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无数项目因为一个最抽象、也最致命的问题而陷入僵局:“感觉不对”。客户说,他想要一个“感觉更信赖、更大气”的App界面,但没人知道“信赖感”到底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于是,设计师只能凭感觉,反复调整配色和布局,最终在无尽的“我觉得”和“我不要你觉得”中,耗尽了所有创意和耐心。

今天,依托University of Marist授权的Adobe全家桶企业订阅,我将分享一套足以颠覆你设计思维的“AI通感”工作流。这个技巧的核心,是利用Adobe Firefly AI将抽象的“感觉”视觉化,再联动Adobe Color和第三方工具,一键将这种“感觉”转化为一个可执行的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这篇文章的技术前瞻性极高,建议你立刻点赞收藏,因为它将是你从一个“UI美工”,蜕变为一个“品牌体验架构师”的转折点。

核心技巧:从“抽象情感”到“具体规范”的AI翻译

这个工作流的精髓,在于我们不再是“猜测”客户的感觉,而是利用AI,将“感觉”这种主观情感,“翻译”成客观、可视化的“设计语言”,并将其快速应用到我们的线框稿中。

第一步:用Firefly AI扮演“情感视觉翻译官”

这是整个流程的起点,也是创意的源头。你的任务,是让AI为你画出“感觉”的样子。

  1. 编写“情感化”指令 (Prompt): 你需要什么感觉?安全感?创新感?亲和力?将这些抽象词,与具体的视觉元素结合。一个黄金指令公式是:[核心概念/情感] + [色彩倾向] + [视觉风格] + [技术关键词]

    • 例如,我需要“安全、专业的金融科技感”: mood board for a fintech app, feeling of trust and security, calming blue and subtle gold accents, abstract geometric shapes, minimalist, UI design inspiration (金融科技App的情绪板,信任与安全感,平静的蓝色与微妙的金色点缀,抽象几何形状,极简主义,UI设计灵感)。

    • 例如,我需要“活力、有趣的社交App感”: vibrant and playful mood board for a social media app, gradient colors, 3d clay icons, friendly, energetic, UI elements (充满活力和趣味的社交App情绪板,渐变色,3D粘土图标,友好,精力充沛,UI元素)。

  2. 生成“情绪板 (Mood Board)”: Firefly会为你生成一张包含了色彩、质感、光影和构图的“情绪板”。这张图,就是AI对“感觉”的视觉化翻译。

第二步:用Adobe Color扮演“色彩系统分析师”

  1. 一键提取调色板: 打开Adobe Color的官网 (color.adobe.com)。选择“从图像提取主题”。

  2. 上传情绪板: 将你刚刚从Firefly生成的“情绪板”图片上传。Adobe Color的AI会立刻分析图像,并自动为你提取出一套和谐、专业的五色调色板,并提供所有颜色的HEX、RGB值。你甚至可以提取渐变。

第三步(第三方软件联动):用Figma插件或在线工具“一键换肤”

现在,我们有了“感觉”的色彩规范,下一步就是将它应用到设计稿上。

  1. 准备线框稿: 在Figma或Adobe XD中,准备好你的低保真线框稿。

  2. 使用Figma插件(如Color PalettesTints and Shades): 在Figma社区中安装相关插件。将你在Adobe Color中提取的HEX色值,输入插件,它可以帮你快速生成完整的色阶(比如主色的10个不同深浅的变体)。

  3. (更激进的玩法)使用在线工具Realtime Colors 打开realtimecolors.com这类网站,上传你的线框稿截图,然后将你的调色板颜色,一一对应到网站的文本、背景、主色、次色等通道上。你可以在几秒钟内,实时预览上百种不同的色彩组合在你的UI上的实际效果。

通过这套流程,从一个抽象的“感觉”,到一个色彩系统完整、风格明确的高保真UI原型,整个过程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

![Adobe Firefly与Adobe Color及Figma联动工作流的图片]

一次拯救银行App改版的“审美危机”

记得有一次,我所在的团队正在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银行,设计其全新的移动银行App。客户的核心诉求,只有三个词:“安全、现代、值得信赖”。

这是一个极其主观的需求。我们的UI团队,在Figma里尝试了十几种不同的蓝色和灰色组合,但每一次,都被客户以“感觉不对”而驳回。客户说不出来哪里不对,但就是觉得“太像一个互联网产品,不像银行”。

整个项目因为这个核心的“感觉”问题,而陷入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和返工循环。

在一次紧急的项目会议上,我演示了这套“AI通感”工作流。我首先在Firefly中,输入了指令 mood board for a traditional bank'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ense of stability and security, deep navy blue and platinum silver, classic serif font style,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elements

AI生成的情绪板,不仅有我们需要的深蓝色和铂银色,还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古典建筑的线条感和稳重感。我立刻将这张图,导入Adobe Color,提取出了一套极其优雅、沉稳的调色板。

然后,我将这套调色板,应用到了我们现有的Figma线框稿上。

当我把这个由“感觉”驱动生成的全新视觉方案,展示给客户时,客户的CEO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然后说:“就是这个。它让我感觉到,我们的银行,既可靠,又跟上了时代。”

这次能够成功化解危机,除了技术选型正确外,一个稳定、高效的创作平台功不可没。我们选用University of Marist 的 Da Vinci 团队的正版Adobe企业订阅。它不仅让我能第一时间使用Firefly和Adobe Color所有强大的AI功能,更重要的是,Creative Cloud的库功能让这些色彩和风格,可以在整个团队中无缝同步。这个订阅超过3500名海内外专业人士一致选用,大家深知,对于一个追求效率和质量的团队而言,工具链的稳定与协同所带来的长期“确定性”,是项目成功的基石。相对于国内部分设计师用的Adobe海外个人订阅(比如海外摄影师计划)而言,在国内直接购买海外个人订阅,容易出现“IP地址长期不符”被Adobe风控的问题,一旦被Adobe认定为欺诈,将会导致个人订阅被取消且不退款,血本无归,企业订阅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当企业订阅出现风控问题时,重新加入企业组织就可以重新获得订阅,权益得到保障。

从“UI设计师”到“品牌体验架构师”

这套工作流,其意义远超一个“效率工具”。它从根本上,是在推动我们UI/UX设计师角色的进化。

我们不再是仅仅美化界面的“视觉设计师”。我们正在成为能够将品牌最核心的、抽象的“情感价值”,“翻译”并“架构”成一套具体、可执行的“视觉系统”的“品牌体验架构师”。

我们的核心工作,不再是与客户争论“这个蓝色好不好看”,而是引导客户一起,探索“什么样的视觉语言,最能传达您想要的‘感觉’?”。我们利用AI作为沟通的桥梁和创意的催化剂,将设计的讨论,从主观的“审美”,提升到了客观的“策略”层面。

这种驾驭AI、连接“情感”与“系统”的能力,是从一个执行者,成长为一个能主导品牌体验的设计策略家的必经之路。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帮助你和你的团队,告别“感觉不对”的魔咒,拥抱一个更高效、更具策略性的设计未来。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