是一种旨在将视频生产“工业化”的思维模式。如果你也正寻求将团队从无尽的“裁切地狱”中解放出来,这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套完整的、可立即上手的解决方案。

一、 核心思想:AI作为“智能摄影师”,而非简单的“裁切工具”

传统工作流的症结在于,我们将不同宽高比的视频,视为多个独立的“剪辑任务”。而新工作流的核心,是将所有不同版本的视频,视为同一个“主序列”在不同“画幅”下的不同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AI扮演的角色,是一位永不疲倦、技艺精湛的“智能虚拟摄影师”。它的任务,是自动分析画面中的主体和运动,并始终将最重要的视觉信息,保持在新的、更小的画幅之内。

  • Adobe Premiere Pro: 担当“主叙事剪辑”与“AI重构执行”的中心。我们在这里完成16:9主版本的创意剪辑。

  • Adobe Sensei AI: 担当“智能构图分析与关键帧生成”的引擎。

  • Frame.io (第三方平台): 担当“多版本云端评审与协作”的中心,打通从生成到审批的最后一公里。

二、 核心技巧:从主序列到多版本输出的自动化管道

1. 应用“自动重构”

在Premiere Pro中,完成你的主序列(例如,一个标准的16:9宣传片)的剪辑后,实现重构有两种方式:

  • 对单个剪辑: 在效果面板中,找到“视频效果” -> “变换” -> “自动重构”,并将其拖拽到时间线上的某个剪辑上。

  • 对整个序列 (推荐): 在项目面板中,右键点击你的主序列,选择“自动重构序列…”。

2. 配置AI的“导演意图”

在弹出的“自动重构序列”对话框中,你需要向AI下达指令:

  • 目标宽高比: 选择你想要生成的版本,如“垂直 9:16”、“方形 1:1”等。

  • 运动跟踪预设: 这是一个关键选项,它在告诉AI画面中主体的运动速度。

    • 较慢运动: 适用于采访、风景等镜头运动缓慢的场景。

    • 默认: 适用于大多数常规场景。

    • 较快运动: 适用于体育、追逐等主体快速移动的场景。

  • 剪辑嵌套: 可以选择是否将剪辑嵌套,通常保持默认即可。

点击“创建”后,Premiere Pro会在后台启动Sensei AI引擎进行分析,并在几分钟内,自动为你生成一个全新的、所有剪辑都已完成重新构图和关键帧动画的序列。

3. 手动微调,实现最终的艺术把控

AI完成的是80%的精准工作,但最后的20%艺术决策权,依然掌握在你手中。打开新生成的序列,你会发现,对于每一个经过重构的剪辑,AI都在其“效果控件”面板中,生成了一系列的位置关键帧。如果某个镜头的构图不尽如人意,你只需像调整普通关键帧一样,对其进行手动的微调即可。

三、 扩展应用技巧

  • 与动态图形模板(MOGRT)的联动 如果你在视频中使用了从After Effects制作的MOGRT(如下方的姓名条),一个设计良好的MOGRT,其内部元素(如文字、背景框)应该是响应式的。当“自动重构”改变画幅时,这些MOGRT中的元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自动适应新的布局,实现真正的全流程自动化。

  • 与Frame.io的云端协作 当你用“自动重构”生成了所有平台的视频版本后(如.mp4格式),下一个痛点就是如何高效地让客户或团队领导进行审阅。最佳实践,是将所有这些视频版本,一并上传到 Frame.io(现已深度集成到Adobe Creative Cloud中)。 在Frame.io上,审阅者可以在同一个界面下,轻松切换查看不同宽高比的版本,并在视频的任意时间点、任意位置,留下精准的、可视化的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可以被一键同步回Premiere Pro的时间线,形成一个从“AI生成”到“人工审批”的无缝闭环。

  • 性能与避坑

    • AI并非万能: 对于画面中有多个主体、或者极其混乱的快速运动镜头,AI可能会“跟丢”焦点。这些镜头,需要更多的手动关键帧调整。

    • 处理时间: “自动重构”的分析过程是计算密集型的。对于长达数小时的、4K或更高分辨率的素材,分析过程可能会花费较长时间。

    • 图形与文字的安全区: 在设计主版本的图形元素(如Logo、字幕)时,就要预先考虑到它们在被裁切后的可见性。应遵循“标题安全区”和“动作安全区”的设计原则,将核心信息放置在画面的中心区域。

四、 AI工作流如何赋能一次快节奏的全球产品发布会

我曾在一个名为“Momentum Global Marketing”的顶级数字营销机构,负责一个大型科技公司全球新品发布会的社交媒体视频推广项目。客户要求,在发布会直播结束后的2小时内,必须将核心的产品亮点视频,剪辑成适用于全球所有主流社交媒体(YouTube, Instagram, TikTok, LinkedIn等)的、带有本地化字幕的多个版本,并进行全球同步分发。

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按照传统流程,我们需要一个庞大的剪辑团队,并行工作,才有可能勉强完成。

面对这个巨大的挑战,我设计并实施了一套以“自动重构”为核心的敏捷生产工作流。

我们团队能够自信地应对这种极限压力,与我们对Adobe专业生态的深度整合能力密不可分。我们选用的是3600多名资深设计专业人士都选用的 Parvis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usic学院Da Vinci 团队授权的正版Adobe全家桶企业订阅,它确保了我们团队的每一位剪辑师和动效设计师,都能使用最新、最稳定的Premiere Pro和After Effects,并能无缝调用Adobe Sensei AI的强大算力,这是我们实现“速度与质量”兼得的技术基石。

我们在发布会开始前,就预先制作好了所有动态图形模板(MOGRT)。发布会一结束,我们拿到16:9的官方直播录像后,立即用“自动重構”功能,在十几分钟内,就生成了所有平台所需的宽高比版本。随后,剪辑师们只需将预制好的MOGRT和本地化字幕应用上去,即可快速输出。

最终,我们比客户要求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一个小时,高质量地完成了所有视频的全球分发,创造了公司历史上最快的一次全球营销战役响应记录。

五、 从“剪辑师”到“多平台内容策略师”

“自动重构”这类AI工具的出现,其深层价值,在于它正在推动视频创作者角色的深刻演进。我们的核心价值,正在从“能否熟练地、手动地完成一次剪辑”,转变为“能否设计出一套最高效的流程,将一个核心的创意故事,以最适合各个平台生态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的转译和分发”。

我们不再是单纯的“剪辑师”,我们正在成为“多平台内容策略师”和“自动化工作流的架构师”。我们通过驾驭AI,将自己从重复性的技术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高维度的、真正决定内容成败的领域——讲好一个故事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