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用AI,主要在科研-产研,这都不是普通群众需要的。

(1)读论文

快速读论文,我用智谱:

自动机器翻译,翻译的还挺靠谱

自动总结主干思路、要点,不用我通篇看完

问答。但我不敢相信它回答的是对的,所以它回答完,我再到相应论文处再看看。

(2)开拓思路

我不需要大模型给我答案,但我喜欢让大模型帮我开拓思路,我就想看看对于同样一个问题,人工智能会如何思考。

开拓思路,我用DeepSeek,因为DeepSeek的深度思考做的最好。

我不断地看DeepSeek在过程中自我否定,又不断开新的思考维度和思考分支。DeepSeek把这个过程袒露出来,让我很受裨益,让我知道哪些思路有缺陷其实走不通,哪些维度我还没有想到。

(3)写原型代码

写产品代码还得靠人,但是写思路验证原型代码,我现在使用Kimi和字节Trae,这样就不用我从第一行代码写起。

我用Kimi主要生成函数级代码,效果不错,一般能直接用。

我用Trae主要生成复杂长逻辑代码。代码一般都跑不通,而且不能做太多精修,追问精修多了,Trae往往会把问题搞得更乱。所以我用Trae,用到差不多我能自己手工开发时我就适可而止了。

不过我蛮想把DeepSeek的深度思考结论和Trae结合。Trae的思考不深,生成代码的速度和质量还行,但生成的代码不是我最想要的。DeepSerk深度思考不错,但DeepSeek生成代码能力不行。智谱的生成代码能力也不行。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