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筛选

1.1 是否满足用户的真实需求

用户提出的需求往往是表象,因此在产品设计时要弄清楚需求的本质,用户给出的解决方案能否满足用户需求。

1.2 技术是否能实现

如果公司目前的技术能力还实现不了该功能那就做不了。

1.3 开发成本是否可控

人力成本、时间成本、代价太大可能会造成不能如期实现,这种需求优先级应该放低些。

二:需求优先级

2.1 KANO模型

KANO模型用于分析产品功能具备程度的高低和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有了这个功能用户满意度如何,没有这个功能用户满意度又如何。通过问卷调查等获取用户的满意度,或者主管评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必备属性:must have,没有非常不满意,有了不增加满意程度。如基础功能、修复Bug(必做,优先级高)。
  2. 期望属性:nice to have,有满意,没有不满意。如用户特别需要的功能(优先级高,先做性价比高的)。
  3. 魅力属性:excited to have,亮点功能。有更满意,没有也无所谓。如用户没见过、未经市场检验、如果被认可就能获得巨大回报等特点的功能,一个产品没有亮点功能就很难和用户建立起正向的感情,可能用户仅仅会使用,并不会主动传播。如AI功能
  4. 无差异属性:加不加没什么影响,加不加无所谓。不着急做,或者忽略。
  5. 反向属性:增加了反而不喜欢。权衡各方利益后再决定,无利益可不做。用户是多样性的,用户之间的利益可能存在着利益冲突,在KANO模型中一般只考虑核心用户,如百度搜索中广告做的越多大家越反感,但对于投放的广告的用户肯定是非常喜欢的,所以对于反向功能不是说不好就不做,而是适可而止找到平衡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哦功能的类型必然会发生变化,往往会从亮点功能到期望功能再到基础功能的这样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亮点功能会逐渐下放成为基础功能(如原来只有高端车才有智能驾驶,到现在10万以内的车也具备驾驶功能),智能驾驶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亮点功能变成现在的基础功能。

2.2 波士顿矩阵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波士顿矩阵法将产品按照需求增长率市场占有率的维度对产品进行划分:
① 明星类产品: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高”的产品
② 瘦狗类产品: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双低”的产品
③ 问题类产品: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产品
④ 金牛类产品: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

在处理需求的时候通常会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用户体验(对用户的价值),二是公司战略(对公司的价值)。波士顿矩阵法常用于需求的优先级排序、战略规划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问题需求(中):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但是与公司战略相关性比较低甚至相反的需求
  2. 明星需求(高):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并且与公司战略一致的需求
  3. 金牛需求(中):不利于用户体验,但与公司战略一致相关性高的需求
  4. 瘦狗需求(低):不利于用户体验,又与公司战略关系不大的需求

2.3 RICE法则

🍀 RICE框架是一种常用的产品优先级评估方法,它由四个指标组成:Reach(影响范围)、Impact(影响力)、Confidence(信心度)和Effort(投入成本)。通过综合考虑这四个指标,我们可以评估出每个产品功能的优先级,从而更加科学地规划产品开发的路线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each(影响范围):指产品功能对用户的影响范围。这个指标越高,意味着该功能的受众范围越广,对产品整体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该功能对哪些用户群体具有影响力?
该功能是否可以吸引新用户?
该功能对现有用户的重要性如何?

🐙 Impact(影响力):指产品功能对用户的影响程度。这个指标越高,意味着该功能对用户的价值越高,对产品整体的影响力也就越大。
该功能是否可以提升用户体验?
该功能是否可以增加用户的使用频率?
该功能是否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 Confidence(信心度):指产品团队对该功能成功的信心程度。这个指标越高,意味着产品团队越有信心该功能可以被成功实现。
该功能的设计和实现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方案?
该功能的技术是否可以实现?

🐙 Effort(投入成本):指开发该功能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成本。这个指标越高,意味着开发该功能的难度和成本越大。
是否有其他项目正在进行?
是否需要重新分配团队资源?
是否需要购买新的设备或软件等?以及开发该功能所需要的具体时间和人力成本。

2.4 MoSCow原则

MoSCoW优先级排序法是一种优先级排序形式,将目标分类为:“必须具有(Must have)”、“应该具有(Should have)”、“可以具有(Could have)”和“不会有(Won’t have)”。

  • Must Haves:必须有,没有这个功能这个产品就没法用,或者这个发布就没有太大意义。这种需求一般是主流程的功能。
  • Should Haves:应该有,这个功能是应该具备的,但是如果资源有限,是可以往后放放的,本次发布可以暂时不包括。这种需求一般是主要功能,但是不影响产品使用。
  • Could Haves:可以有,锦上添花的功能,没有也可以,但有了可能用户会更高兴,有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做。
  • Won’t Have:不需要,明确不需要的功能,做了也没有啥收益,明确放弃的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5 四象限法则

🐘🐘🐘🐘限法则是时间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将需求紧急程度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和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紧急:是否会影响产品的核心功能,是否会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
重要:是否会让产品发展的更好,或者显著提升数据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6 功能价值(性价比)

功能带来的实际价值与实现功能所需要的成本之比。功能价值=功能实际价值/功能实现成本。
对于性价比高的优先级更高。

2.6.1 实际价值

  • 范围价值:增加了功能,能不能带来更多的新用户或者留住更多的用户去使用该功能。
  • 频次价值:增加了功能,能不能让用户频繁多次使用。
  • 时间价值:增加了功能,能不能增加用户使用该产品的时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6.2 成本

成本= 人*天 * 平均工资 。
例如:开发6人、设计1人、产品1人、测试2人,周期7个工作日,平均人力成本2万/月,再考虑延期风险,假设最多延期1天。20000/21.75 * (7 + 1)天 * 10人 = 73563.21元。

  • 人力成本
  • 时间成本
  • 金钱成功
  • 风险成本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