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备案通过后,还需要做哪些内容?
《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 完成备案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对外提供服务的网站、应用程序等的。:确保算法训练和使用的数据来源合法,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要求,避免使用非法或未经授权的数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备案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这都是不规范的行为,在此提醒广大AI开发者们,抓紧核实下自己的产品
之前我们给大家介绍过算法备案、大模型备案、大模型登记的完整流程和大模型相关的补贴政策,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下算法备案、大模型备案通过后,还有哪些事情必须要做?怎么做备案后的维系工作?
七大注意事项
01 案号/上线号悬挂
法规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二十六条 完成备案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对外提供服务的网站、应用程序等的显著位置标明其备案编号并提供公示信息链接。违反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予以警告、通报批评,拒不改正的处1-10万元罚款!
算法备案和大模型备案通过后都可以获得对应的“备案号”,大模型登记通过后可以获得“上线号”,均需要悬挂在AI产品显著位置,具体怎么悬挂我们举例给大家展示下。
A. 网站:首页底部或侧边栏位置

B. APP/小程序:一般悬挂在『设置-关于我们』底部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还需要提供公示信息链接,即将备案号超链接到『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以便访客查询公示信息。
温馨提醒

小编在准备素材的过程中,发现不少AI产品没有悬挂备案号/上线号,有些网站/应用程序仅是悬挂编号并未做超链接,这都是不规范的行为,在此提醒广大AI开发者们,抓紧核实下自己的产品,按照法规要求做好悬挂哦!
02 算法信息变更
法规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备案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未及时变更处罚同上。
那么哪些信息发生变更时算法备案需要相应做变更呢?
主体信息:公司名称、法人、安全责任人等发生变更
算法信息:算法功能、应用场景、产品(如新增APP/小程序等)、目的或机制发生重大调整(如调整推荐逻辑等)
☆新增备案:一个算法备案对应一个备案号,引入新模型、算法后需要重新给模型做备案。
03 备案注销
法规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 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终止服务的,应当在终止服务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办理注销备案手续,并作出妥善安排。未及时注销处罚同上。
0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据合规性:确保算法训练和使用的数据来源合法,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要求,避免使用非法或未经授权的数据;
数据脱敏与加密: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
数据最小化原则:仅收集和使用必要数据,避免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等。
05 持续合规运营
禁止滥用算法:如诱导沉迷、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行为,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审查,设立专门渠道接收客户投诉,并于15个工作日内响应;
透明化机制:提供 “关闭算法推荐” 的显性入口(如APP设置页),在隐私政策中清晰说明算法原理及数据使用规则;
关注政策动态:关注算法新规,及时调整算法策略。跟踪同类企业处罚案例,针对性优化自身流程。
06 应急响应机制
风险处置:若算法引发舆情危机(如歧视性内容推荐)、数据泄露或系统故障,需:
● 立即暂停相关算法服务;
● 48小时内向属地网信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 公开事件影响范围及补救措施;
预案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算法安全应急演练,模拟极端场景(如模型被恶意攻击)。
07 监管配合
材料备查:算法设计文档、训练数据来源说明、决策逻辑流程图、用户权益保护措施记录和数据安全事件处置报告等;
日志留存:完整记录算法决策日志(如推荐理由、用户反馈响应),保存时间不少于6个月;
可追溯性:确保日志可关联到具体用户(如通过匿名ID)及操作时间,便于事后审计。
算法、大模型备案是企业合规的第一步,后续维系还需要从技术、法律、运营、用户权益等多方面持续投入,建议企业:
● 设立算法合规专员:负责备案更新、监管沟通及内部培训;
● 开发合规工具包:嵌入数据脱敏、日志记录等自动化功能;
● 年度合规审计:聘请第三方机构评估算法风险,出具整改报告;
确保算法在合法、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发挥价值。

严正声明:
文章版权归©通晓集团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人员
未经允许禁止搬运、引用、抄袭等
否则将视为侵权,我司依法保留追究权
更多推荐


所有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