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AI的排名榜,分析RPA排行前3的三家公司
目前在中国RPA+AI市场中排名第三,曾在2021年被IDC评为“中国RPA软件领导者”,并连续五年入选Gartner RPA魔力象限,它的优势与隐患都相当鲜明,尤其在员工规模从高峰期的千人降至约三百人背景下,更值得深入剖析。艺赛旗,背靠金蝶,也就是金蝶会介绍业务给它,让它具备了在RPA行业一竞高下的能力,这也有好有坏,看看它是否会变成金蝶旗下的某个功能,失去了企业原本的可探索边界的活力和能力。技
IDC数据显示,中国RPA+AI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31.5亿元,金智维以10.1%获得第一,艺赛旗(9.1%)、来也科技(8.4%)占前三,前六家厂商共同占据41.7%份额。
一、金智维它到底有哪里好呢
金智维连续三年第一,是其在技术、行业落地、服务体系和生态建设等多个维度形成了系统性优势。
1.从产品技术上看
金智维的产品比较丰富,RPA、低代码、一体化运维均有涉猎,近期推出的企业可使用的智能体Ki-Agent也大放异彩。
技术非常领先,“大模型+Agent+RPA”三层架构:区别于传统RPA只能执行固定流程,金智维实现了目标驱动的智能自动化,可自动拆解任务、动态调整流程。
AI技术团队从美国硅谷挖过来的,这个AI团队在金智维推出了Ki-AgentS智能体。这个智能体基于LLaMA等先进模型,结合行业知识库,实现自然语言交互、复杂文档处理和任务自决策。
技术领先,加上RPA领域在行业中一直处于第一梯队,让金智维在RPA+AI 领域中,持续保持第一的地位。
2.从行业落地上看
谈到金智维,都在说金融、政企。确实,金智维在金融领域已经覆盖接近100%,国有六大行和超过300家的知名金融机构全面落地。已经是金融行业事实标准,很多RPA厂商也是从其的应用落地照抄过来。但如果以为金智维只在金融落地那就错了,近期发现,金智维已经覆盖到各行各业,制造业有安踏、吉利汽车这类公司,央国企有越秀集团,深圳能源等等。
3.从市场认可度看
客户规模达到120万的数字员工,也就是有120万个RPA机器人在投入使用中。而且连续三年获得市场占有率第一,入选各种权威的榜单,足以证明其实力。
二、紧跟金智维,排名第二的艺赛旗
艺赛旗虽然在中国RPA+AI整体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第二,,实力不容小觑
1.产品技术,艺赛旗构建了“三件套”产品体系:
iS-RPA:低代码、可视化流程设计,支持Python脚本,易学易用;
iS-CDA: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行为记录与流程发现,解决传统流程挖掘数据不全的问题;
iS-RPM:流程挖掘+任务挖掘,自动识别可优化流程,实现从“发现”到“执行”的闭环。
这三者协同,形成了“发现—评估—构建—运行—运营”的超自动化生命周期,不是单点工具,而是平台级解决方案。
2.应用场景
行业场景深:电力、制造、金融等垂直领域组件化
2.行业拓展
艺赛旗,背靠金蝶,也就是金蝶会介绍业务给它,让它具备了在RPA行业一竞高下的能力,这也有好有坏,看看它是否会变成金蝶旗下的某个功能,失去了企业原本的可探索边界的活力和能力。
三、排名第三的来也科技
目前在中国RPA+AI市场中排名第三,曾在2021年被IDC评为“中国RPA软件领导者”,并连续五年入选Gartner RPA魔力象限,它的优势与隐患都相当鲜明,尤其在员工规模从高峰期的千人降至约三百人背景下,更值得深入剖析。
来也的核心优势
风险及挑战
- 员工从千人缩减至约三百人,可能削弱交付能力与项目响应速度,尤其在定制化需求高的政企项目中尤为明显。
- 虽然C轮融资累计超1.6亿美元,但持续亏损+人员收缩可能反映融资节奏放缓或资本市场信心减弱。
- 金智维、艺赛旗在金融、制造等核心行业形成壁垒,来也的标准化产品策略在高门槛场景中易被边缘化。
- 拥有庞大开发者社区,但如何将社区活跃度转化为可持续收入仍是挑战,尤其面对企业客户对ROI的严格考核。
- 平台功能丰富,但对中小企业而言上手门槛仍偏高,而大客户又希望深度定制,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交付困境。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