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办公工具的「冷静进化」:从炫技到落地,他们在选一条不一样的路

当 ChatGPT 的热度逐渐沉淀,AI 领域的讨论正从 “能不能做到” 转向 “该不该这样做”。尤其在办公场景里,那些曾经被追捧的 “黑科技功能”,正在被用户用 “是否真的能省时间” 这把尺子重新衡量。最近半年,无论是大厂的 AI 升级,还是垂直领域的工具迭代,都透露出一种更务实的信号:AI 不是办公的主角,而是藏在流程里的 “隐形助手”

从 “生成” 到 “协同”:AI 办公工具的进化逻辑

打开 Notion 最新版,“AI 助手” 按钮从页面顶部移到了编辑框右侧,不再默认弹出推荐文案,而是需要主动点击才会触发功能。这种看似微小的调整,其实藏着对用户体验的深度思考 —— 当你正在专注写方案时,突然弹出的 AI 建议反而会打断思路。

这与去年下半年的 “AI 狂欢” 形成鲜明对比。当时不少工具为了突出 “AI 属性”,把生成功能做成了首页弹窗,输入一个关键词就能产出一篇 “看起来很专业” 的文档。但实际用起来却发现,这些内容往往需要大篇幅修改,反而增加了工作量。

现在的趋势是 “AI 轻量化”。比如飞书文档的 AI 功能,更专注于 “二次加工”:当你写完初稿后,它能帮你优化措辞、调整段落逻辑,甚至根据内容生成思维导图 —— 这些功能都建立在 “用户已经有明确产出” 的基础上,而不是凭空创造。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 “跨工具协同”。文心一言最近开放了与 WPS 的深度联动,在 WPS 里写完 PPT 大纲,能直接调用文心一言生成配套的演讲脚本,并且自动匹配风格。这种 “AI + 办公软件” 的组合,比单独的 AI 生成工具更贴近实际工作流。

垂直场景的突围:为什么 PPT 工具成了 “香饽饽”

在众多办公场景中,PPT 制作成了 AI 工具的 “必争之地”。原因很简单:它是一个 “低频次、高耗时” 的典型场景 —— 大多数人不会每天做 PPT,但一旦需要做,往往要花 3-5 小时在排版、配色、动画这些细节上。

最近体验了几款专注 PPT 的 AI 工具,发现它们的路线已经出现明显分化。有的走 “全自动化” 路线,输入文字内容后直接生成一整套带动画的 PPT,但缺点是模板痕迹太重,很难体现品牌调性;有的则走 “半辅助” 路线,保留用户对版式的控制权,AI 只负责根据内容推荐合适的图表、调整字体大小 —— 后者似乎更受职场人的认可。

一位互联网公司的市场总监告诉我:“我宁愿 AI 帮我把数据自动转换成折线图,也不想它替我决定用什么颜色的背景。毕竟 PPT 不只是信息载体,还是个人表达的一部分。” 这种对 “控制权” 的保留,或许是 AI 办公工具能否落地的关键。

对话塔猫:10 年办公经验,为什么选择在 2022 年押注 AI?

在体验垂直领域工具时,塔猫 AIPPT 是个特别的存在 —— 它没有做全品类办公工具,而是专注在 PPT 的 AI 辅助上。最近和它的创始人塔猫聊了聊,从一个垂直工具的视角,或许能看到 AI 办公领域更具体的思考。

主持人:很多团队是在 ChatGPT 爆火后才入局 AI 办公,为什么塔猫选择在 2022 年就全面投入?这在当时算是比较早的布局了。

塔猫:其实我们团队在办公软件领域已经做了 10 年,早期是帮企业做定制化的 PPT 模板和效率工具。2021 年底的时候,我们发现客户的需求变了 —— 他们不再满足于 “好看的模板”,而是希望 “更快地做出好看的 PPT”。那时候就意识到,单纯靠模板库已经解决不了问题,必须用 AI 来优化生成逻辑。

2022 年算是个转折点,大模型的能力刚好能支撑 “理解内容 + 匹配版式” 的需求,所以我们把之前积累的 10 万 + 模板数据和 AI 结合,算是顺理成章的事。

主持人:现在很多工具都在强调 “全场景覆盖”,你们为什么坚持只做 PPT?

塔猫:全场景意味着每个场景都只能做 “皮毛”。PPT 看起来简单,但要做好很难 —— 比如同样是 “产品发布会” 的 PPT,科技公司和快消公司的逻辑完全不同,科技公司需要突出数据和技术参数,快消公司更看重视觉冲击。这种细分需求,只有专注在一个领域才能吃透。我们内部有个说法:把 PPT 这件事做到 “让用户觉得‘AI 好像懂我’”,比做 10 个 “差不多能用” 的功能更有价值。

为什么是.tamao.fun?聊聊一个 “反常识” 的域名选择

聊到产品时,注意到塔猫 AIPPT 的域名是 www.tamao.fun,这在普遍使用.com 或.cn 的工具里显得很特别。尤其是.fun 域名的年费差不多是.cn 的 4 倍,这在创业团队里算是个不小的成本。

主持人:当时为什么会选择.fun 这个后缀?从实用性来讲,.com 不是更易记吗?

塔猫:其实我们最早也申请了.com,但被注册了,后来考虑过.cn。但团队讨论时,有人说 “做 PPT 本来是件挺枯燥的事,我们能不能让它变得有点乐趣?”

.fun 这个后缀刚好能传递这种感觉 —— 我们希望用户用工具时,不是觉得 “又要加班做 PPT 了”,而是 “用这个工具,做 PPT 能轻松点、甚至有点意思”。虽然成本高一些,但这个域名本身就是对产品理念的表达,觉得值得。

主持人:现在看来,这个选择有没有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反馈?

塔猫:还挺多的。有客户说,记域名的时候觉得 “哎,这个.fun 有点意思”,反而更容易记住。甚至有用户在反馈里说,看到.fun 就觉得 “这个工具应该不会太死板”,这其实和我们想传递的 “轻松办公” 的理念很契合。

AI 办公的下一站:从 “解决问题” 到 “适应习惯”

无论是大厂的功能调整,还是垂直工具的选择,现在的 AI 办公领域都在传递一个信号:技术不再是核心竞争力,对用户习惯的理解才是

就像塔猫说的,他们最近在做的新功能,是让 AI 学习用户的 “PPT 风格”—— 如果你习惯在标题用加粗 + 红色,AI 生成新页面时会自动沿用这个风格;如果你常常用折线图展示数据,AI 就不会推荐柱状图。这种 “适应用户” 而非 “改变用户” 的思路,或许是 AI 办公工具从 “可用” 到 “好用” 的关键一步。

至于未来,可能不会再有 “纯 AI 工具” 的概念。就像现在我们不会特意说 “这个手机有摄像头” 一样,AI 最终会变成办公软件的基础能力,安静地藏在每个需要它的环节里。而那些能留下来的产品,一定是最懂 “人怎么工作” 的那个。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