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两年里,AI 工具几乎以“爆炸式”的速度进入了程序员的世界。无论是写代码、查 Bug、生成 SQL,还是写文档、做架构设计,很多开发者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把 AI 当成了日常工作的“标配”。

但是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改变有多大。就像当年我们第一次用 IDE 的自动补全功能,或者第一次用 Git 管理代码一样,AI 也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悄悄改变着程序员的工作方式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这些变化,结合几个真实案例,带你看看 AI 是如何一步步融入我们的开发日常的。


一、写代码:从“写函数”到“生成场景”

过去,写代码是程序员的核心技能。我们翻文档、敲语法、调试逻辑,这是一种“手工劳动”。

现在,AI 已经把“写代码”这件事,变成了“描述需求”。

📌 案例:Amis 动态表单

有一次,我需要在 Amis 框架里配置一个动态表单:

  • 当字段 A 选择“企业用户”时,字段 B 自动显示“企业名称”;

  • 当字段 A 选择“个人用户”时,字段 B 隐藏。

以前我得去翻 Amis 官方文档,找到 visibleOn 的写法,然后边试边改,可能要花半小时。

这次我换了种方式:直接问 AI:

“在 Amis 里写一个表单,A 字段选择企业用户时显示 B 字段,否则隐藏。”

几秒钟后,它生成了一段 JSON 配置,还贴心解释了逻辑条件。
我复制粘贴到项目里,稍微改了一下字段名,就能直接跑通。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AI 不只是写函数,而是能直接生成一个 “场景”
我们不再需要死磕语法细节,而是专注在描述“我要什么”。

📌 案例1:Amis 动态表单

有一次,我需要在 Amis 框架里配置一个动态表单:

  • 当字段 A 选择“企业用户”时,字段 B 自动显示“企业名称”;

  • 当字段 A 选择“个人用户”时,字段 B 隐藏。

以前我得去翻 Amis 官方文档,找到 visibleOn 的写法,然后边试边改,可能要花半小时。

这次我直接问 AI:

“在 Amis 里写一个表单,A 字段选择企业用户时显示 B 字段,否则隐藏。”

几秒钟后,它生成了一段 JSON 配置,还贴心解释了逻辑条件。
我复制粘贴到项目里,稍微改了一下字段名,就能直接跑通。

节省时间:半小时 → 5 分钟。


📌 案例2:批量函数重构

另一次,我需要把一堆 Python 函数重构为面向对象的类。
如果人工改,至少需要两三个小时。
结果我把函数代码丢给 AI,说:

“请把这段函数式代码重构成 Python 类,每个功能作为一个方法。”

几秒钟后,它生成了类结构,还自动写了构造函数,甚至帮我分组。

虽然最后还需要我调整命名和参数,但至少 80% 的工作被替代了。
这时候我意识到:AI 的价值不仅在于“写新代码”,更在于“改旧代码”。


📌 案例3:生成前端交互 demo

有个实习生问我 React 如何写一个“输入手机号自动校验”的表单。
我本来打算写个 demo 给他。
结果换个思路,直接把需求丢给 AI:

“用 React 写一个手机号输入框,输入时校验格式,不合法就提示。”

AI 秒回一段完整代码,甚至自带了正则校验。
我只需要运行一下,就能直接给实习生看。

这让知识传递的效率大大提高。


二、写 SQL:从“查语法”到“一句话生成”

SQL 可能是程序员最常写、最常忘、也最常查的语句之一。
特别是多表关联、分组统计,手写起来又长又容易错。

📌 案例:订单统计需求

在一个项目里,我需要统计:

  • 最近 7 天注册的用户;

  • 每天的订单数;

  • 按用户 ID 去重。

手写 SQL 要考虑 JOINGROUP BYDISTINCT,稍不注意就会报错。
于是我尝试一句话问 AI:

“写一条 MySQL SQL,统计最近 7 天注册的用户每天的订单数,按用户 ID 去重。”

它立刻生成了完整 SQL,还附带了优化建议:

  • 建议在 created_at 字段加索引;

  • 说明了 COUNT(DISTINCT user_id) 的作用。

我直接拿去跑,结果一模一样。
如果是以前,我可能要翻 2~3 次 Stack Overflow,还要改几次 Bug。
而现在,AI 把我从“写 SQL 工人”变成了“需求描述者”。

📌 案例1:订单统计需求

在一个项目里,我需要统计:

  • 最近 7 天注册的用户;

  • 每天的订单数;

  • 按用户 ID 去重。

手写 SQL 要考虑 JOINGROUP BYDISTINCT,容易错。
于是我一句话问 AI:

“写一条 MySQL SQL,统计最近 7 天注册的用户每天的订单数,按用户 ID 去重。”

它立刻生成了 SQL,并附带优化建议。
跑出来的结果正确率 100%。


📌 案例2:查询优化

有一次,我写的 SQL 查询很慢,执行要 30 秒。
我把 SQL 丢给 AI,说:

“帮我分析这条 SQL 为什么慢,如何优化?”

AI 的回答很专业:

  • 建议在 created_at 上加索引。

  • 提醒我 LEFT JOIN 太多,可以用子查询。

  • 给出了一条优化后的 SQL。

实际测试后,耗时缩短到 2 秒。
如果靠自己慢慢调优,可能要花一整天。


📌 案例3:多数据库兼容

一次做跨平台开发,我需要把 MySQL 的 SQL 改写成 PostgreSQL 版本。
以往得查兼容性文档,一个个改函数。
这次直接告诉 AI:

“把这条 MySQL SQL 改写为 PostgreSQL 兼容版本。”

它直接帮我改好,还顺带解释了差异点。

这让我想到:AI 是一个“数据库翻译官”。


三、查 Bug:从“翻日志”到“AI定位”

程序员最头痛的事情之一,就是线上 Bug。

📌 案例:Redis 连接数泄漏

有一次,线上服务突然报错,日志文件有几十 MB。
我人工去翻,满屏的报错栈,根本看不过来。

于是我把日志丢给 AI:

“请帮我分析这份报错日志,找出最可能的原因。”

几秒后,它总结:

  • 报错主要集中在 Redis 连接池。

  • 原因可能是连接未正确释放,导致连接数耗尽。

  • 建议在业务逻辑里加 finally 确保释放,或者调大连接池配置。

这分析结果和我们后来人工排查的结论几乎一致。
过去要几个人花一小时,现在几分钟就能定位大方向。

这让我第一次有了“AI 不只是写代码,它还能看懂代码运行情况”的感觉。

📌 案例1:Redis 连接数泄漏

一次线上故障,日志 80MB,人工翻很慢。
丢给 AI:

“请帮我分析这份报错日志。”

几秒钟后,它告诉我:

  • 报错集中在 Redis 连接池。

  • 原因可能是连接未释放。

  • 建议加 finally 或调大连接池。

和我们后来人工排查的结果几乎一致。


📌 案例2:前端报错

一个 React 项目,用户反馈打开页面白屏。
我复制控制台报错信息给 AI:

“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map' of undefined”

AI 回答:

  • 出错原因:可能是数据未初始化。

  • 解决方案:在渲染前加空值判断。

这种 Bug,我自己也能查,但 AI 能秒给答案,节省了来回试错的时间。


📌 案例3:性能瓶颈分析

一次 API 请求总是超时,我把接口日志给 AI:
它分析后说:

  • 可能是 SQL 查询没加索引。

  • 提示我检查 N+1 查询问题。

果然,ORM 框架生成了多条查询。
这让我觉得,AI 已经能胜任初级性能顾问了。


四、写文档:从“补课”到“自动生成”

写文档一直是开发团队的短板。很多项目里,文档要么缺失,要么过时,导致新人入门极其痛苦。

📌 案例:自动生成接口说明

我曾经把一个项目的后端代码交给 AI,让它帮我生成接口文档。
它扫描了 Controller 里的路由、参数、返回值,自动生成了一份类似 Swagger 的接口列表。

后来一个新人加入项目,只花了两小时就能跑通整个接口流程。
以前至少要靠“口口相传”+“翻代码”半天以上。

AI 把原本枯燥的“写文档”工作,变成了“让机器替你整理知识”。
程序员的时间,被释放出来去写业务逻辑。

📌 案例1:接口文档生成

我把后端 Controller 丢给 AI,让它生成接口文档。
它自动整理:

  • 路由

  • 参数

  • 返回值

  • 示例

新人直接拿着文档就能调试 API。


📌 案例2:项目 README

项目刚开始搭建时,我让 AI 帮我写 README:

  • 项目介绍

  • 环境依赖

  • 启动方式

  • 常见问题

结果生成得比我写的还完整。


📌 案例3:前端组件文档

我把 React 组件代码丢给 AI,说:

“帮我写一份开发文档,说明这个组件的用途和属性。”

它输出的文档,就像官方库里的 API 文档一样。
这让内部组件库更易维护。


五、架构选型:从“争论”到“智能顾问”

架构设计是程序员的高阶工作,但有时也会陷入争论。
比如:消息队列到底用 Redis Stream 还是 Kafka

📌 案例:Redis Stream vs Kafka

我把需求场景告诉 AI:

  • 每天百万级消息吞吐;

  • 消息可持久化;

  • 延迟要求 <100ms。

AI 的回答很专业:

  • Kafka 更适合大规模吞吐和持久化。

  • Redis Stream 更适合中小规模的轻量消息队列。

  • 如果考虑高可用和扩展,Kafka 更合适。

这让我少走了弯路,也避免了团队内部长时间的争论。
AI 在这里扮演的角色,不是“替代架构师”,而是“快速顾问”。

📌 案例1:消息队列选型

团队在 Redis Stream 和 Kafka 之间犹豫。
AI 给出的对比分析,让我们迅速下决定。


📌 案例2:微服务 vs 单体

另一次,我们在考虑项目要不要拆微服务。
我问 AI:

“一个日活 1 万的电商平台,适合直接做微服务吗?”

AI 回答:

  • 日活较低,可以先用单体架构。

  • 拆微服务的成本过高。

  • 建议用模块化设计,未来方便拆分。

这比我们争论一下午还有效率。


📌 案例3:云服务选择

要上云,选 AWS 还是阿里云?
AI 会对比价格、生态、区域覆盖,让决策更快。


六、这些改变带来的价值

总结一下,AI 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悄悄改变了程序员的工作方式:

  1. 节省时间:很多原本要几个小时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就能完成。

  2. 降低门槛:新人不需要死磕语法,也能快速写出可用的代码。

  3. 专注业务:程序员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业务理解和创新上,而不是机械劳动。

换句话说,AI 把程序员从“码农”慢慢推向了“设计师”和“问题解决者”


七、潜在问题与挑战

当然,AI 也不是完美的。它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一些隐忧:

  • 正确性问题:AI 输出的代码不一定对,仍然需要人工验证。

  • 依赖问题:过度依赖 AI,可能导致开发者忘记底层原理。

  • 安全问题:AI 生成的代码和文档,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或版权隐患。

这提醒我们:AI 是工具,而不是大脑
最终负责的,还是人类程序员。


八、未来趋势:AI将成为“虚拟搭档”

我相信未来的 AI,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开发:

  • 它会自动生成测试用例,帮你跑自动化测试。

  • 它会监控日志,提前预测故障。

  • 它会作为团队的知识库,随时回答“上次我们是怎么做的?”

  • 它甚至会成为一个“虚拟结对编程伙伴”,陪你一起写代码。

到那时,AI 已经不是一个“写代码的工具”,而是真正的 “工作搭档”


九、结尾:你是否已经感受到这种改变?

AI 已经悄悄融入了我们的日常。
它让程序员的工作方式,发生了从“手工劳动”到“智能协作”的转变。

最后,我想问你:

  • 你最常用 AI 的场景是什么?

  • 有没有哪个瞬间,你感觉 AI 已经彻底改变了你的开发方式?

欢迎大家:
👉 在评论区留言
👉 或者私信我
👉 也可以加我的微信名片,分享你的案例

我会整理大家的经验,挑一些有代表性的,在下一次直播里展示。
让我们一起探索:在 AI 时代,程序员的工作方式将如何进化!


低代码平台:橙武低代码

点击下方名片,添加博主好友,加入低代码群聊。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