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和Clickhouse区别
。
MySQL和ClickHouse是两种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们在多个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
• 存储模型:
• MySQL:MySQL是一个行式数据库,意味着数据是按行存储的。这使得它在处理需要整行数据的查询时效率较高。
• ClickHouse:ClickHouse是一个列式数据库,数据是按列存储的。这使得它在处理只需要部分列的查询时效率更高,因为只需要读取相关的列数据。
• 性能特点:
• MySQL:MySQL适合处理小到中等规模的数据,擅长处理单条记录的操作,如查找特定用户信息。
• ClickHouse:ClickHouse专为大数据分析设计,能够非常高效地处理大量数据,尤其是在只查询部分字段的情况下。
• 适用场景:
• MySQL:MySQL适用于需要事务支持、ACID属性以及稳定性和可维护性的应用场景,如电子商务网站、内容管理系统和在线交易系统。
• ClickHouse:ClickHouse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分析和高并发查询场景,如数据仓库、报表和分析等。
• 查询性能:
• MySQL:在复杂查询时可能受到索引和优化器的影响,查询延迟相对较高。
• ClickHouse:由于其列式存储和优化的查询引擎,ClickHouse能够提供亚毫秒级的查询延迟,在复杂查询和高并发场景下表现出色。
• 写入性能:
• MySQL:通常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尤其是在简单插入操作中。
• ClickHouse:针对写入的优化相对较少,写入性能相对较低,但支持大批量插入。
• 数据规模和处理能力:
• MySQL: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可能会遇到性能瓶颈。
• ClickHouse:支持PB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适用于大规模数据分析场景。
• 事务支持:
• MySQL:支持ACID事务,适合需要事务处理的应用场景。
• ClickHouse:不支持完整的事务,缺乏以高速率和低延迟修改或删除已插入数据的能力。
总结来说,MySQL适合小规模、频繁操作的系统,而ClickHouse更适合处理大量数据的分析场景。选择哪种数据库取决于您的数据量、查询模式、性能需求以及业务特点。行式存储和列式存储在磁盘存储和读取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优化和挑战。以下是这两种存储方式在磁盘读取过程中的比较,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行式存储(以MySQL为例)
存储过程:
• 数据写入:当一行数据被写入MySQL数据库时,所有列的数据(例如,用户ID、用户名、用户年龄、用户地址)都会被连续地存储在磁盘上。
• 数据读取:当查询请求需要整行数据时,MySQL可以直接从磁盘上读取这一行的所有列数据。
举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用户表,包含用户ID、用户名、用户年龄和用户地址四个字段。如果我们要查询特定用户的全部信息,MySQL可以直接定位到该行,然后一次性读取整行数据。
读取过程:
• 定位行:数据库系统通过索引(如果存在)快速定位到包含目标数据的行。
• 读取整行:一旦找到行,数据库系统会读取该行的所有列数据。
• 返回所需列:数据库系统将整行数据返回给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从中提取所需的列。
列式存储(以ClickHouse为例)
存储过程:
• 数据写入:当一行数据被写入ClickHouse数据库时,每一列的数据会被独立存储在磁盘上。
• 数据读取:当查询请求只需要某些列的数据时,ClickHouse只需要从磁盘上读取这些列的数据。
举例:
假设我们同样有一个用户表,包含用户ID、用户名、用户年龄和用户地址四个字段。如果我们要查询所有用户的用户名和用户年龄,ClickHouse只需要读取用户名和用户年龄这两列的数据。
读取过程:
• 定位列:数据库系统根据查询请求确定需要读取哪些列。
• 读取所需列:数据库系统直接从磁盘上读取请求的列数据,不需要读取整行数据。
• 组合数据:由于数据是按列存储的,数据库系统需要在内存中组合这些列,以形成完整的行数据,然后返回给应用程序。
比较:
• 读取效率:对于只需要部分列的查询,列式存储(如ClickHouse)通常更高效,因为它避免了读取不需要的列数据。而行式存储(如MySQL)在读取整行数据时更高效,因为它可以直接一次性读取整行数据。
• IO开销:列式存储可以减少IO开销,因为它只读取需要的列,而行式存储在读取部分列时可能需要更多的IO操作。
• 存储空间:列式存储通常可以提供更好的数据压缩,因为它可以对同一列的数据应用压缩算法,而行式存储的压缩效果可能不如列式存储。
总的来说,选择行式存储还是列式存储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查询模式。对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查询的OLAP系统,列式存储通常更合适;而对于需要频繁更新和处理事务的OLTP系统,行式存储可能更合适。
参考:
【性能提高15倍!只是把MySQL换成了ClickHouse - CSDN App】https://blog.csdn.net/u011387521/article/details/111148638?sharetype=blog&shareId=111148638&sharerefer=APP&sharesource=lcadna&sharefrom=link
https://www.hangge.com/blog/cache/detail_3466.html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456091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