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学院朱佩韦同学荣获省职业规划大赛银奖】

在刚刚落幕的“江苏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2022 级能源专业朱佩韦同学凭借《“追光者”——新能源系统工程师成长路线图》斩获银奖。这份荣誉的背后,是学生、指导老师、学校三方合力的缩影。

“星辰与夜空相互映照——个人与学校”

学生的努力

一、学生:把周末泡在图书馆和实验室

调研:用 3 个月完成 27 份深度访谈、1260 份问卷,跑遍 8 家新能源企业。
打磨:方案前后迭代 11 版,PPT 修改 42 次,演讲稿对着镜子练到 3 分钟零卡顿。
跨界:作为 NEC 仓库的 maintainer,带队把电控、采购、运营拆成 3 条敏捷小组,已在 2025 赛季完成机器人机械框架、电机选型及视觉识别 1.0 版。

指导老师的帮助

二、指导老师:既是“望远镜”,也是“磨刀石”

    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们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领队学工办高静老师,与光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岳丰婕老师,不仅提供了专业的职业规划知识,还帮助学生分析行业趋势,指导他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准备方案的每个阶段,指导老师都给予了宝贵的建议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了在职业规划中遇到的种种难题。
    岳丰婕(辅导员):逐页改技术路线图,把原本 5 页行业数据压缩成 1 张“技术-市场-政策”三维矩阵,让评委 30 秒看懂核心竞争力。
    高静(学工办老师):负责职业价值观梳理,用“STAR+生涯幻游”法帮他锚定“新能源系统工程师”定位,把冰山理论等基础量表融入故事。

CIT职业规划大赛合照
项目描述与具体落地方案

学校的帮助

三、学校:把资源装进“工具箱”

    常州工学院为参赛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学校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设施,如图书馆的资料、实验室的设备,还组织了多场职业规划讲座和工作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升他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学校还为参赛团队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参加比赛。

课程:开设《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OOC,累计 4000+人次学习。
资金:设立“生涯大赛专项基金”,报销调研差旅、材料打印、外聘教练等全部费用。
平台:就业指导中心牵头举办 5 场“HR 面对面”,邀请天合光能、九号等 12 家企业高管现场点评。

磨砺

四、成长:从熬夜调车模到“咖啡哲学”

“细听每日翻书的声音——给故事一点成长的时间”
这次故事的展开,并非在一日之内,而是通过长达半年的努力而拼来的。在光电工程学院,朱佩韦同学不仅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学习,另外还把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各种比赛中。作为常州工学院NEC实验室maintainer,朱佩韦同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解决各种技术层面问题,研究开源代码等等。从凭靠着自身实力过硬与团队合作,从一无所有而走出今天的天地。比如在近几个月,由朱佩韦同学带领的25赛季NEC团队,在新比赛项目中,已经有所进展。通过团队内部沟通,将团队分为电控组、采购组、运营组等。在小组组长带领下,已经建立机器人基本的外框架,采购合适的电机,以及设计出雏形的团队logo与队服。

去年机器人赛前两周,他连续 8 晚睡在实验室,只为把底盘响应时间从不动到响应时间2s,从 2s 压到 90 ms。有人问他“天天喝咖啡睡得着吗?”他笑答:“倒头就睡。”正是这种乐观和热爱,让他把一次次比赛失败的经历熬成了履历上的经验,把一杯杯咖啡杯垒成了支撑故事向上的枝干

中期检测
故事
交通竞赛期间的故事~
化工设计竞赛

 从追光少年到硬核开发者,团队与个人付出了不少努力。正因为在各类比赛中“摸爬滚打”,使其一步一步的成长。比如没有去年机器人比赛前的一个礼拜的熬夜奋斗,就不会在第一次参赛而获得奖项,人也就不会突破自我,成就更高的视野。他时常喜欢带一杯咖啡在身边,有人问天天喝不苦吗?他说:“倒头就睡”。正应为这种乐观而又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热爱般的苦行僧精神,才使他一次又一次的登上下一座山峰的山巅。

   常州工学院学生在江苏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荣获银奖,是学生个人努力、指导老师专业指导和学校全面支持的共同成果。这一成就不仅为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常州工学院赢得了荣誉,展现了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实力。
   常州工学院将继续致力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学校期待在未来的职业规划大赛中,能够看到更多常州工学院学子的身影,并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希望通过学校努力打造 CIT“1+N”生涯教育示范课:1 门通识必修课、N 个学科竞赛工作坊,力争在下一届省赛实现金奖突破,让更多常工学子站上更大的舞台。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