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侧信道攻击通过人体生理信号或行为特征窃取敏感信息,主要分为七大类攻击类型及其技术原理:


1. 神经信号攻击(脑电波EEG)

  • 攻击载体:非侵入式脑电帽(64-256电极)
  • 窃取目标
    • PIN码输入时的P300事件相关电位(识别正确数字的300ms正波)
    • 密码字符联想时的N400语义冲突负波
  • 成功率:≥80%(MIT 2022实验)

2. 肌电信号攻击(EMG)

攻击部位 信号精度 可识别操作
前臂肌群 0.1mV 键盘输入(单指击键识别率92%)
面部微表情 5μV 屏幕解锁手势(9点图案100%还原)
喉部肌肉 20μV 无声语音密码(50个单词库75%)
  • 攻击距离:3米内通过EMG传感器衣实施

3. 眼动追踪攻击

  • 攻击参数
    # 虹膜相机典型配置
    config = {
      "分辨率": "1280×1024@240fps", 
      "精度": 0.5度视角,
      "热图分析": 高斯混合模型(GMM)
    }
    
  • 可获取信息
    • 密码输入焦点坐标(误差<5像素)
    • 网页滚动位置反推阅读内容
    • ATM取款时瞳孔扩张检测(识别金额敏感度)

4. 生理节律攻击

  • 关联映射模型
    ΔHR=k⋅log⁡(Sstress)+b \Delta HR = k \cdot \log(S_{stress}) + b ΔHR=klog(Sstress)+b
    (心率变化量ΔHR与心理压力值S_stress呈对数关系)
  • 攻击场景
    • 心电图(ECG)监测仪:R-R间期波动反推网银操作节点
    • 智能手表PPG:血容量脉冲(BVP)泄露加密货币交易焦虑时段

5. 声学生物攻击

  • 新型攻击面
    声源 频率范围 信息还原能力
    手指触屏声波 800-3500Hz 输入坐标定位(误差±2mm)
    角膜反射声呐 40kHz 虹膜纹理重建(误识率8%)
    键盘按压骨传导 20-200Hz 单词级内容识别(WER<15%)

6. 热成像攻击

  • 攻击流程
    graph LR
      A[FLIR T865热像仪] --> B[采集屏幕热残留]
      B --> C[温度衰减模型Δt=-λT²]
      C --> D[密码字符热痕迹序列]
    
  • 关键参数
    • 热灵敏度(NETD):≤40mK
    • 残留时间:触摸后45秒内可识别
    • 攻击距离:最远10米(使用长焦镜头)

7. 静脉模式攻击

  • 攻击原理:利用红外透视(850nm波长)
  • 威胁场景
    • 手掌静脉传感器:伪造静脉灌注压欺骗活体检测
    • 指静脉识别:通过玻璃杯反光重建静脉拓扑(成功率63%)
  • 敏感数据:生物特征模板(可被逆向工程)

攻击设备演进趋势

  1. 微型化
    • 脑电攻击设备从64电极缩减至耳塞式单通道EEG
  2. 多模态融合
    • EMG+声学+热成像联合攻击(错误率降至3%)
  3. AI增强
    • 使用LSTM网络解码脑电波时序特征

案例警示:某银行2023年遭组合攻击——攻击者在ATM旁放置伪装成温度计的热成像装置,同步通过WiFi嗅探器捕获用户手机蓝牙心跳包,结合两类数据精准定位密码输入时段,密钥窃取成功率提升至89%。


防御关键点

  • 信号层:在可穿戴设备加入50Hz陷波滤波器消除工频干扰
  • 算法层:采用动态时间规整(DTW)扭曲生物特征时序
  • 硬件层:为VR头显配备940nm主动红外干扰器
  • 策略层:实施生物特征一次性使用策略(OTB - One Time Biometrics)

生物侧信道攻击正向无感知、多模态、AI自动化发展,需在传感器物理层到应用层的全栈部署防护,尤其警惕医疗级设备(如ECG监护仪)成为高精度攻击入口。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