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我们《信贷投放新纪元:RTA 与 AI 的全链路实践》系列的第二篇


一、引言:获客≠利润

在消费金融和小贷行业,长期存在一个悖论:

  • 投放负责人追求的是获客量(规模指标);
  • 风控负责人追求的是坏账率(风险指标)
  • 股东和 CEO 真正关心的是利润(财务指标)

问题是,这三者之间并不天然统一。获客量大≠利润高,坏账率低≠业务赚钱。

尤其是在 流量越来越贵、资金成本走高 的当下,信贷业务如果只盯着“获客规模”,很可能陷入“越放越亏”的陷阱。

于是,一个核心问题摆在面前:

如何让 投放、风控、资金 说同一种语言?

答案是:RTA + 利润模型。


二、利润视角的全链条逻辑

信贷业务的利润,本质上是一个公式:

单客利润 = 收入 – 资金成本 – 风险损失 – 获客成本

  • 收入: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
  • 资金成本:自有资金/资金方的资金价格;
  • 风险损失:预计的违约率(结合 Vintage 分析);
  • 获客成本:广告、渠道、运营等费用。

关键点:这个公式中的所有环节,都可以通过 RTA 进行优化。


三、Vintage 分析与风险预测

在利润协同中,核心难点是“风险损失”的准确预测。

  • Vintage 分析:通过分期/时间维度观察不同批次客户的违约表现,预测全生命周期的损失率。
    • 例如:第 1 个月逾期率 2%,第 6 个月累计逾期率 15%,第 12 个月累计 25%。
    • 结合不同 Vintage 曲线,可以对“新增客户”做出更准确的风险损失预估。
  • 预测结果接入 RTA
    • 低损失率人群 → 提高出价;
    • 高损失率人群 → 降低出价或放弃竞价。

这样,RTA 不仅仅是降低坏账,而是直接对接到 利润最大化


四、利润系数的设计:从风险到 ROI

在实际落地中,RTA 的“系数”设计非常关键。

常见做法是 三层系数组合

  1. 风险系数(Risk Factor):来自风控模型评分。
  • 低风险:1.2~1.5 倍出价
  • 中风险:0.8~1.0 倍
  • 高风险:0.1~0.3 倍

2. 利润系数(Profit Factor):来自单客利润测算。

    • 利润高的人群,即使风险略高,也可能值得高价抢占。
    • 利润低甚至负利润人群,即便风险低,也无需过多预算。

3.策略系数(Strategy Factor):由业务目标决定。

    • 规模优先 → 放宽风险阈值,提高出价;
    • 利润优先 → 严控风险,缩窄出价区间。

最终出价公式可以简化为:

出价 = 基础出价 × 风险系数 × 利润系数 × 策略系数


五、人群分层打法

结合上述系数,RTA 可以把市场人群分为三类:

  • 核心客群(高利润 + 低风险)

全力出价,保证量。

  • 中间客群(中利润 + 中风险)
    低价承接,维持规模。
  • 边缘客群(低利润 + 高风险)
    不参与竞价,避免浪费。

这样一来,广告预算就会自动流向 利润最优的客群


六、案例拆解:某头部信贷平台

某头部信贷平台在 2023 年引入“利润系数 + RTA”策略,效果显著:

  • 投放 ROI 提升 15%+
  • 获客成本下降 20%
  • 新增客户的 Vintage 损失率下降 12%

核心原因是:广告预算集中在了“利润正向”的人群,而不是盲目追量。


七、挑战与前瞻

利润协同虽好,但也有挑战:

  1. 测误差风险:Vintage 模型对未来的预测存在不确定性;
  2. 计算复杂度:利润测算涉及多因子(利率、期限、资金成本),RTA 要做到毫秒级响应不易;
  3. 部门协同难:投放、风控、财务三方目标不同,如何形成统一机制?

未来的方向是:

  • 实时利润预测模型:结合 RTA,每日甚至每小时更新损失率预估;
  • 跨部门指标统一:用“单客利润”作为唯一 KPI,消解部门壁垒;
  • AI 托管化:AI Agent 自动根据利润曲线调整 RTA 系数,减少人工干预。

八、结语

如果说 RTA 与风控的协同(第一篇)解决的是“广告预算别浪费”,那么 RTA 与利润的协同,解决的是“广告预算能赚钱”。

  • 风控协同 → 规模更干净;
  • 利润协同 → 投放更赚钱。

当 RTA 把 风险 + 利润 + 策略 三维整合在一起时,广告投放终于从“成本中心”变成了“利润中心”。

未来,信贷机构之间的竞争,将不仅仅是模型强弱,而是谁能更快地把 利润逻辑嵌入 RTA,形成真正的全链条闭环。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