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学 AI 应用开发时,都会被这些名词绕晕——AIGC、RAG、Agent、Function Call、MCP
它们其实是一条AI 应用技术链上的不同层级,你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从「AI 能力」到「AI 工程化落地」的完整进化路径。
我给你一次性讲清楚,用一张逻辑图 + 通俗例子解释每个概念:


🧩 一图总览关系

AIGC(AI生成内容)
│
├─ RAG(让AI能用外部知识说对话)
│
├─ Agent(让AI能自主决策与行动)
│   ├─ Function Call(让AI能调用外部函数执行动作)
│   └─ MCP(让AI能统一、安全地连接外部工具与数据)
│
└─ 一起构成“智能体应用生态”

🧠 一层层讲明白

① AIGC —— 生成内容的基础能力

全称:AI Generated Content(AI 生成内容)

  • 是最底层的能力:AI能写、能画、能编程、能作曲

  • 本质是:模型根据输入的提示词(Prompt),生成文字、图片、音频、代码等输出

  • 示例:

    • ChatGPT 写文案、生成代码。
    • Midjourney 画图。
    • Suno、Udio 生成音乐。

🧩 关键词:创造内容、生成式AI。
💡 类比:AIGC 就像一个“创意机器”,能输出任何你要求的内容。


② RAG —— 让 AI 知道“最新的知识”

全称: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检索增强生成)

  • AIGC 只能生成它“训练时”知道的内容(比如 ChatGPT 的知识可能只到 2024 年)。

  • RAG 通过“外部知识库”补充模型的知识:

    • 检索(Retrieve) 外部文档、数据库内容;
    • 再把这些资料作为上下文输入给模型,让模型基于最新数据生成答案

📘 例子:

你问 ChatGPT:“总结一下我公司昨天的销售报告。”
普通模型不知道;
但有 RAG 的应用会先去你数据库查“昨天的销售数据”,再让 AI 基于这些内容回答。

🧩 关键词:知识增强、文档问答、企业私有知识库。
💡 类比:RAG 是 AI 的“实时记忆补丁”。


③ Agent —— 让 AI 不只是回答,而是行动

全称:AI Agent(智能体)

  • AIGC + RAG 都只能“说”,不会“做”。
  • Agent 让 AI 能主动决策、执行任务、调用工具,甚至能多步规划。
  • 核心思想:AI ≈ 能理解意图 + 能选择行动 + 能执行操作的智能体

📘 例子:

你说:“帮我订明天从上海到北京的高铁票。”

Agent 会:

  1. 解析任务;
  2. 调用 12306 API;
  3. 获取车次;
  4. 下单、返回结果。

🧩 关键词:自主决策、多步推理、任务执行。
💡 类比:Agent 是一个“能思考、能干活的AI助理”。


④ Function Call —— Agent 的“手臂”

全称:Function Calling(函数调用)

  • 是让模型“真正能执行任务”的技术桥梁。

  • 模型输出一个结构化指令(通常是 JSON),告诉宿主程序:

    我要调用哪个函数、传什么参数。

  • 系统再执行对应代码,并把结果返回模型。

📘 例子:

{
  "name": "search_flights",
  "arguments": {
    "from": "Shanghai",
    "to": "Beijing",
    "date": "2025-11-08"
  }
}

系统执行后返回航班数据 → 模型再生成自然语言回答。

🧩 关键词:模型调用API、可执行动作。
💡 类比:Function Call 是 Agent 的“API 调用接口”,让AI能动手。


⑤ MCP —— 统一管理这些“手臂”的框架

全称: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

  • 微软提出的一种标准化协议,用于让不同AI模型都能安全、统一地调用外部工具、数据库、API。

  • 你可以理解为:

    • Function Call 是单一应用内的调用;
    • MCP 是跨应用、跨平台的 Function Call 网络协议标准
  • 它让 AI 模型像使用 USB 一样使用各种插件或外部系统。

📘 例子:

通过 MCP,Cursor、Claude、Copilot、Playwright 等工具可以共享同一组“工具接入标准”,
例如:访问本地文件、调用数据库、运行代码。

🧩 关键词:标准化工具调用、跨系统接口、安全沙箱。
💡 类比:MCP 就是 “AI 时代的 USB 协议”——统一接口标准。


🔗 总结:从内容生成 → 智能行动 的演进链

层级 名称 核心作用 举例
AIGC 生成文字、图像、代码等 ChatGPT 写文案
RAG 接入外部知识库 企业知识问答
Agent 自主决策、执行任务 AI 助手自动订票
Function Call 调用外部函数执行动作 调用API获取数据
MCP 跨平台统一调用标准 Cursor 调用数据库/脚本工具

🧠 举个通俗例子

想象你有个超级助理“小智”,它的进化史如下:

  1. AIGC阶段:能帮你写邮件、画图(但不知道你的公司数据)。
  2. RAG阶段:能看你公司的内部文档后再写报告。
  3. Agent阶段:你说一句“帮我写完报告并发给领导”,它能自己查数据、生成报告、发邮件。
  4. Function Call阶段:它知道要调用“send_email()”这个函数来发信。
  5. MCP阶段:它不管是用 Outlook、Slack 还是内部CRM系统,都能通过统一标准安全地调用。

画成一张「AIGC → MCP 发展链」的图表(思维导图或结构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ogo

有“AI”的1024 = 2048,欢迎大家加入2048 AI社区

更多推荐