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解析了大模型领域的四大方向(数据、平台、应用、部署),指出新手常陷入"只关注算法应用"的误区,强调数据工程师是相对容易入行的选择。文章建议:新人不应只关注finetune等技术细节,而应专注于特定垂直领域;重视数据pipeline构建经验;大模型不仅需要算法也需要工程能力。对于转行大模型的新人,提供了清晰的职业路径规划和避坑指南。


这篇文章,我将结合自己在大模型领域的经验,给大家详细聊聊新人应该如何转行大模型赛道?

比如大模型都有哪些方向?各方向的能力要求和岗位匹配?新手转行大模型常踩的坑和常见的误区?以及入行大模型最顺滑的路径?

如果你是正打算入行大模型的校招/社招同学,请一定看完,可能会让你在入行大模型的路上,少走很多弯路。

01

大模型都有哪些方向?

如果你在求职网站搜索"大模型"关键词,看一下招聘 JD,基本可以了解现在业内对大模型工程师的需求方向和能力要求.。

总结一下,大致可以分为 4 类:

  • 做数据的(大模型数据工程师,爬虫/清洗/ETL/Data Engine/Pipeline)
  • 做平台的(大模型平台工程师,分布式训练/大模型集群/工程基建)
  • 做应用的(大模型算法工程师,搜/广/推/对话机器人/AIGC)
  • 做部署的(大模型部署工程师,推理加速/跨平台/端智能/嵌入式)

02

大部分新手的误区

如果是你,看到这几个方向,会怎么选?我估计很多人都直奔第三点去了,坚定的要做应用,走在所有工种的最前沿,做出让老板,用户都看得到的核心"产品"。

不过这里我不禁要给各位泼一点冷水,在 AI 算法这个行业,三是很吃业务经验的,如果你之前本身就是做算法的,比如是做 NLP,又或者是做语音助手,对话机器人这类的,再顺水推舟做相关方向的大模型算法工程师,这是比较合适的。

在自身业务里融入一些大模型的算法和技法,拿到实际的业务产出,去市面上也比较好找这类岗位。

但如果你是 CS 方向的实习生/应届毕业生,或者其他 IT 方向转行大模型,3 未必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大家不要带着一个误区: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就是调模型,调超参,做一做预训练,做一做 finetune,SFT 之类的活。

实际上呢,这部分工作只有很少人做,基本一个 team 中只有个位数的人,或者只是算法工作的很小的一部分。

注意一点,新人进去 90% 以上都不可能直接让你干算法模型调优的活,大部分可能还是让你配环境,搭链路,清洗数据,分析数据,调研,写一写 function,tools。

这些体力活都干熟了以后,可能才会让你跑一些模型实验。其中比较出色的,脑子比较灵活的同学,才会慢慢让他们开始接触线上业务。

也有很多同学,干了好几年,还是在干一些边角料,脏活,杂活,根本接触不到核心业务。对于刚入行的新人,如果你学历背景好点,可以去大公司做 intern 然后转正,背景差一点,可以去中小公司,积累业务经验。

03

数据很重要!

然后很多人可能往往忽视了上面的 1,2,4,觉得我学了这么多算法知识,学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还了解大模型,再去做数据,有点屈才了。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1 是更多转行大模型同学更容易上岸的方式。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只有一条路走到黑。

首先,目前国外的大模型技术至少领先国内两年,虽然国内已经有几十上百个“大模型”了,但真正能打的并没有几个。探究原因,还是有很多技术没有突破。

算法本身来说,GPT 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那剩下还有什么呢,一是数据,二是工程技巧

拿数据来说,先说通用的大模型训练,数据的来源,从哪里采,数据的质量怎么把控,如何过滤有毒信息,语言的筛选与比例,数据的去重,以及数据的规范化处理,评测集的构建。这些既是体力活,又是技术活。

对于垂直领域,比如金融,电商,法律,车企,这种领域数据的构建就更考验技术了,业务数据怎么来,数据不够怎么办,完全没有数据怎么办?如果构建高质量的微调数据?

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模型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因此,就目前的现状,对于数据工程师,特别是有经验的数据工程师,是非常稀缺的。

04

大模型平台干些啥?

然后说下 2,大模型平台工程师。如果你之前是做工程的,或者对工程比较感兴趣,我比较建议你选 2。

这二者其实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为了大模型业务服务的,也叫大模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作用就是让大模型 train 得更好,大模型跑得更快。

这块主要是干些啥呢?

从计算层面来说,有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高性能计算,有些公司对这三者也不加区分。

从硬件层面来说,有搞大模型训练集群,GPU 集群,CPU/GPU 混部集群,池子里要管理几百上千张卡,还要负责他们的利用率,机器的健康状况,有没有挂的,中小公司这块基本都是开发和运维一体的,一个工作干两个工种的活。

从平台层面来说,有做 LLMOps 的,也就是 pipeline。集数据 IO,模型训练,预测,上线,监控于一体,这种就是跟着业务团队走,做适配,造很多高效的轮子,方面业务团队使用,减少他们额外重复开发的时间。

这块整体上来说,在大模型时代稳中有升,因为实际上很多公司这方面的人都是从之前搞深度学习平台,大规模机器学习平台的人招过来的,技术上的 gap 相对比较小。因此,对于 AI 工程感兴趣的,可以选这个方向。

05

大模型部署干些啥?

最后说一下 4,大模型部署工程师。这个岗位之前也有,不过在大模型这一两年尤其的火热。

什么原因呢?

因为部署大模型太费钱了。首先模型延迟本身就高,30B 以上的模型,对算力,显存要求很高。

老板关心什么?一方面是大模型产品,也就是业务指标要好看,方便 PR。另一方面也要求控制成本(大厂/独角兽除外)。

一般企业里面,一个 P8 级别的 leader,要在公司里面抢业务,拉资源,找人力,本身就是一个不容易的事。

“降本增效”是 23 年以来,几乎所有公司的一个主旋律。所以老板们很关心你节约了多少钱,比如你把推理效率提高一倍,那就实实在在降低了一倍的成本。

回到大模型部署工程师来,这个岗位总体有两个方向的工作:云端部署和端侧部署

云端比较好理解,可以做推理加速平台,也可以随着业务走,做大模型定制化加速。

比如 Qwen-7b 的加速,还可以做大模型推理引擎,比如搜索/问答的推理引擎,一般是在高并发用户场景下,在保证用户 SLO 的前提下,最优化 latency 和 throughput。

另一个大方向是端侧的部署。也就是在消费级 GPU/NPU 以及边端设备下,部署大模型,同时让领域大模型小型化,让业务能实际工程落地。

总的来说,大模型部署工程师对工程能力,系统能力,以及硬件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了解,现在各种推理框架出来以后,降低了一点难度,但仍然是一个比较有竞争力的工种。

你得了解计算图和 OP 的优化,得了解各种推理框架,缓存/显存优化,还有 LLM 结构运行时的系统架构。这个岗位一般不推荐新人入场,因为太吃经验了。建议先从 2 进场,然后逐步转到 4。

06

总结

最后,给准备入场大模型的新人几点建议:

  1. 不要只关心 finetune,SFT,RLHF,作为系统性学习是 OK 的,切忌花太多精力。
  2. 想做应用的,建议 focus 到某个垂直领域,比如对话机器人,问答系统,金融/医疗/教育方向,找一个具体的场景,把它做好,做深。
  3. 多关心数据,data pipeline,高质量训练/测试集的构建经验,对数据的sense,是最直接,也是最适合用到未来工作当中的。
  4. 大模型不只有算法,也可以有工程。大公司拼的都是基建,平台是对业务的支撑,牛逼的 infrastrure 是大模型产品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如果你也想系统学习AI大模型技术,想通过这项技能真正达到升职加薪,就业或是副业的目的,但是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学习*_,因为网上的资料太多太杂乱了,如果不能系统的学习就相当于是白学。
为了帮助大家打破壁垒,快速了解大模型核心技术原理,学习相关大模型技术。从原理出发真正入局大模型。在这里我和MoPaaS魔泊云联合梳理打造了系统大模型学习脉络,这份 LLM大模型资料 分享出来:包括LLM大模型书籍、640套大模型行业报告、LLM大模型学习视频、LLM大模型学习路线、开源大模型学习教程等, 😝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 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模型全套视频教程】

教程从当下的市场现状和趋势出发,分析各个岗位人才需求,带你充分了解自身情况,get 到适合自己的 AI 大模型入门学习路线。

从基础的 prompt 工程入手,逐步深入到 Agents,其中更是详细介绍了 LLM 最重要的编程框架 LangChain。最后把微调与预训练进行了对比介绍与分析。

同时课程详细介绍了AI大模型技能图谱知识树,规划属于你自己的大模型学习路线,并且专门提前收集了大家对大模型常见的疑问,集中解答所有疑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深耕 AI 领域技术专家带你快速入门大模型

跟着行业技术专家免费学习的机会非常难得,相信跟着学习下来能够对大模型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也能真正利用起大模型,从而“弯道超车”,实现职业跃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精选AI大模型权威PDF书籍/教程】

精心筛选的经典与前沿并重的电子书和教程合集,包含《深度学习》等一百多本书籍和讲义精要等材料。绝对是深入理解理论、夯实基础的不二之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I 大模型面试题 】

除了 AI 入门课程,我还给大家准备了非常全面的**「AI 大模型面试题」,**包括字节、腾讯等一线大厂的 AI 岗面经分享、LLMs、Transformer、RAG 面试真题等,帮你在面试大模型工作中更快一步。

【大厂 AI 岗位面经分享(92份)】

图片

【AI 大模型面试真题(102 道)】

图片

【LLMs 面试真题(97 道)】

图片

【640套 AI 大模型行业研究报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I大模型完整版学习路线图(2025版)】

明确学习方向,2025年 AI 要学什么,这一张图就够了!

img

👇👇点击下方卡片链接免费领取全部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抓住AI浪潮,重塑职业未来!

科技行业正处于深刻变革之中。英特尔等巨头近期进行结构性调整,缩减部分传统岗位,同时AI相关技术岗位(尤其是大模型方向)需求激增,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正变得炙手可热。

行业趋势洞察:

  • 转型加速: 传统IT岗位面临转型压力,拥抱AI技术成为关键。
  • 人才争夺战: 拥有3-5年经验、扎实AI技术功底真实项目经验的工程师,在头部大厂及明星AI企业中的薪资竞争力显著提升(部分核心岗位可达较高水平)。
  • 门槛提高: “具备AI项目实操经验”正迅速成为简历筛选的重要标准,预计未来1-2年将成为普遍门槛。

与其观望,不如行动!

面对变革,主动学习、提升技能才是应对之道。掌握AI大模型核心原理、主流应用技术与项目实战经验,是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职业跃迁的关键一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01 为什么分享这份学习资料?

当前,我国在AI大模型领域的高质量人才供给仍显不足,行业亟需更多有志于此的专业力量加入。

因此,我们决定将这份精心整理的AI大模型学习资料,无偿分享给每一位真心渴望进入这个领域、愿意投入学习的伙伴!

我们希望能为你的学习之路提供一份助力。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也欢迎交流探讨,我们乐于分享所知。

*02 这份资料的价值在哪里?*

专业背书,系统构建:

  • 本资料由我与MoPaaS魔泊云的鲁为民博士共同整理。鲁博士拥有清华大学学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人工智能领域造诣深厚:

    • 在IEEE Transactions等顶级学术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超过50篇
    • 拥有多项中美发明专利。
    • 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中国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奖项)。
  • 目前,我有幸与鲁博士共同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研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容实用,循序渐进:

  • 资料体系化覆盖了从基础概念入门核心技术进阶的知识点。

  • 包含丰富的视频教程实战项目案例,强调动手实践能力。

  • 无论你是初探AI领域的新手,还是已有一定技术基础希望深入大模型的学习者,这份资料都能为你提供系统性的学习路径和宝贵的实践参考助力你提升技术能力,向大模型相关岗位转型发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抓住机遇,开启你的AI学习之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