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 / RS / GRS:工业相机三种曝光方式解析
本文对比分析了工业相机和机器视觉领域的三种主流快门技术:全局快门、卷帘快门和全局复位式卷帘快门(GRR)。全局快门同步所有像素曝光,无果冻效应但成本高;卷帘快门逐行曝光,成本低但存在运动畸变;GRR技术结合两者特点,通过全局复位同步起始曝光,仍逐行结束曝光。文章从工作原理、时序控制、图像质量、性能参数等方面深入比较,指出全局快门适合高速运动检测,卷帘快门适用于静态/低速场景,GRR技术则是对平衡方
在工业相机和机器视觉领域,快门技术是决定图像质量和应用场景的关键因素。全局快门、卷帘快门和全局复位式卷帘快门这三种主流快门类型各有特色,适用于不同场景。本文将从工作原理、时序控制、图像生成过程、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帮助您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快门技术。
一、基本定义与工作原理
1. 全局快门(Global Shutter)
定义:全局快门是指图像传感器上所有像素点在同一时刻开始和结束曝光,形成一个"瞬时快照"。
工作原理:
l 所有像素同时开启曝光,无时间差
l 每个像素集成存储单元(如额外电容),曝光后电荷暂存
l 曝光完成后,再逐行读取存储单元中的电荷数据
l 通过全局复位信号同步所有像素的曝光起始和结束
2. 卷帘快门(Rolling Shutter)
定义:卷帘快门是指像素逐行(或逐列)顺序曝光,每行之间有微秒级延迟,类似于窗帘或百叶窗的滚动效果。
工作原理:
l 从传感器顶部第一行开始曝光
l 当第一行完成曝光并开始读出时,第二行才开始曝光
l 曝光和读取同步进行,当前行在读出的同时,下一行开始曝光
l 逐行积分的工作机制导致不同行的曝光时间不同

3. 全局复位式卷帘快门(Global_reset rolling Shutter,GRR)
定义:全局复位式卷帘快门是在卷帘快门基础上,通过全局复位信号使所有行同时开始曝光,但结束曝光仍逐行进行的技术。
工作原理:
l 通过全局复位信号同步所有像素的曝光起始时间
l 曝光开始后,各像素行仍按卷帘方式逐行结束曝光
l 需要配合闪光灯使用,确保曝光期间光照均匀
l 读出过程与卷帘快门相同,但起始时间同步
二、时序控制与图像生成过程对比
1. 全局快门时序
全局快门的时序控制非常简单直接:
l 阶段1:所有像素同时复位,清除之前积累的电荷
l 阶段2:所有像素同时开启曝光,持续设定的曝光时间
l 阶段3:所有像素同时关闭曝光,停止光子收集
l 阶段4:逐行读取各像素存储单元中的电荷数据
整个过程中,所有像素的曝光时间完全一致,不存在行间差异 。图像生成过程如下:
2. 卷帘快门时序
卷帘快门的时序控制更为复杂:
l 阶段1:第一行像素复位并开始曝光
l 阶段2:第一行曝光完成后,开始读取数据,同时第二行复位并开始曝光
l 阶段3:此过程持续到最后一行完成曝光和读取
l 阶段4:所有行数据读取完成后,形成完整图像
曝光时间在不同行之间存在差异,导致运动物体在图像中可能出现位置偏移 。图像生成过程如下:
3. 全局复位式卷帘快门时序
GRR技术结合了全局快门和卷帘快门的特点:
l 阶段1:所有像素同时复位并开始曝光(通过全局复位信号实现)
l 阶段2:各像素行按卷帘方式逐行结束曝光并读取数据
l 阶段3:读出过程中,所有行已完成曝光,但结束时间不同
l 阶段4:配合闪光灯在曝光期间提供均匀光照,减少亮度差异
三、图像质量与动态捕捉效果
1. 全局快门的图像特性
全局快门在动态捕捉方面表现优异:
l 无果冻效应:所有像素同时曝光,运动物体在不同行不会出现位置偏移
l 无拖影现象:即使在较长曝光时间内,也能保持物体形状完整
l 边缘清晰:对于高速旋转物体(如风扇叶片),能清晰捕捉边缘
l 时序一致性:图像中各部分的时间信息一致,适合多相机协同应用
2. 卷帘快门的图像缺陷
卷帘快门在动态捕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l 果冻效应:高速运动物体在不同行曝光时间不同,导致图像变形
l 拖影现象:运动物体在曝光和读出过程中位置变化,形成轨迹叠加
l 亮度不均:闪光灯使用时,不同行的曝光时间差异可能导致亮度不一致
l 时序错位:图像不同区域记录的是物体在不同时间点的位置信息
3. GRR技术的改进效果
全局复位式卷帘快门通过技术改进:
l 减少果冻效应:所有行同时开始曝光,但结束仍逐行进行
l 降低拖影现象:配合闪光灯使用时,可有效减少拖影
l 保持高分辨率:继承卷帘快门的高分辨率优势
l 时序部分同步:起始时间同步,但结束时间仍存在行间差异
四、性能参数与技术特性对比
参数/特性 |
全局快门 |
卷帘快门 |
GRR技术 |
曝光同步性 |
所有像素完全同步 |
逐行异步曝光 |
起始同步,结束异步 |
噪点水平 |
中等(依赖传感器设计) |
低(无存储单元额外噪声) |
中等(接近全局快门) |
最小曝光时间 |
较长(受存储单元限制) |
极短(无存储单元限制) |
接近卷帘快门 |
最大帧率 |
较低 |
较高 |
中等(介于两者之间) |
成本 |
高(需额外存储单元) |
低(结构简单) |
中等(比全局快门低) |
动态捕捉能力 |
优秀(无畸变) |
差(果冻效应明显) |
良好(需配合闪光灯) |
光源要求 |
无特殊要求 |
无特殊要求 |
需配合闪光灯使用 |
五、应用场景分析
1. 全局快门的适用场景
全局快门最适合以下应用场景:
l 高速生产线检测:如食品包装、药品分拣等需要快速捕捉的场景
l 交通监控:车辆行驶、车牌识别等需要避免拖影的应用
l 运动物体测量:如速度、位置、尺寸等精确测量
l 多相机协同系统:需要时序一致性的多个相机配合应用
l 极端光照变化环境:如闪光灯频繁触发的场景
实际案例:索尼的Pregius™技术结合了CCD优异的低噪点特性和全局快门的高速性能,特别适用于生产线内的机器视觉检查,可高速及高精度地进行图像检测,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2. 卷帘快门的适用场景
卷帘快门更适合以下应用场景:
l 静态或低速物体拍摄:如文档扫描、静态产品展示等
l 低光照环境:如夜间监控、室内弱光场景
l 高分辨率需求:如医疗影像、科研显微成像等需要高像素的应用
l 预算有限的项目:成本优势明显,适合大规模部署
l 固定场景监控:如安防摄像头、会议室视频设备等
实际案例:在OAK相机的分体式应用中,卷帘快门传感器可以达到3200万像素的高分辨率,同时保持较低的成本,适用于不需要高速动态捕捉的场景。
3. GRR技术的适用场景
全局复位式卷帘快门适合以下特殊场景:
l 需要高分辨率且配合闪光灯的场景:如OAK-FFC-4P及OAK-FFC-3P等分体式相机应用
l 部分动态捕捉需求:如需要捕捉高速运动物体但能控制光照条件的场景
l 中等速度运动物体检测:如低速旋转设备、缓慢移动的包装线等
l 需要平衡成本与性能的场景:比全局快门成本低,但动态捕捉能力优于普通卷帘快门
实际案例:在轩展科技的测试中,当曝光时间调小至1/250秒时,全局快门相机的拖尾现象明显减少,而卷帘快门相机变化不大;而GRR技术在配合闪光灯使用时,可以有效避免拖影现象。
六、优缺点总结
1. 全局快门的优缺点
优点:
l 无运动畸变:所有像素同步曝光,避免"果冻效应"和拖影
l 时序一致性:图像中各部分的时间信息一致,适合精确测量
l 无需特殊光源:在自然光或非闪光灯环境下表现稳定
l 多相机协同能力强:时序同步特性便于多相机系统配合使用
缺点:
l 成本较高:需要额外的存储单元,制造成本更高
l 低光条件下噪点可能增加:存储单元可能引入额外噪声
l 最小曝光时间受限:存储单元的充放电时间限制了最小曝光时间
l 高分辨率实现难度大:高分辨率传感器的同步控制难度较高
2. 卷帘快门的优缺点
优点:
l 成本低:结构简单,无需额外存储单元
l 低光性能好:噪点较低,适合弱光环境
l 帧率高:读出速度更快,支持更高帧率
l 分辨率高:更容易实现高分辨率传感器
缺点:
l 果冻效应明显:高速运动物体容易出现图像变形
l 拖影现象:运动物体在不同行曝光时间不同,形成轨迹叠加
l 动态测量不精准:物体位置信息不一致,影响测量准确性
l 闪光灯使用受限:闪光灯曝光不均,导致图像亮度差异
3. GRR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l 部分动态捕捉能力:所有行同时开始曝光,减少部分拖影
l 高分辨率优势:继承卷帘快门的高分辨率特性
l 成本比全局快门低:结构比全局快门简单,成本更低
l 帧率较高:读出速度接近卷帘快门,支持较高帧率
缺点:
l 仍存在果冻效应:结束曝光仍逐行进行,高速运动物体仍可能变形
l 依赖闪光灯控制:需配合闪光灯使用,否则可能出现亮度差异
l 实现复杂度高:需要精确控制全局复位信号和闪光灯时序
l 适用场景有限:主要用于能控制光照条件的特定场景
七、选择建议与决策框架
根据上述分析,以下是针对不同需求的快门技术选择建议:
1. 基于运动速度的选择
l 高速运动(>100% FOV/秒):首选全局快门,确保无运动畸变
l 中等速度(30-100% FOV/秒):可考虑GRR技术,配合闪光灯使用
l 低速运动(<30% FOV/秒):卷帘快门通常足够,成本效益更高
2. 基于光照条件的选择
l 强光环境:三种技术均可,但全局快门更适合动态捕捉
l 低光照环境:卷帘快门或GRR技术(配合闪光灯)更优,噪点更低
l 闪光灯环境:GRR技术可最大化利用闪光灯的高亮度,减少拖影
3. 基于分辨率与成本的平衡
l 高分辨率需求:卷帘快门或GRR技术更易实现高分辨率,成本更低
l 预算有限:卷帘快门性价比最高,适合大规模部署
l 性能优先:全局快门提供最佳动态捕捉能力,但成本较高
4. 特殊场景选择建议
l 多相机协同系统:全局快门提供最佳时序一致性,适合此类应用
l 工业检测(缺陷识别):全局快门或GRR技术更优,确保检测准确性
l 科研应用(如高速摄影):全局快门提供最真实的运动捕捉
l 医疗影像(如内窥镜):卷帘快门提供高分辨率和低噪点优势
八、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进步,快门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l 全局快门成本下降:随着工艺改进,全局快门传感器成本正在降低
l 卷帘快门动态性能提升:新型卷帘快门传感器通过优化读出速度,减少果冻效应
l 混合快门技术兴起:结合全局和卷帘快门优势的混合技术正在研发
l AI补偿技术应用:通过AI算法自动补偿卷帘快门的动态畸变
l 背照式全局快门:索尼Pregius S™等技术通过背照式结构实现更高帧率和更小尺寸
九、结论
全局快门、卷帘快门和全局复位式卷帘快门各有特色,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应用场景、运动速度、光照条件、分辨率需求和预算限制等因素。全局快门在动态捕捉方面表现最佳,但成本较高;卷帘快门在静态和低速场景下性价比最高;GRR技术则在特定条件下提供了一种平衡方案。随着技术发展,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创新的快门解决方案,进一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测试和验证,选择最适合的快门技术,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和系统性能。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