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高速流转的今天,无论是商务会议、学术讲座还是深度访谈,我们都渴望高效、准确地捕捉语音信息。然而,传统记录方式让我们分身乏术,单纯录音又让后期整理耗时耗力。

1. 我们共同的“痛点”——记录与整理的三重困境

在采用智能工具前,我们普遍面临三大难题:

1. 信息过载,难以兼顾: 讲座或会议语速快、信息量大,我们很难同时兼顾听讲、理解和笔记,导致知识吸收效率低下。
2. 多人对话,场面混乱: 在群访或多人讨论中,交叉的对话和不同的口音,让后期整理时极难分清发言人,存在引述错误的风险。
3. 后期整理,耗时低效: 数小时的录音文件如同一个“时间黑洞”,反复拖动进度条寻找关键信息,不仅效率低下,更消磨耐心。

2. 从精准捕捉到智能升华

第一步:解放双手与大脑,实现信息的无损捕捉

面对信息过载和多人对话,“随身鹿”首先解决了“录得准、分得清”的问题。

痛点解决:

实时转写 & 声纹识别开启实时录音转写,你可以通过悬浮字幕功能,在电脑上看到实时滚动的双语字幕,让你能完全专注于听讲和思考。在多人场景下,AI降噪能确保人声清晰,而声纹识别功能则在转写文稿中自动标记出不同发言人,从源头上解决了对话混乱的问题。

第二步:AI赋能,一键将“素材”转化为“成果”

这是随身鹿让效率翻倍的核心。录音结束后,强大的AI助手能帮你完成智能整理。

痛点解决:

AI智能总结让你无需再手动整理长篇文稿。AI可以一键生成包含议题、摘要、决议的结构化会议纪要,或归纳总结各发言人的核心观点。更进一步,你可以向AI提问,挖掘录音中的深层信息。

第三步:高效回顾与灵活分享,打通工作流“最后一公里”

整理好的信息需要被高效利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痛点解决:

关键词定位彻底解决了复盘的“时间黑洞”痛点。你只需在文稿中搜索关键词,即可快速定位原文,并点击播放对应的音频片段,实现精准回顾。整理好的纪要和录音可以导出为Word等多种格式,或通过链接分享。所有文件均可在手机、平板、电脑间多设备实时同步,随时随地访问。

随身鹿提供了一套从“记录-整理-提炼-应用”的完整工作流。它通过实时转写解放双手,通过AI智能整理解放大脑,并通过精准回听和便捷分享优化后续工作。掌握并使用好这些核心功能,你将告别低效,真正实现工作与学习效率的倍增。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