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军用标准GJB 5000B-2021《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2021年12月30日,GJB5000B发布,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为标准换版过渡期。过渡期间,按照GJB 5000B标准开展有关培训,编制体系文件,试运行并完成内部评估;可按GJB 5000A标准或者GJB 5000B标准进行军用软件研制能力评价。2024年3月后,全部贯彻实施GJB 5000B标准,并按此进行军用软件研制能力评价。

GJB5000标准的前世今生

随着软件规模和复杂度不断增加,在规定的时间和预算内开发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软件越来越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国际上陆续推出了一些软件过程评估参考模型和方法,用于评估软件供应商的能力,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提出的CMM/CMMI模型,该模型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认可与实施,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美国宇航局NASA-GB-001-95资料指出,随着某单位实施CMMI模型软件过程改进,项目开发周期缩短了38%,任务成本降低了55%,平均每千行代码缺陷数从4~5个降为1个。

为加强我国军用软件产品的研制质量,提出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建设要求,并于2003年正式颁布了GJB 5000《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GJB 5000引进了CMMI方法论,并结合了国内的军用软件研制过程特点,用以评价软件研制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软件研制能力。

2008年颁布了GJB 5000A《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代替GJB 5000《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并下发了《军用软件质量管理规定》,提出未达到规定软件研制能力要求的单位,不能承担相应的软件研制任务。

2021年颁布了最新的GJB 5000B《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代替GJB 5000A-2008《军用软件研制能力成熟度模型》,GJB 5000B对成熟度等级、实践域名称及其内容等进行了本地化改进,通过新增、合并、调整,22个过程域变为21个实践域。GJB 5000B规定了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的模型和军用软件论证、研制、试验和维护活动中的相关实践,适用于军用软件论证、研制、试验和维护能力的评价和过程改进。

GJB 5000B与GJB 5000A的成熟度等级

按照GJB 5000B成熟度模型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初始级,二级为规范级,三级为全面级,四级为量化级,五级为卓越级。其中五级最高,每一等级是实现下一个等级的基础,实现分级递进。并约定通过GJB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组织,其软件能力成熟度为一级。二级及以上等级,均以通过GJB 5000相应等级评价为依据。

GJB 5000B与GJB 9000

GJB 5000和GJB 9000都是基于过程的方法理论,用以指导企业开展项目科研生产工程管理。GJB 5000侧重于软件过程管理,GJB 9000是从制造业和服务业管理发展而来的。GJB 9000标准中明确,应依据军用软件项目研制任务特点,按GJB 5000标准要求,建立、实施与之相应的软件研发过程,两个标准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GJB 5000B能力等级

  •   ML1:初始级
  •   ML2:规范级
  •   ML3:全面级
  •   ML4:量化级
  •   ML5:卓越级

GJB 5000B共包含21个实践域
  二级12个实践域、三级21个实践域、四级21个实践域、五级21个实践域,如下图所示:

GJB5000B
类别 实践域名称 规范级 全面级 量化级 卓越级
组织管理类 LD 领导作用
OPI 组织过程改进
OAD 组织资产开发
OT 组织培训
II 实施基础
项目管理类 PP 项目策划
项目监控
ROM 风险与机遇管理
ESM 外部供方管理
工程类 DEM 立项论证 -−
RDM 需求开发与管理
TS 技术解决方案
PID 产品集成与交付
PR 同行评审
VV 验证与确认 −-
MT 运行维护
支持类 CM 配置管理
QA 质量保证
DAR 决策分析
CAR 原因分析
MPM 测量与绩效管理
注:“●”表示该实践域有此等级实践;“”表示该实践域无此等级实践。

GJB 5000A能力等级模型

  •   ML1:初始级
  •   ML2:已管理级
  •   ML3:已定义级
  •   ML4:已定量管理级
  •   ML5:优化级

GJB 5000A共包含22个过程域:
  二级7个过程域:项目策划、项目监控、需求管理、配置管理、测量分析、产品与过程质量保障、供方协议管理;
  三级18个过程域:在二级基础上增加:需求开发、技术解决方案、确认、验证、产品集成、集成项目管理、决策分析和决定、风险管理、组织过程定义、组织过程焦点、组织培训;
  四级20个过程域:在三级基础上增加:组织过程绩效、定量项目管理;
  五级22个过程域:在四级基础上增加:原因分析和决定、组织创新和部署。

类别 ML2已管理级 ML3已定义级 ML4已定量管理级 ML5优化级
过程管理类 组织过程定义(OPD) 组织过程绩效(OPP) 组织创新和部署(OID)
组织过程焦点(OPF)
组织培训(OT)
项目管理类 项目监控(PMC) 集成项目管理(IPM) 定量项目管理(QPM)
项目策划(PP) 风险管理(RskM)
供方协议管理(SAM)
工程类 需求管理(ReqM) 产品集成(PI)
需求开发(RD)
技术解决方案(TS)
确认(Val)
验证(Ver)
支持类 配置管理(CM) 决策分析和决定(DAR) 原因分析和决定(CAR)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PPQA)
测量与分析(MA)

GJB 5000B与GJB 5000A相比主要变化

两个标准的变化主要提现在如下方面:

  1. 标准名称修改为“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2. 适用范围从研制扩展到全生存周期;
  3. 模型结构由阶段式调整为连续式;
  4. “过程域”调整为“实践域”;
  5. 对成熟度等级、实践域名称及其内容等进行了本地化改进;
  6. 通过新增、合并、调整,22个过程域变为21个实践域;
  7.  新增“领导作用”“实施基础”“同行评审”“立项论证”“运行维护”5个实践域;
  8. 将“需求开发”“需求管理”合并“需求开发与管理”;“验证”、“确认”合并为“验证与确认”;“测量与分析”、“组织过程绩效”、“组织创新和部署”合并调整为“测量与绩效管理;“集成项目管理”合并调整到“项目策划”、“项目监控”等实践域中;“定量项目管理”合并调整到“项目策划”、“测量与绩效管理”等实践域中;
  9. 将“组织过程焦点”调整为“组织过程改进”;“组织过程定义”调整为“组织资产开发”;“产品集成”调整为“产品集成与交付”;“风险管理”调整为“风险与机遇管理”;“供方协议管理”调整为“外部供方管理”;“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调整为“质量保证”;“决策分析和决定”调整为“决策分析”;“原因分析和决定”调整为“原因分析”;
  10. 删除共用目标和共用实践章节,相关内容调整到“领导作用”与“实施基础”等实践域;
  11. 增加附录B“裁剪与视图”。

总结

        GJB 5000A由CMMI改进而来,内容较为僵硬,相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并未得到很好的应用,此次修订是经过10多年国内人士的不断实践进行修订,实施起来更加友善。同时,GJB 5000B将适用范围从研制扩展到全生存周期、模型结构由阶段式调整为连续式是本次换版很重要的部分,体系建立由点到面,对于管理更加规范完善,有着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同时GJB5000B将“领导作用”纳入二级实践域的范畴,公司的体系建立改革离不开公司领导层的支持,没有领导层的支持的体系只是一张皮,想必各个参与修订的专家都已经认识到了GJB 5000实践起来所遇到的问题,虽然GJB 5000B内容看起来更为复杂,但却能得到更好的实施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