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死磕工业软件,39岁的我在AI时代迎来了千亿机会
从2016年以PQM叩开工业互联网大门,到今日领航工业智能体时代,海岸线科技的每一步都印证了一个道理:巅峰不由年龄决定,而由梦想和决心驱动。
2025年7月28日,海岸线科技研发的Agent产品,在与头部人工智能企业的角逐中,被某行业巨头选中。
这是我投身工业软件领域创业九年之后,在AI浪潮中推出的全新产品。
随后,我们在自媒体平台发布产品演示视频,后台涌入大量的客户咨询和试用申请,让我异常振奋:作为一个“制造业+互联网”出身的创业者,在AI时代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找到了破局的关键。
SQE狂喜!PPAP审核不用愁!
“全面拥抱AI AGENT”是我在2023年底公司年会上,提出的非常坚定的战略方向,也是我创业生涯中最重大的转折。
今天静下心来,把这段心路历程写下来,分享给所有在工业赛道挣扎的同路人,特别是那些在“重硬轻软”环境中坚守的伙伴们。
01 创业初期:掉进工业软件的“坑”
海岸线科技
2016年初,我再也无法忍受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
天生热爱挑战和新事物的我,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毕业,却在制造业一线摸爬滚打了六年——从产品研发、工程样件试制,到量产管理和退市流程,我全程参与。
我还管过生产和质量,深知车间里的痛点:设备数据孤岛、生产调度低效、质量追溯困难。
这些经历让我确信,工业互联网是未来。
于是,我毅然辞职,创办海岸线科技,一头扎进工业软件研发。
起步阶段,我们聚焦质量数字化破局。
2016年8月推出 eAudit数字稽核系统,将线下稽核流程线上化,大幅提升效率;
紧接着上线 PQM数字质量系统,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质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全流程追溯,让“质量可量化、可追踪、可沉淀”从口号落地为解决方案。
这两款产品帮助首批客户实现了质量管控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跨越,奠定了我们“质量数字化破局者”的定位。
但现实很快给了我一记耳光——中国市场太难了。
制造型企业普遍“重硬轻软”,宁愿花百万买台机器,也不愿花十万买套软件。
人才储备不足,业务流程标准化低,盗版横行,“能盗版绝不购买”成了行业潜规则。
我们在链主企业的推动下,软件产品销售量勉强破百,却是无穷尽的过度服务需求,我们的团队在服务力上根本承接不上,客户投诉和退款,这些曾让我倍感无力。
02 至暗时刻:上千家工厂教会我的真相
海岸线科技
海量需求存在,但价值如何兑现?
我走访了上千家工厂,从珠三角的电子厂到长三角的汽车供应链企业。
客户的数据痛点真实存在,但我们的软件卖不动:业务人员不懂IT,IT工程师不懂业务,一个简单的质量分析报表从提出到交付要耗上几周。
我陷入中度抑郁,整夜失眠,反复问自己:这条路值不值得走?
团队内讧、资金链紧绷、人性撕裂的时刻比比皆是。
但骨子里的倔强让我一次次爬起来——既然选择了创业,就不能半途而废。
2018年起,我们战略升级为“全链路质量重塑者”,不再局限于单点工具:推出 链企学院,开创“软件+咨询”模式,输出质量管控方法论。
上线 ProjectNow(轻便版PLM),以轻量化架构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数字化门槛;
开发 AQP FMEA系统,通过失效模式分析提前预防质量风险。
这一阶段,我们从“质量检验”转向“质量防控”,覆盖研发、供应链、售后全生命周期。
数据显示,早期采用全链路方案的客户质量成本降低25%,投诉率下降40%。
但挑战依旧:市场对软件的付费意愿低,公司估值徘徊不前,我无数次想放弃。
03 破局点:AI把“奢侈品”变成“日用品”
海岸线科技
转折点发生在2023年。
OpenAI发布ChatGPT,一夜之间,AI技术平权了;
紧接着DeepSeek在中国爆发,大模型应用家喻户晓。
企业老板们主动找上门问:“能用AI优化我们的质量管控吗?”
政策东风也来了,“数字化”从口号变为企业生存必修课。
我突然看清了出路:
海岸线科技九年积累的行业knowhow——
从车间换线停机到良率波动,这些业务场景别人要花半年学习,我们早已内化,高质量的生产数据集成了AI时代的金矿。
AI降低了应用成本,工业智能体(Industrial AI Agents)不再是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工具。
我们战略定位升级为“工业智能体创领者”,推出以 工业智能体集群 为核心的新一代产品体系,推动制造业从“流程驱动”向“智能驱动”跃迁。
工业智能体并非单一工具,而是融合工业知识、算法模型与行业经验的“工程师助手”。
在工艺端, 智能工艺优化体 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工况,自动生成最优生产参数,降低试错成本;
在质量端, 智能缺陷诊断体 通过图像识别与机器学习,实现毫秒级质量缺陷判定,准确率超越人工;
在数据端, 智能资产化体 打通设备、生产、质量数据,构建企业级数字孪生模型,为战略决策提供精准输入。
更具突破性的是 数字工程师场景应用 的落地——针对工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等核心岗位,海岸线科技开发了智能工具,将复杂的工业Know-How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助手”。
例如自动输出FMEA分析报告、实时监控工艺参数异常等,让技术人员的精力从重复性工作转向创造性创新。
这一阶段的意义在于:海岸线科技不再局限于提供“数字化工具”,而是构建“软件+智能体+行业知识”的生态系统,让工业智能真正融入生产一线,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生产力”。
这一下让我热血沸腾。
真正的机会来了!
AI让工业软件从“奢侈品”变成“日用品”,中小企业不再需要养IT团队,业务人员随口一问,系统就能给出洞察。我们九年磨一剑的行业知识,成了先发优势。
我算过一笔账:中国制造业市场规模万亿级,如果“海岸线数字工程师”能解决1%的痛点,公司市值就有望突破百亿。
04 向千亿赛道全力奔跑
海岸线科技
今年春节后,我砍掉所有非核心项目,集中火力研发“海岸线数字工程师”。
团队更是不分昼夜,就为满足客户短期限要达成的高挑战需求,我自己也是躬身入局,和产品经理对需求,分析技术路径。
作为一个经历过抑郁的创业者,我比谁都清楚:慢一步,机会就没了。
当下我们已经推出PPAP Audit Agent,DFMEA Agent,PFMEA Agent,8D Agent,需求分析Agent,财务分析Agent等,接下来,我们会择机开放API,让生态伙伴一起挖掘数据价值。
AI逆天操作,DFMEA编写不用愁!
【工程师必备】需求解析 Agent 实测:30 页文档 3 分钟拆解,FMEA 分析零漏项!
写PFMEA太痛苦?AI前来救场!
AI正在重构工业软件,而我们有幸站在浪尖。
从2016年以PQM叩开工业互联网大门,到今日领航工业智能体时代,海岸线科技的每一步都印证了一个道理:巅峰不由年龄决定,而由梦想和决心驱动。
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革命才刚开始。重硬轻软的时代终将过去,而我们会是破局者。
继续奔跑,无问西东!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