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Blue1Brown系列:泰勒级数(Taylor Series)
透彻理解泰勒级数(Taylor Series)透彻理解泰勒级数(Taylor Series)1.概览2.详解多项式函数在 x=0x=0x=0 处对函数 cos(x)cos(x)cos(x) 的近似3.增加高次幂项对函数 cos(x)cos(x)cos(x) 进行近似4.多项式函数在其他点处对函数 cos(x)cos(x)cos(x) 的近似5.多项式系数与函数导数的关系6.多项式中每项系数除以阶乘
透彻理解泰勒级数(Taylor Series)
- 透彻理解泰勒级数(Taylor Series)
-
- 1.概览
- 2.详解多项式函数在 x = 0 x=0 x=0 处对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的近似
- 3.增加高次幂项对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进行近似
- 4.多项式函数在其他点处对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的近似
- 5.多项式系数与函数导数的关系
- 6.多项式中每项系数除以阶乘的原因
- 7.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在 x = 0 x=0 x=0 处的泰勒多项式
- 8.函数 e x e^x ex 在 x = 0 x=0 x=0 处的泰勒多项式
- 9.某函数在 x = 0 x=0 x=0 处的泰勒多项式
- 10.某函数在 x = a x=a x=a 处的泰勒多项式
- 11.泰勒多项式中高次项的几何意义
- 12.泰勒多项式和泰勒级数的区别
- 13.某些函数在 x = a x=a x=a处的泰勒多项式逼近函数真实值过程
- 14.泰勒级数的收敛半径
透彻理解泰勒级数(Taylor Series)
笔记来源于:3Blue1Brown
1.概览
在 x = 0 x=0 x=0 处如何使用二次多项式来近似 c o s ( x ) cos(x) cos(x) 的函数图像
概览:
假设多项式函数为:
P ( x ) = c 0 + c 1 x + c 2 x 2 P(x)=c_0+c_1x+c_2x^2 P(x)=c0+c1x+c2x2
c 0 c_0 c0负责让多项式函数在 x = 0 x=0 x=0 处的值和 c o s ( 0 ) cos(0) cos(0) 一致
c 1 c_1 c1负责让二者的一阶导数相一致
c 2 c_2 c2负责让二者的二阶导数相一致
2.详解多项式函数在 x = 0 x=0 x=0 处对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的近似
详细解释过程:
1.确定 c 0 c_0 c0
因为 c o s ( 0 ) = 1 cos(0)=1 cos(0)=1
所以 P ( 0 ) = c 0 = 1 P(0)=c_0=1 P(0)=c0=1
c 0 c_0 c0确定后,不管 c 1 c_1 c1 和 c 2 c_2 c2 取何值, P ( 0 ) P(0) P(0)依旧为 0
如果在 x = 0 x=0 x=0 时,我们让多项式函数的切线斜率与 c o s ( x ) cos(x) cos(x) 相等,则意味着多项式函数在 x = 0 x=0 x=0 附近的变化与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一致
将 x = 0 x=0 x=0代入上式,得到多项式函数在 x = 0 x=0 x=0 处的斜率
常数 c 1 c_1 c1 掌控着多项式函数 P ( x ) P(x) P(x) 在 x = 0 x=0 x=0 处导数的近似
接下来让 c 1 = 0 c_1=0 c1=0 多项式函数 P ( x ) = 1 + 0 x + c 2 x 2 P(x)=1+0x+c_2x^2 P(x)=1+0x+c2x2
接下来确定 c 2 c_2 c2,由于 P ( x ) P(x) P(x) 在 x = 0 x=0 x=0 处的函数值和斜率分别被 c 0 c_0 c0 和 c 1 c_1 c1 定死了,所以当 c 2 c_2 c2变化时,其实 P ( x ) P(x) P(x) 的变动时有限制的
由于 c o s ( x ) cos(x) cos(x) 在 x = 0 x=0 x=0 附近是向下弯曲的,说明此时的二阶导数为负数
让多项式函数的二阶导数 P ( x ) P(x) P(x) 和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的二阶导数相等,以确保二者拥有共同的弯曲度
对多项式函数 P ( x ) P(x) P(x) 求二阶导
令多项式函数 P ( x ) P(x) P(x) 二阶导与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在 x = 0 x=0 x=0 处的二阶导相等,确保二者有共同的弯曲度
d 2 ( c o s ) d x 2 ( 0 ) = − c o s ( 0 ) = − 1 d 2 P d x 2 ( x ) = 2 c 2 2 c 2 = − 1 c 2 = − 1 2 \frac{d^2(cos)}{dx^2}(0)=-cos(0)=-1\\ ~\\ \frac{d^2P}{dx^2}(x)=2c_2\\ ~\\ 2c_2=-1\\ ~\\ c_2=-\frac{1}{2} dx2d2(cos)(0)=−cos(0)=−1 dx2d2P(x)=2c2 2c2=−1 c2=−21
将 c 2 = − 1 2 c_2=-\frac{1}{2} c2=−21 代入 P ( x ) P(x) P(x)
至此多项式函数 P ( x ) P(x) P(x)中的系数 c 0 , c 1 , c 2 c_0,c_1,c_2 c0,c1,c2都已确定
P ( x ) = 1 + 0 x + ( − 1 2 ) x 2 P ( x ) = 1 − 1 2 x 2 P(x)=1+0x+(-\frac{1}{2})x^2\\ ~\\ P(x)=1-\frac{1}{2}x^2 P(x)=1+0x+(−21)x2 P(x)=1−21x2
检验这个多项式函数近似的是否良好
3.增加高次幂项对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进行近似
增加 x 3 x^3 x3 项:
我们让多项式函数在往上加几个更高次幂的项来近似更高阶导数
多项式函数 P ( x ) P(x) P(x) 的三阶导数
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的三阶导数
让多项式函数 P ( x ) P(x) P(x) 的三阶导数与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的三阶导数相等
d 3 ( c o s ) d x 3 ( 0 ) = s i n ( 0 ) = 0 d 3 P d x 3 ( x ) = 3 ! c 3 3 ! c 3 = 0 c 3 = 0 \frac{d^3(cos)}{dx^3}(0)=sin(0)=0\\ ~\\ \frac{d^3P}{dx^3}(x)=3!c_3\\ ~\\ 3!c_3=0\\ ~\\ c_3=0 dx3d3(cos)(0)=sin(0)=0 dx3d3P(x)=3!c3 3!c3=0 c3=0
其实这里的 P ( x ) P(x) P(x) 中 1 − 1 2 x 2 1-\frac{1}{2}x^2 1−21x2 不仅仅是 c o s ( x ) cos(x) cos(x) 在 x = 0 x=0 x=0 处最佳的二次近似函数,同时也是同时也是最佳的三次近似函数
增加 x 4 x^4 x4 项:
让多项式函数 P ( x ) P(x) P(x) 的四阶导数与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的四阶导数相等
d 4 ( c o s ) d x 4 ( 0 ) = c o s ( 0 ) = 1 d 4 P d x 4 ( x ) = 4 ! c 4 4 ! c 4 = 1 c 4 = 1 4 ! \frac{d^4(cos)}{dx^4}(0)=cos(0)=1\\ ~\\ \frac{d^4P}{dx^4}(x)=4!c_4\\ ~\\ 4!c_4=1\\ ~\\ c_4=\frac{1}{4!} dx4d4(cos)(0)=cos(0)=1 dx4d4P(x)=4!c4 4!c4=1 c4=4!1
将 c 4 = 1 4 ! c_4=\frac{1}{4!} c4=4!1 代入多项式函数 P ( x ) P(x) P(x)
对高次项求导不影响低次项
多项式任意 n n n 阶的导数在 x = 0 x=0 x=0 时的值都由唯一一个系数控制
4.多项式函数在其他点处对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的近似
如果想用多项式估计一个不是 x = 0 x=0 x=0 附近的结果
假设我们用多项式估计 x = π x=\pi x=π 附近的结果,就换成使用关于 ( x − π ) (x-\pi) (x−π) 而不是 x x x 的多项式
5.多项式系数与函数导数的关系
6.多项式中每项系数除以阶乘的原因
原因是要抵消掉对多阶求导时带来的系数的累乘
7.函数 c o s ( x ) cos(x) cos(x) 在 x = 0 x=0 x=0 处的泰勒多项式
8.函数 e x e^x ex 在 x = 0 x=0 x=0 处的泰勒多项式
9.某函数在 x = 0 x=0 x=0 处的泰勒多项式
x = 0 x=0 x=0时 P ( x ) P(x) P(x) 的常数项与函数 f ( 0 ) f(0) f(0) 的相等
P ( x ) P(x) P(x)的一次项,让它和函数 f ( x ) f(x) f(x) 的斜率相等
P ( x ) P(x) P(x)的二次项,让它和函数 f ( x ) f(x) f(x) 的斜率的变化率相等
以此类推
10.某函数在 x = a x=a x=a 处的泰勒多项式
改变 a a a 值就可调整多项式函数在 x = a x=a x=a 点处近似 x = a x=a x=a 处附近的原始函数
11.泰勒多项式中高次项的几何意义
图像所表示的函数其本身就是面积函数的导数
将原函数定义为 面积与变量 x x x 的导数
如何下图中理解 Height=(斜率)(x-a),详见本人博客第13章:线性化
将 f ′ ( a ) ( x − a ) f'(a)(x-a) f′(a)(x−a)中 f " ( a ) f"(a) f"(a)看作为增长因子,当 x x x 变化 x − a x-a x−a 时,函数变化 f ′ ( a ) ( x − a ) f'(a)(x-a) f′(a)(x−a)
本身原函数是面积对变量 x x x 的导数,所以再次求导为二阶导
12.泰勒多项式和泰勒级数的区别
泰勒多项式是有穷的
泰勒级数是无穷级数
13.某些函数在 x = a x=a x=a处的泰勒多项式逼近函数真实值过程
函数 e x e^x ex在 x = a x=a x=a处的泰勒多项式
某函数在 x = a x=a x=a处的泰勒多项式(限定区间)
函数 l n ( x ) ln(x) ln(x)在 x = 1 x=1 x=1 处的泰勒多项式(限定区间 x ∈ ( 0 , 2 ] x\in(0,2] x∈(0,2] )
累加更多的项(超过限定的区间),并不能逼近一个值的级数,我们说它是发散的
14.泰勒级数的收敛半径
我们把在用来近似原始函数的那个点周围,能够让多项式收敛的最大取值范围称作这个泰勒级数的收敛半径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